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登革热湿热证及其体质的一些见解

2015-01-24段红妍陈慕芝黄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方用暑热登革热

段红妍陈慕芝黄 刚△

(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证治探讨·

关于登革热湿热证及其体质的一些见解

段红妍1陈慕芝2黄 刚1△

(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登革热 湿热证 体质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感染引起,除常见的登革热外,登革病毒感染还可造成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出血热和休克综合征的病死率高。登革病毒属黄病毒属,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毒。近年来,登革热流行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目前对登革热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主要是由于感染登革病毒后,只有人类才表现出临床症状,所以急需某种合适的动物模型,来探讨登革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本质。

目前比较成熟的登革病毒感染体内模型为登革病毒感染鼠类模型[1],又分为登革病毒感染具有免疫活性的鼠模型,如:A/J小鼠、BALb/c小鼠;以及登革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的鼠模型,如:基因敲除小鼠(AG129小鼠)模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和NOD/SCID小鼠等。这些模型各有自身的适用优、缺点,研究者可以酌情选用。现阶段中医研究登革热更多的是在探讨湿热证登革热模型。该模型的造模方式以登革病毒为基础,结合高温高湿、高脂饮食建立“外湿热+内湿热+病毒感染”的湿热证模型,模拟传统病因“外湿引动内湿”,并充分体现“客邪再至,内外相引”的病机[2]。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治疗应该从温病学的角度立足,进行辨证治疗。兹就登革热病的中医研究过程的的个别问题进行探讨。

1 登革热本质未必尽湿热

登革热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蚊媒、易感的人群及某种流行的毒株是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应有的3个主要因素。上述3个因素中感染登革热病毒株是核心。因而治疗登革热的核心问题即是针对感染登革热病毒株。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doctor_huang2008@163.com)

中医学认为本病可归属“瘟疫”的范畴,按其不同的发病季节和证候特征,分属于“湿热疫”“暑热疫”“暑湿夹疠”等,其基本病机为疫毒内侵,外感湿热,湿热疫毒交错,热蒸湿动,或热毒炽盛,迫血妄行,湿毒交结,气津两伤,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较为复杂的变证[3]。古人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是没有办法测到这种物质(登革热病毒)的,他们只是看到了某种现象,即在湿热(或暑季)的环境下患者出现了相关的临床表现。也就是说湿热病(或暑热病)是指在湿热(或暑热)的气候下见到的疾病,它应该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同理,“暑热疫”“湿热疫”的命名也是这样。那么,现代中医究竟认为有哪些证型呢?以下引自文献[4]: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疫病毒邪外侵先犯卫气者,宜用透表解肌、清暑化湿、卫气同治法,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邪困中焦者,用清热化湿法,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邪遏膜原者宜用疏利透达、辟秽化浊法,方用达原饮加柴胡、青篙、栀子、大黄等;邪热燔灼气营(血)者,则用清气凉营(血)解毒法,方用玉女煎合清瘟败毒饮;瘀毒交结者,治以凉血化瘀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若邪陷心包引动肝风者,治宜清心开窍、镇痉息风,方用羚角钩藤汤合紫雪丹;正气虚损,真气暴脱者,宜益气固脱,方用生脉散合大定风珠;后期余邪未净者,宜用清除余邪法,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就证型而言,登革热证未必尽湿热。

2 体质证候不可相混淆

有研究者提到,登革热病的易感人群为湿热体质。这里我要质疑的是,这种说法是怎么测出来的?纵观现阶段文献[5],基本都是对以往病例回顾分析,然后得出患者多为湿热体质的结论。这种方法是不合适的。人体体质是生命活动的特质,与疾病发生与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已经处于疾病状态的时候,此为证型,而不是体质,体质应当在无病的状态下测得。湿热体质之人患病后易于出现湿热证是没有错的,但湿热证一定是湿热体质得来却未必。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既存在程度上的区别,又具有密切的关系。弄清楚是湿热体质(未病者)感染登革热病毒还是测得实际感染者为湿热体质,即登革热病毒伴随湿热证,这是中医解决登革热研究首先要理清的。试想,在对标准登革热病模型研究疗效未定的情况下,制造登革热湿热证模型到底是在治疗湿热证还是在登革热病呢?会不会主次不分呢?

3 “疫毒”侵犯才是病根本

既然登革热病是登革热病毒、宿主和宿主免疫应答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隔离才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根本措施。病毒是通过蚊虫为媒介的,所以,易感人群、蚊虫、登革热病毒株三者形成一个链接,蚊虫是链的中间。并且根据查找文献我们发现西医学界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学说:二次感染学说和病毒毒力学说[6]。那么对于这种二次感染学说中医温病能不能大胆的认为是体质加湿热环境就是二次感染呢。所谓第一次就是中医认为的这种正气不足之人,二次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又复感病毒呢。笔者认为这二者学术的结合也未尝不可。湿热环境是蚊媒最好的生存场所,在中医认为是外湿(亦可引动内湿)致病;易感人群是某些体质偏颇之人,是否是湿热质(内湿)有待于进一步考据;病毒株就相当于疫毒,具有很强的致病力。西医的看法与中医发病是内因与外部条件的结合观点是吻合的。内因就是体质因素,但是,这里的外部条件却也有主次之分,病毒株是核心,蚊媒是重要条件。

我们现在知道,假如没有蚊虫传染病毒,即使再“湿热”,也不会有登革热;亦或者即使有蚊虫传染,倘若不携带登革热病毒,也必不会感染登革热病。事实上登革热病的病因就是登革热病毒感染,之所以归为“暑热疫”“湿热疫”是因为目前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古人的描述。设想一个在北方干燥气候的地域给一个健康人植入登革热病毒株,这个被植入者也会出现登革热病的症状或者体征、或者相应的检测指标出现阳性。再想,发生在西非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人员被转移到德国、美国,难道就不是埃博拉病患了?所以,所谓的地域(湿热气候条件)只是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发病的根本仍然是在病毒本身。

因此,登革热治疗的重点还是针对登革热感染病毒,湿热只是附加在登革热病上的一种状况。简单的说,完全可以看做是两个病的叠加。对于登革热病的预防的重点就是隔离患者(避免蚊虫传播),治疗的重点就是清热解毒(相当于杀灭病毒株)。

4 结 语

笔者认为,对于登革热中医模型,暂不必考虑环境(气候)因素,用现有的鼠类模型即可,急需找到登革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防治本质。湿热证及其模型应作为另外单独的一个病种来研究处理,不要与登革热模型相混。

[1] 赵卫,李玉静,曹虹.登革热病毒感染模型研究进展及在中医上的应用[J].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2009:12-15.

[2] 齐文杰,张淑文,王红.温病湿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7(19):1200-1201.

[3] 张国雄,卢爱丽,刘译鸿,等.登革热31例中医证候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8,7(17):944.

[4] 黄仕营,钟嘉熙.登革热湿热证动物模型构建及清热祛湿法作用机理探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5] 蒋燕.湿热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7(28):16-18.

[6] 张复春.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及治疗[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9(31):21-22.

R512.8

A

1004-745X(2015)08-140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31

2015-04-25)

猜你喜欢

方用暑热登革热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暑 热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登革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
冰爽夏日派对
让“暑热宝宝”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