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H7N9禽流感”流行期急诊防治措施
2015-01-24杨云萍
杨云萍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人民医院,云南 普洱 666500)
某院“H7N9禽流感”流行期急诊防治措施
杨云萍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人民医院,云南 普洱 666500)
目的 探讨“H7N9禽流感”流行期医护人员应急的一系列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落实“H7N9禽流感”应急管理制度,加强“H7N9禽流感”的护理防治知识及施实工作。结果 在“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该院内患者无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结论 “H7N9禽流感”流行期实施医护应急防治措施能有效防止医护人员、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并控制疫情。
H7N9禽流感;急诊应急;防治措施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IN)所引起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高致病力毒株可致禽类突发死亡,是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疫病,也能感染人[1-2]。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2013年3月31日,我国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4年好多省份相继出现“H7N9禽流感”,是引SARS之后人类医学上的又一大难题威胁着人们的安全。而这些烈性传染病首诊都是通过门诊急诊科就医,之所以急诊科在疫情暴发时应急防治措施是关键,为了探索医学科学的发展,现将该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3月26日,该院接诊了1例“H7N9禽流感”病例,由该院急诊科承担一切就诊需求。患者68岁,女性,退休人员,于3月18日出现怕冷、怕热乏力症状,3月22日上午来该院急诊科就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3月24日上午,患者症状未缓解,且出现咳嗽、发热症状,再次就诊,急诊科预分诊体温>38 ℃,指导由专用通道至该院发热门诊进一步诊治。3月26日经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为“H7N9禽流感”核酸病毒阳性,经专家再次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将该患者诊断为人感梁“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立即传上级公共卫生临床人感梁“H7N9禽流感”病毒隔离病房治疗,其余4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严密医学观察。
2 方 法
2.1建立“H7N9禽流感”防范制度优化急诊流程。由于人文素质的提高,门诊急诊科患者流量大且混乱等因素,在“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要重新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防范管理制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最佳效果的控制人类禽流感的传播。首先在门诊急诊科大厅预检分诊台再多设一名主管护师分诊,将所有进入急诊科大厅的患者先测量体温再挂号,若发现发热或伴有咳嗽症状的患者立即给患者或陪护人员发放医用口罩,保护易感人群,避免医院内发生再感染,由专门通道直接就诊发热门诊,急诊科预留一个独立的隔离诊断室及抢救室备用。急诊科分诊护士需做到快速预检入诊,严防漏诊,特别是发热病员,严格按照医院规范管理做好引导,管理好疑似病例。
2.2建立科学排查机制,加强高危人群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排查机制,避免有明确发病原因的患者就诊发热门诊,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患者恐慌,有效控制交叉感染,规范排查流程执行由该院组成的“排查专家准入制度”,经排查符合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定义的患者入住隔离观察室,也不让普通发热患者住进隔离观察室。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提出“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性弱而致死率高,且高危人群是老年人及儿童。因老年人免疫力差,多伴有基础性疾病,所以易得感染性疾病,急诊科需对每例老年患者测量体温,认真询问流行病学史,对发热或患有流感症状的老年患者,应经专用通道至发热门诊就诊,告诉老年患者不要到其他就诊区域走动,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又不懂卫生意识,有较多的手、口动作,之所以也是高危人群。该院在急诊科设单独儿科诊断室及儿科候诊室、输液室尽量避免与其他成人患者接触,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
2.3成立“H7N9禽流感”防范应急小组。应急小组由业务副院长、感染办主任、护理部主任、药剂科主任、急诊科主任、急诊科护士长组成,且24 h开机。急诊科医师、护士组成应急防范圈,由应急小组指导应急防范圈内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因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文化水平及健康教育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需要强化,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时,应急小组对存在的问题迅速制订整改方案。设立消毒隔离监督人员,负责督查、培训医务人员、保洁员的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在该例患者就诊的范围内进行环境消毒,并由感染办主任指导下严格把握好消毒剂的浓度、剂量及消毒时间的质量关。专人专管,各类垃圾正确处置,应急小组指导强调预检分诊、工作人员防护、预防控制实战演练标准等,强化急诊科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2.4做好“H7N9禽流感”的预防知识宣传工作落实回访制度。首先全院医务人工作者集中学习“H7N9禽流感”知识,再利用多媒体及宣传栏宣传。导医台、急诊科医师、护工采取面对面宣传,医院候诊大厅、输液大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各病区宣传栏张贴宣传画,通过医院网络宣传栏宣传改善就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真实无误登记到该院就诊的个人信息,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对疑似或确诊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详细登记进行医学观察,密切随方,如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到医疗机构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该院发现“H7N9禽流感”病例1例,且对4例密切接触者按规定进行了严密的医学观察。
3 结 果
在“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该院通过培训、宣传知识、改进服务流程,从多方面采取最佳有效措施,控制住了“H7N9禽流感”的疫情传播。该院确诊的“H7N9禽流感”1例,根据国家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1版)要求诊断防控,及时逐级上报,使该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救治,且密切接触者解除了医学观察,实现了该院内患者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
4 体 会
4.1医务人员的培训及病区知识的宣传是控制“H7N9禽流感”的关键。该院采取以“H7N9禽流感”为中心成立应急小组及应急圈,加强人员知识服务培训,使其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由应急小组指定相关人员讲解“H7N9禽流感”的防范问题,规范急诊科医务人员行为,能应对突发性事件,优化急诊科工作流程,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随时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合理的排查机制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接触者得到及时解除观察。
4.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交叉感染的关键。由该院感染办主任负责指导督查,消毒隔离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首先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注意手卫生,休息营养。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各诊室保证通风,紫外线消毒,急诊大厅、观察室、候诊区使用空气净化仪,所有操作台、桌椅、门窗用含氯消毒溶液擦拭,地面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每日2次且实施登记存档,做到了患者无交叉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3-6]。
实践证明有序的组织管理能营造一支强大精干的医疗队伍,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积极治疗自身的疾病,降低及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使“H7N9禽流感”得到控制,且能解决突发的共公卫生事件。
[1] 朱国荣.上海H7N9禽流感病例超七成是老人[N].新晨报,2013-04-12(A4).
[2] 贺调,杨珠红,邓顺娇,等.非特殊时期发热门诊护理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37-38.
[3] 张海霞,李春梅.运用危机管理应对发热门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26-327.
[4] 秦成峰,秦鄂德.人类禽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与防控策略[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1):81-82.
[5] 吴照春,李贤相,汪金生,等.安庆市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5,31(7):939-942.
[6] 郭晓兰,司露露,管大伟,等.两株人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子特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2):167-175.
R472.6
B
1671-8194(2015)32-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