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要点

2015-01-24叶佩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肝素

叶佩波

(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

血管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护理要点

叶佩波

(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

目的 探究脑动脉瘤行血管介入术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7例行血管介入术的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临床护理要点。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患者,术后出院随访半年,复发率为0。结论 对行血管介入术的脑动脉瘤患者实施良好围术期护理,掌握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要点,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

血管介入术;脑动脉瘤;护理

脑动脉瘤是一种由先天因素或后天损伤等造成的脑内局部血管壁损坏,进而出现血管扩张、异常膨出等血管瘤样突起表现。据调查,脑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2%~7%,多见于中老年群体[1]。而脑动脉瘤一旦出现破裂出血,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而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已得到临床认可,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2]。但是血管介入术由于在血管内的手术操作过多,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做好血管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十分必要,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现回顾我院17例行血管介入术的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要点。

1 临床资料

回顾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行血管介入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49.0±8.7)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通过SDA检查确诊。本次研究的17例患者均行血管介入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入导引管,然后再插入微导管,将其送入到动脉瘤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经治疗和临床护理,17例患者均恢复健康出院,没有死亡例数,平均住院时间为(11.0±2.1)d;出院后随访半年,未出现复发患者。

2 护理要点

2.1术前护理。第一,基础护理。让患者卧床休息,并保持病房的安静,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时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禁食、流食,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促进大小便的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意识等,及早发现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先兆,例如:突发剧烈头痛、神志不清等。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术前6 h禁食禁水,并进行手术区备皮。术前30 min留置导尿管,以免患者手术中出现尿液溢出污染手术视野现象;同时给予镇静药物。第二,心理护理。有研究指出,人的情绪激动、紧张时会增加动脉压力,对于脑动脉瘤患者来说,动脉压力的剧增容易导致血管壁薄弱处出现破裂现象,引起破裂出血等不良后果,因此,必须做好心理护理。血管介入手术费用高,且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不高,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手术有基本的认知,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使其保持较好的心态。

2.2术中护理。第一,一般护理。协助医师进行体位护理,取平卧位,并固定好患者头部,将其双手置于身体两侧,用防护板保护。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既能在术中及时给予相关药物,又能输入液体。第二,肝素化护理。术中给患者进行全身肝素化护理,首次给予1 mg/kg,采用静脉推注方式,隔30 min检测1次,维持4~5 min,每隔2 h给予一次肝素化静脉推注,每次补给量为50 mg,从而有效预防血栓。第三,预防血管痉挛护理。手术过程中使用对比剂以及在血管内的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所以容易出现血管痉挛等症状,进而导致患者头疼。因此,在术中,一方面给予全身肝素化,有效改变患者体内的凝血机制,预防脑动脉瘤破裂,一方面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等[3],做好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观察显示屏上的影像学结果,协助医师及时处理好术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反应、并发症等,确保手术的成功。

2.3术后护理。第一,基础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患者返回病房后进行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意识等的全面监测,尤其是血压的监测,一旦发现血压升高现象,立即通知医师处理,以免出现血压的骤然剧增导致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果。对患者的穿刺处进行加压20 min后包扎,并用沙袋压迫6 h。由于术中采用全身肝素化,因而术后穿刺点极容易出现出血甚至血肿现象,因此需要严密监测,做好穿刺点的护理工作。第二,并发症的护理。血管介入术很容易出现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再次破裂出血多是因为颅内压短时间内剧烈波动、术中机械对血管的刺激过大、术后抗凝治疗等引起的[4],因此必须保证术后患者大便的通畅,保证血压的稳定,并预防咳嗽。对于清醒后躁动患者,适当给予镇静剂。当患者出现血压升高、突发剧烈头疼等变化时,为警惕颅内再次大出血,做好立刻手术的准备。在本次研究中,17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严重并发症。脑血管痉挛、低血压等则可能导致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在血管介入术中,血管壁斑块脱落,这也可能在术后引起脑梗死[5]。因此,在术后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经常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的神志等方面的状况,早日发现病情变化。例如:患者术后出现严重语言障碍、肢体偏瘫、意识模糊等临床表征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在本组研究中,出现1例术后脑梗死,出现原因是一侧肢体偏瘫,在经过对症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以及肢体康复锻炼后痊愈出院。脑血管痉挛也是术后容易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会影响患者预后,其一般出现在术后的3~10 d内,临床表征为剧烈头痛、短暂意识模糊、肢体偏瘫等,因此要重视术后3~10 d的护理,了解脑血管偏瘫的先兆,从而及时发现,并做好预防,避免发生脑血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在术后护理中,给予抗血管痉挛药物预防,同时脑室外引流、脑脊液持续引流等,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第三,健康宣教。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背景等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了解到围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譬如: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咳嗽、剧烈运动等,让患者了解到吸烟、不健康的饮食、长时间劳累、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恢复的影响,指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术后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嘱咐患者按时服药。通过良好的术后健康宣教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早日恢复健康。

对脑动脉瘤患者行血管手术治疗,其具有较高的风险,尤其是因为血管内操作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栓、脑梗死、脑动脉再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做好围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各种护理工作,协助手术治疗,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赵亮,王嵇,许建荣,等.三维重建结合手术体位改变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1):909-912.

[2] 高振文,吴国红,杨公利,等.末梢型脑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3):47-50.

[3] 马鑫梅.心血管介入术后拔除动脉鞘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护理[J].医学信息,2014,(16):272.

[4] 骆建霞.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4,(13):1243-1244.

[5] 张文静,刘丽红,蓝惠兰,等.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6):815-817.

R473.6;R473.73

B

1671-8194(2015)32-0249-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痉挛肝素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