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脱汗验案一则

2015-01-24姜德伟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4期
关键词:腠理自汗干姜

王 鹏 姜德伟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三人民医院,116224)

患者某,男,52岁。主诉:汗出,恶风寒2年,加重半年。2年前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人介绍,用中药熏蒸之后,大汗淋漓,汗出不止。近1年病情逐渐加重,怕冷,四季需穿棉衣,戴棉帽,深居密室,夏天也不敢开窗。经多方医治不见好转。2012年8月2日来诊,见头戴棉帽(内垫卫生纸,否则觉冷),身穿棉衣棉鞋,戴手套。自述口渴,汗出,身冷,怕风,失眠多梦;大便稀溏,日3~4次,小便量少。面色白,全身汗出如珠,内衣湿透。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浮无力。中医诊断:汗证(脱汗)。辨证:阳气虚,卫外不固。治宜益气固表,温阳止汗。方药:黄芪60g,防风15g,炒白术30g,酸枣仁20g,麻黄根20g,浮小麦20g,附子20g,干姜10g,桂枝15g,红参(另煎)2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服药3剂后汗出明显减少,身冷未减。二诊,效不更方,又6剂服后汗止,口不渴,二便正常,身冷减轻。三诊予黄芪50g,炒白术30g,附子15g,干姜10g,炙甘草10g,桂枝15g,酸枣仁20g,红参20g。温阳益气调治10d,汗止,神清,睡眠可,不恶风寒,脱去棉衣,穿夏装出门。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分为自汗和盗汗。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又称绝汗,病情较自汗和盗汗为重。津液随气化出于腠理则为汗。该患者因为用中药熏蒸致腠理开,大汗出,致气随液脱,而致气虚。气虚失去温煦作用,故见怕冷。气虚失去固摄作用,则见大汗出。气虚不能气化津液,故见口渴。气属阳,气虚日久则阳亦虚。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证》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故临床用大剂量黄芪、白术、红参补气;酸枣仁、麻黄根、浮小麦止汗;附子、干姜温阳;桂枝调和营卫,沟通内外。诸药合用,益气温阳止汗。

猜你喜欢

腠理自汗干姜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干姜热性作用的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