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喉风散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改变12例临床体会
2015-01-24肖俊青安洪泽牛会颖河北省容城县中医医院河北容城071700
肖俊青 安洪泽 牛会颖河北省容城县中医医院,河北 容城 071700
双料喉风散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改变12例临床体会
肖俊青安洪泽牛会颖
河北省容城县中医医院,河北容城071700
【摘要】目的:观察双料喉风散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改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改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应用双料喉风散外敷.结果:治愈10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结论:应用双料喉风散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改变,可加速创面愈合,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双料喉风散;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改变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危害性较大,少数重症患者可造成皮肤缺氧性改变,尤其昏迷患者受压部位皮肤[1],在四肢、躯干、会阴均可出现,有皮肤红肿、发硬、水泡、大泡、破溃和坏死等.笔者科室2010年至2014年共收治12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其中有12例发生皮肤改变,对1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予以双料喉风散外敷,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所选12例一氧化碳中毒皮肤改变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78岁,发病到入院时间均在24h内.其中有9例皮肤改变发生在骶尾部、髋部、肩背部等受压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并连成片,甚至破溃,压痛明显,3例只表现为局部红肿、发硬(略高于正常皮肤,边界清楚,形状规则,压之褪色).
1. 2治疗方法常规应用高压氧和加压吸氧,同时给予能量合剂、醒脑开窍和清热解毒以及对症处理,局部皮肤改变给予双料喉风散(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4020314)外敷.
1. 3护理措施
1. 3. 1基础护理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的同时,应仔细检查全身皮肤,观察有无破损,并详细记录.住院期间加强皮肤护理,保证局部皮肤不再受压,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皱褶,抬高患肢,暴露创面.饮食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1. 3. 2高压氧舱护理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皮肤水泡,但上皮基底细胞并未坏死,经高压氧舱治疗后病情可好转[2].进入高压氧舱搬运时动作要轻稳,切勿拖拉.应经常更换体位,有躁动者应用约束带适当固定,但固定时间不宜过长,皮损处可垫以海绵或纱布圈.
1. 3. 3双料喉风散护理局部红肿、发硬者,用75%酒精消毒后,喷双料喉风散于患处,暴露创面,每日2次;如有水泡,应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泡,后用75%酒精消毒,再喷双料喉风散.破溃处,充分暴露创面,用75%酒精消毒破溃处边缘皮肤,再用3%双氧水消毒创面,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喷双料喉风散于创面,厚度以不露创面为原则,每日2次,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创面受压.
1. 4疗效标准[3]治愈:红斑消退,破溃创口愈合.好转:红斑未消退或溃烂创面腐肉脱落,新肉生长,创面逐渐缩小.未愈:创口增大,溃烂不止.
2 结果
3例局部红肿发硬的患者3日内痊愈,其余9例患者均在10日内痊愈,治愈率100%.
3 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局部皮肤缺氧性改变,使皮肤植物神经营养障碍,见于少数重症患者,在四肢、躯干或会阴均可出现,有皮肤水泡、水肿、红斑、坏死或坏疽、汗腺损害和毛发脱落等[1],尤其是长时间昏迷,局部皮肤受压,致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于濡养,郁久化热,或血热壅滞,甚则热毒成痈而出现上述皮肤改变.双料喉风散由牛黄、珍珠、黄连、青黛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4].其中牛黄具有清热解毒、开窍散结之功;青黛可清热解毒、凉血散肿;黄连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珍珠能消腐生肌,诸药合用共奏消炎止痛、祛腐生肌、清热燥湿解毒的功效.根据中医“腐肉不去,则新肉难生”理论,运用双料喉风散治疗皮肤改变,可使腐肉祛除,气血运行通畅,肌肤得养,新肉得长,促进创面愈合,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春锦,杨捷云.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脑病—实用高压氧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 172-173.
[2]房广才.一氧化碳中毒—临床高压氧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5: 176-17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1.
[4]曲云.双料喉风散治疗褥疮[J],中华护理杂志,1997,(4): 245.血通脉起见.”当归四逆汤于《伤寒论》中适应证为血虚寒厥,症状描述则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此“细”,应为“细脉萦萦血气衰”,就像摸着一个细线,刘渡舟教授在讲解此书时如是说道,当归四逆汤的手足厥寒属于血虚,故以当归、芍药补血通脉.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通过使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厥”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当归四逆汤治疗难治性痹证,所谓异病同治,具有较好疗效.
总的来说,痹证亦有属血虚有寒而关节疼痛、全身疼痛.以上所述仅为痹证治则治法中的一点,临床应用时,仍须因人因病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1]陈明.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6.
[2]邱火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今释[J].江苏中医,2001,22(6): 7-8.
[3]张川中,张基荣.浅谈“不荣则痛”[J].山东中医杂志,1995,14(10): 437.
[4]王冰,杨上善,张介宾.黄帝内经素问三家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10.
收稿日期:( 2014. 10. 19) ( 2014. 10. 21)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2-0084-01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R749.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