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全麻术后老年危重症患者在ICU中的监护
2015-01-24郑刚
郑 刚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新疆 喀什 844000)
探讨全麻术后老年危重症患者在ICU中的监护
郑 刚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新疆 喀什 844000)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老年危重症患者在ICU的监护。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8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在全麻术后ICU监护的特点,探讨监护的有效措施。结果 在实行优化的ICU监护后,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了较大改善。结论 在ICU监护中,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监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缩短了在重症病房的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老年危重症;全麻术后;ICU监护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老年危重症患者数量也在增长,近年来,老年疾病受到社会、政府以及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老年患者的病程较长,通常存在多种疾病,病情也比较复杂,特别是老年危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更加全面的护理[1]。在全麻条件下进行手术的老年危重症患者,术后通常会出现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并发症,使病情变得更为复杂,甚至危及生命。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在全麻术后对老年危重症患者进行ICU监护,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并缓解其病情。
1 资 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ICU监护老年危重症患者380例,其中男205例,女175例,年龄72~91岁,平均年龄79.5岁。所有患者都需要在全麻条件下进行手术,术后直接进入ICU监护室,入室时所有患者均未完全清醒,且都需要使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有89例为脑血管意外疾病,57例为肺部感染,102例是高血压和冠心病,43例为糖尿病,64例为外科手术后转入,25例是农药中毒。在380例患者中,存在意识障碍的有135例。
2 方 法
患者进入ICU监护室后,麻醉还没有完全消除,因此首先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的监护工作。通过观察患者的瞳孔、神经反射等,判断其麻醉深度。若患者瞳孔小、无浅反射,且尚无意识,说明患者麻醉的程度较深。若瞳孔较大、浅反射存在,呼之能应,则表明患者在短期内会苏醒[2]。在患者尚未苏醒的时候,监护室需要有专人看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若患者苏醒后有不安情绪,则需要采取适当的约束和心理安慰。
患者完全苏醒后,需要对其进行呼吸功能的监测,指导患者进行有规律的呼吸,保持室内空气的畅通。对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低氧血症,由于患者对短暂的氧气减少较为敏感,因此血氧饱和度容易下降。发现此种情况,应当及时调节氧气的流量和浓度,是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如果是通过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在通气之后的半小时进行一次血气检查,并且每天都要检查,待其呼吸正常后,方可除去通气器械。
对患者进行循环系统的监护也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主要监测项目是患者的心律、血压以及中心静脉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师采取解决措施。在手术结束后的4 h内,需要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血压监测,之后改为每个小时进行一次监测,检查输液情况以及有无内出血。如出现收缩压较低的状况,则应及时分析原因和采取措施,防止患者休克。CVR的正常值应在0.5~1.2 kPa,若低于这个值,表示补液量不足;若CVR的值在1.2~1.4 kPa,则表示输液量过大;如果 CVR值处于1.5~2.0 kPa,说明会有肺水肿的出现,应及时调整输液量。输液的速度不宜过快,应当有计划的输入患者体内。
护理人员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对体温无法升高的患者提供保暖措施,对发热患者执行严格的降温措施,并预防感染。对患者肾功能的监护应当注意一下几点:每天记录患者的尿量和尿比重,如果患者出现24 h尿量低于400 mL的状况,应该及时寻找原因。患者不宜使用导尿管,若必须要留置导尿管,则需要严密预防泌尿系统的感染。不能使用氨基苷类等对患者肾脏带来较大毒性的药物。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钾的变化情况,当血钾高于5.5 mmol/L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3]。
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防止各类细菌的入侵。重症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的耐药性增强,更易感染真菌,而完整的口腔黏膜可以有效阻止微生物的入侵。因此,需要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根据其pH值选择清洁溶液,如果已经感染真菌,则每天使用3%的碳酸氢钠3~4次。老年患者皮肤的清洁也十分重要,护理人员需要时常更换病床褥垫,督促患者勤换衣内裤。如果患者的情况允许,则每天帮助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每隔2~4 h一次,如果患者无法翻身,则在病患部放置软棉枕,以防压疮的出现[4]。
在ICU监护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老年危重症患者通常表现出焦虑、易变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耐心指导,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缓解其心理压力。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病理和手术过程,以及术后的机体反应,是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由于ICU重症室对患者家属的探视有限制,患者会产生孤独、恐惧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安慰和指导,通过聊天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并传递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其他方面的监护需要注意:术后会搭建各种引流管,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引流管的状态,避免其产生扭曲和滑脱现象,为不同引流管标注名称,注意液体的颜色和性质的变化[5]。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调整。患者术后的饮食也需要得到重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日常饮食习惯,为其制定特殊的营养食谱,并监督其正常进食,患者应多摄入水分,以促进新陈代谢的恢复。此外,需要加强老年人肠内营养的供给,避免肠外营养导致菌群的移位、肝肾功能的损害,以及出现代谢紊乱。由于老年危重症患者的肠胃蠕动能力和胃肠道消化功能的减弱,尽量使用鼻饲法向患者肠内运输营养液,使用输液泵进行控制。在鼻饲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合适的体位,对于不能正常坐立的患者,需要将其头部垫高[6]。护理人员一般在患者的右侧进行喂食,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动作轻缓,以免食物损伤患者的消化道。
3 讨 论
对老年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麻手术,具有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以及风险较高的特点,因此在患者术后进入ICU监护室后,需要得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来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其疾病状况,采用特殊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手术带来的痛苦,也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得到较快的恢复,缩短ICU住院的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临床护理技术,更要了解心理护理的常识和方法,懂得如何正确开导患者,为其提供方便、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次研究显示,对全麻术后进入ICU监护病房的老年危重症患者实行全面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1]张惠.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3):1384-1385.
[2]王文生,邢燕会.老年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9,16(6):94.
[3]王欣然,杨莘.危重病护理临床思维[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6-103.
[4]唐德琼.全麻术后老年危重症患者在ICU的监护[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288.
[5]魏璇,徐美林,宁波.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1,27(2):92-95.
[6]白阳静,龚仁蓉.ICU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华西医学,2009,24(3):783-786.
Discuss General Anesthesia Postoperative Elderl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CU Guardianship
ZHENG Gang
(Xinjiang Kashi Regio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evere Medical Second Division, Kashi 844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ery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critical patients in ICU monitoring.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80 cases of senile features of ICU monitoring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to explor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monitoring. Results In the ICU monitoring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timization,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has greatly improved. Conclusion In ICU custody, 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to take car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lderly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ut also shortened the days in the ICU, reduce medical costs.
Elderly critical care; General anesthesia; ICU monitoring
R614
B
1671-8194(2015)29-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