探讨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异同
2015-01-24张晓红
张晓红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5)
探讨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异同
张晓红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5)
文章从课程教学重心、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医学微生物实验课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异同点,简单介绍了这两门实验课目前存在的确定,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异同点
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教学内容上看,会让人认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是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的“浓缩版”,临床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与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发生,使许多人认为可以将医学微生物实验课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合并成一门课程,但是事实上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1]。为了使人们更加了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重要性,以及将其与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相区别开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两门课程的异同点总结如下。
1 课程教学重点异同
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是基础医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课程,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是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是临床医学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的基础,临床医学微生物检验实验课则是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的延伸。同时临床医学微生物检验实验课偏重于技术教学,而医学微生物实验课则偏重于理论教学。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医学微生物的知识,以便于学生根据患者的症状推测患者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而临床医学检验实验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临床上微生物的鉴别方法[2]。
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也是麻醉学、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在内外科等临床科室给患者诊断疾病时提供专业的医学微生物知识,使学生根据患者的症状更为准确的确定是否因为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疾病,或者是因为感染哪一种病源微生物导致的疾病,但是进一步确诊还需要交给检验科进行检验确定。而临床医学检验实验课则是教会学生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这样当学生到检验科工作时,可以快速准确的诊断出病原微生物。也就是说,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主要教会学生根据患者的症状确定患者的疾病是否是因为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是因为那种微生物导致的,但是进一步确定还需要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的知识,可以说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是为了临床上疾病诊断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2 课程内容异同
医学微生物是研究医学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免疫性、致病性、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的一门科学,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医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对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以及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学习打下基础。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不仅是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手段。医学微生物实验课开设的目的为了通过实验课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主要开设以下几个实验课:①基础培养基制备及实验器材的消毒灭菌;②细菌接种及分离培养;③自然界及正常人体的细菌检查;④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⑤细菌生长现象与生化反应;⑥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特殊结构观察;⑦细菌的革兰染色与形态观察;⑧病原性细菌形态观察与致病物质的测定;⑨肠道杆菌的分离培养与检验流程;⑩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学检测;⑪真菌及其他微生物形态观察;⑫病毒的接种培养。由这些实验课可以看出,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应用型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实验技术。由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所以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课程内容较多、课程比例较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包括了细菌检验基本技术和方法、临床常见细菌的培养和鉴定、临床常见真菌的培养和鉴定、临床常见病毒的培养和检测以及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测等5章30节内容,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通过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掌握临床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培养鉴定方法,使其快速的适用工作要求。
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微生物感染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主要教会学生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上,两个课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医学专业的实验室都会将实验课紧贴于临床疾病,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的重点教导学生微生物免疫性、防治以及致病性等方面,临床科室更是将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侧重于微生物知识方面,例“细菌分布特点”等内容,这样可以为学生毕业后在临床科室进行监控病房空气中病原菌、消毒等工作提供帮助。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则重点教导学生微生物检查方法以及微生物学特性的方面知识,如“病原菌的形态结构”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临床上常见病原菌的检验方法。
3 教学的异同
实验课的教学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目前国内很多课程的实验课教学都减少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开了综合性实验,并配合各种案例进行教学。虽然医学微生物实验课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基本相同,但是它们的教学目的却不相同。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主要围绕临床病原微生物的免疫性、致病性以及防止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并以这些为重点,有意识的讲解相关知识,并且在实验课中尽可能的联系临床病例,把临床交叉理论等知识讲解清楚,培养学生的“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么处理以及注意什么”主动临床思维。
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则是围绕微生物的特性和检查检验方法,并将培养合格的检验人才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比较注重学生的临床病原微生物检验技能,如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技术。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接收标本、检验标本以及填写检验报告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为学生以后在检验科工作储备知识和技能。同样一个知识点,教学目的不同,其讲解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例如讲解革兰染色法,按照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式,首先在讲解实验内容之前,会先给学生介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使用说明,然后从抗生素说明书中提到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并讲解这两种菌的临床症状,然后介绍革兰染色法的内容。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则是通过老师介绍GNS药敏卡和GPS药敏卡的作用,来引出实验内容,随后扩展到革兰染色法在微生物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3]。
4 医学微生物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临床病原微生物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临床症状的不断变化,现有的医学微生物实验课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一是实验教学方法单一,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人数的增多,以讲解为中心、验证实验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达到临床实践的要求;二是实验内容相对滞后,医学微生物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种发展较快的学科,特别是后者,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在不断的发展,而现有的教材和方法相对落后,出现实验教学与临床应用脱节的现象。
为了提高医学微生物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临床实践和科研实践相结合,优化实验课教学内容,开展实验课是为了帮助学习掌握微生物知识,并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开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早一步进入工作,对其以后的工作能力有所帮助。二是利用多媒体辅助微生物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融合起来,具有生动、形象以及易理解等优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三是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过程来,医学微生物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准备时间长、程序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来,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实验操作技术,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李闻文.浅谈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中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31.
[2] 芮勇宇,王前,耿穗娜,等.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探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4):403-405.
[3] 刘军,李国明,胡小行,等.浅谈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的异同[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279-1280.
R4
A
1671-8194(2015)13-02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