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不稳与交感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5-01-24张赛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交感椎间颈椎病

张赛冲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颈椎不稳与交感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

张赛冲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对于交感型颈椎病和颈椎不稳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不采取手术治疗方法的318例颈椎病患者,并依据其临床表现状况的不同,把颈椎病患者分为交感型颈椎病组(1组,观察人数为34例)和无交感型颈椎病组(2组,观察人数为284例),根据两组患者X线片检查情况,以C2~C7椎间角位移以及相关椎体后部滑动状况作为依据来分析不同组别的颈椎稳定性状况,并对颈椎不稳和交感型颈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颈椎稳定性以及颈椎病之间的分析,得出1组中产生颈椎不稳的患者的人数为19例,占总观察人数的55.9%,在2组中产生颈椎不稳的患者人数为62例,占总观察人数的21.8%。根据研究表明,颈椎不稳性的发生概率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种差异,其中在1组中产生颈椎不稳的女性占28%,其余的均为男性,在2组中所产生颈椎不稳的患者中女性比例达到22%。结论 颈椎不稳性和交感型颈椎病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加强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稳定性的重塑对于提升交感型颈椎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颈椎不稳;交感型颈椎病;相关性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在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在颈椎病的类别中,交感型颈椎病是最难诊断和治疗的一种。为了探究交感型颈椎病和颈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院所收治的318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非手术治疗的318例颈椎病病患者,其中男性为154例,女性为164例,31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年龄最小的为34岁。通过对患者X光线的研究,把这318例患者分为交感型颈椎病组(1组)和无交感型颈椎病组(2组),在本研究中1组的人数为34例,其中女性为21例,男性患者为13例,2组中的人数为284例,其中女性为129例,男性为155例,为了探究交感型颈椎病和颈椎稳定性的相关性,本文主要对1组进行探究。在交感型颈椎病组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等,经相关影像研究表明,患者的脊髓以及颈段神经根有明显被压迫的状况。

1.2 治疗方法:目前对于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还主要还是以非手术治疗,其主要治疗方法有颈椎牵引法、颈椎中药熏洗法、局部理疗法、针灸推拿法、手法整复法等。

1.3 观察指标和测量方法:对于颈椎不稳定的判定标准和腰椎不稳定判定标准类似,具体的颈椎不稳定的判断标准为当颈椎被侧位伸出后进行X线扫射。扫描结果表现为相连椎体滑移的长度不小于3.5 cm或者节段性成角不小于11°。另外对于颈椎稳定性的判定还可以根据行围领制动试验的结果来确定。MRI检查结果是表现对不稳定节段水平颈脊髓内异常信号的判定依据。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均用软件SPSS13.0,对于资料数据的计量要进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这两组患者的颈椎稳定性以及颈椎病之间的分析,得出1组中产生颈椎不稳的患者的人数为19例,占总观察人数的55.9%,在2组中产生颈椎不稳的患者人数为62例,占总观察人数的21.8%。根据研究表明,颈椎不稳性的发生概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一种差异,其中在1组中产生颈椎不稳的女性占28%,其余的均为男性,在2组中所产生颈椎不稳的患者中女性比例达到22%。另外在对1组的交感型颈椎病和颈椎稳定性的相关性进行探究过程中发现,颈椎不稳主要产生在C4/5椎间角的位置,其次就是C3/4和CS/6椎间角之间的不稳定状况。

3 讨 论

目前,我国对于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原理以及致病因素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明确,对于这种疾病的看法以及认识不同学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另外,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并且这些临床症状一般又比较缺乏独特性,因此在对其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技术支持的力度就比较大,这直接影响了交感型颈椎病诊断过程的顺利进行。

导致颈椎不稳的主要原因就是颈椎相关节段的刚度的降低,从而致使颈椎在活动时出现一定的异常状况[1-3]。据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颈椎不稳可以是颈椎病衍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病理情况,尤其在颈椎间盘退变阶段,患者所产生颈椎不稳的现象将会更加明显。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出现颈椎不稳是因为在其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其周围的纤维组织就会产生松动现象,进而导致小关节和关节囊出现松动现象,致使了椎间相关关节的稳定程度的下降[4-5]。因此在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颈椎稳定性的重塑,只有让患者的颈椎稳定性能够达到要求,才能够为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对于颈椎稳定性和交感型颈椎病相关性的探究能够为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和方向。

交感型颈椎病是目前我国医疗领域中比较难诊断和治疗的一种颈椎性疾病,其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中老年人的健康,据我国已经有的医学研究来看,交感型颈椎病和颈椎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关联,可以说颈椎稳定性是影响交感型颈椎病治疗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对交感型颈椎病和颈椎稳定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同行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贾文,李天文,张鹏,等.颈椎损伤治疗的现代概念[J].中华创伤杂志,2012,18(8):1247-1248.

[2] Toshimasa T.Cranial sym ptom s after cervical injury[J].J Bone Joint Surg Br,2011,71(3):283-287.

[3] Ryan GS,Cope S.Cervical vertigo[J].Lancet,2012,11(12):1355-1358.

[4] 王彭玉.对颈椎稳定性的几个讨论[J].中国医学,2013,15(20):1236-1237.

[5] 张天亚.颈椎稳定性对交感型颈椎病的影响[J].现代医疗世界,2011,15(5):658-659.

R681.5

B

1671-8194(2015)13-0112-01

猜你喜欢

交感椎间颈椎病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有氧运动增强骨骼肌α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交感缩血管反应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SD大鼠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NO和α1—AR的作用
时空交感(外一篇)——杜甫《地隅》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