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5-01-24彭婷瑜
彭婷瑜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南通 226011)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彭婷瑜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南通 2260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饮食控制的同时给胰岛素强化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以异烟肼、链霉素、吡嗪酰胺、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为主要药物进行联合化疗应用。结果40例患者血糖良好控制33例患者中痰菌转阴30例(90.90%),X线胸片检查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19例、吸收13例、恶化1例,总吸收32例(96.97%);血糖控制不良7例痰菌转阴患者有3例(42.86%);X线胸片检查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1例、吸收3例、恶化3例,总吸收4例(57.14%)。血糖良好控制患者肺结核痰菌转阴、X线胸片检查肺结核病灶总吸收高于血糖控制不良患者(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控制血糖的同时配合抗结核治疗,二者并重才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糖尿病;肺结核;治疗
糖尿病和肺结核均是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结核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患有肺结核会影响人体的糖代谢,反过来又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二者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导致病情恶化[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患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5.44±11.35)岁,糖尿病病程最短2年,最长19年,平均(10.22±3.34)年;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进行诊断[2],空腹血糖水平9.45~27.43 mmol/L,平均(10.17±2.78)mmol/L。参照中华医学会的肺结核诊断标准诊断[3],其中Ⅲ型肺结核30例,Ⅳ型8例,Ⅴ型2例,糖尿病先于肺结核发现的34例,肺结核先于糖尿病发现的4例,同时发现的2例;伴有其他一种或多种并发症的患者20例,包括:细菌性炎症、胆道感染、大咯血、泌尿系统感染等。
1.2 治疗方法
1.2.1 糖尿病治疗方法:在饮食控制的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住院期间全部患者给胰岛素强化治疗,3餐开始前均以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睡前给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待血糖控制到<7.8 mmol/L时,改用个体化降糖方案治疗。
1.2.2 肺结核治疗方法:合理膳食,根据各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在异烟肼、链霉素、吡嗪酰胺、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为主要药物进行联合化疗应用,强化期3个月,继续期持续6个月,总疗程9个月;对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进行药敏试验,通过药物的筛选,对化疗方案进行调整。对于有其他合并性疾病的患者应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且治疗全程中加用护肝药物。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糖、X线片、痰涂片及肝肾功能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4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经过治疗后,血糖良好控制(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空腹血糖<8.3 mmol/L,餐后血糖<13.9 mmo1/L)33例患者中肺结核痰菌转阴患者有30例(90.90%,30/33);X线胸片检查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19例、吸收13例、恶化1例,总吸收32例(96.97%,32/33)。血糖控制不良(症状仍存在或部分存在,空腹血糖>8.3 mmo1/L,餐后血糖>13.9 mmo1/L)7例,痰菌转阴患者有3例(42.86%,3/7);X线胸片检查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1例、吸收3例、恶化3例,总吸收4例(57.14%,4/7)。血糖良好控制患者肺结核痰菌转阴、X线胸片检查肺结核病灶总吸收高于血糖控制不良患者(χ2=6.09、6.34,P<0.05)。
3 讨 论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4],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代谢出现紊乱,易受到感染,合并肺结核机会明显增加,其机制包括:糖尿病患者血糖高,组织液内血糖高,有利于结核杆菌滋生和繁殖;高血糖降低白细胞吞噬能力,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患者脂肪代谢障碍,三酰甘油增多,其水解产物甘油,为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充分的营养[5];糖尿病酮体的累积也为其提供了有利的酸性环境;糖尿病患者蛋白质代谢紊乱,体内合成蛋白质减少,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降低,特异性抗体、补体水平下降,致使机体免疫力更为低下,结核杆菌入侵后,不仅不能杀死,反而会在体内迅速生长繁殖,导致结核病发生发展;肝脏转化维生素A的能力持续下降,患者缺乏维生素A,导致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受损,纤毛活动变慢或停止,利于结核菌入侵定植。另一方面,肺结核病的发生会改变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反应性,胰岛受体功能下降,导致胰岛素内分泌功能降低,再加上抗结核药物对,肾脏和肝脏有不良反应,可影响糖代谢或加速降糖药物灭活而影响糖尿病的控制,加重人体的糖代谢紊乱[6]。治疗原则上是两病兼治,首先要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在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应积极进行早期、适量、合理、全程的抗结核治疗,在糖尿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抗结核治疗往往难以奏效[7],本文结果显示血糖良好控制患者中肺结核痰菌转阴90.90%、病灶总吸收96.97%均高于血糖控制不良的42.86%、57.14%(P<0.05),也说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血糖控制较好者,相应的肺结核治疗的疗效也比较好,而糖尿病控制不良或无效者,肺结核疗效较差。由于肺结核可加重胰腺负担,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功能下降,血糖不容易控制到理想水平,因此糖尿病的治疗首选胰岛素替代治疗,待血糖稳定、肺结核病情好转后,可逐步改用一般降糖药。由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患者体质量偏低,对营养的要求往往较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放宽饮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比单纯糖尿病患者要宽,在满足总热量恒定下,采用高脂、高纤维素、中蛋白、中脂肪饮食,其原因是两病均为慢性消耗性疾病,饮食控制过严,机体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肺结核的恢复[8],同时需要注意事项抗结核药物可对降糖药物产生以下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①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可干扰正常糖代谢,影响血糖稳定,应用时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必要时调整降糖药物;异烟肼与维生素B6结构相似,竞争同一酶系统,造成维生素B6缺乏,更易引发或加剧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炎,宜据情补充维生素B6[9]。②利福平促进肝微粒体酶对甲磺丁脲(D-860)的灭活,缩短半衰期而削弱其降糖作用,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③吡嗪酰胺能够降低口服降糖药的降糖作用。④对氮基水杨酸可造成尿糖假阳性。⑤乙胺丁醇能够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球后视神经炎、下肢麻木等的发生率;乙胺丁醇可与血中钙结合使血钙浓度相对下降,在出现酮症酸中毒时应予以考虑。⑥丙硫异烟胺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与降糖药一起使用时具有相加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要高度警惕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对其进行血糖、X线片、痰涂片等检查以早期发现,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控制血糖的同时配合抗结核治疗,二者并重才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1]李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31(4): 155-156.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l227-l245.
[3]中华医学会.临床治疗指南(结核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86.
[4]李芬,闰冰,赵云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2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0,31(10):1351-1352.
[5]成会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8例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l(1):56-58.
[6]朱倬敏.肺结核合并糖尿病60例临床预后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3):332-333.
[7]赵勇,史册,王峰孟,等.肺结核并T2DM 治疗中血糖波动对抗痨疗效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3):464-465.
[8]倪艳,邹永胜,刘泽明.强化降糖治疗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1):38-39.
[9]李艳静,高微微,常占平,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对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的影响[J].中国防痨,2012,34(1):25-26.
R587.1;R521
B
1671-8194(2015)03-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