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

2015-01-24白丽红丁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2期
关键词:药制剂注射液发生率

白丽红丁 丽* 邹 宇

(1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2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临床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对策

白丽红1丁 丽1* 邹 宇2

(1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2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分析临床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并探究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2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得出,性别、年龄、药物种类、药物使用方法等均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影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既有患者本身又有药物本身,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需要加强对药物和使用者的监控。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预防对策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发扬,中药在医学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中药的发展推动着制药产业的不断前行,中药制剂以其价格亲民、服用方便、快捷的优点受到人们的追捧[1]。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制剂并不像电视广告宣传的那样无不良反应、适用于任何人群。不断出现的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于中药制剂安全性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本文为分析临床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并探究预防对策,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2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2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排除非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

1.2分析方法: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以及药物种类,将患者自身情况与不良反应症状进行比对分析,统计数据并分析。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情况的联系:根据统计分析,女性(205/320)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男性(115/320),原因可能与男女之间的身体素质不同有关,女性体质多数较弱且不耐受药物[2]。此外年龄也具有很大关系,12周岁以下(85/320)和60岁以上(132/320)的儿童和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于其他年龄段,原因可能为儿童的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各项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对于药物还没有较好的耐受性;老年人则是因为年龄增大,身体处于衰退时期,免疫力较弱,脏器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药物的适应力也就降低了。

2.2不良反应与药物使用的关系:临床上药物使用的主要方式为静脉滴注(192/320),约占60%。依次还有口服(62/320)、肌内注射(45/320)、外用(31/320)等方法。但是制药产业的技术仍在发展中,中药成分多为复合物较为复杂,不能很好地将药物纯化精制,可能还包含有其他杂质,随着静脉滴注进入血液后会造成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导致过敏反应。此外,药物使用的剂量也会造成不同程度损害,多数药物在一定剂量内不会造成不良反应,一但过量会引发机体出现呕吐、恶心等反应甚至出现休克等不良症状,静脉滴注的速度也会造成影响。药物之间的不当配伍也会造成不良反应,中药中的“十八反”“十九畏”[3]就是很好的说明。

2.3不良反应与药物种类的关系: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主要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药、抗肿瘤等,活血化瘀药物最多[4]。鱼腥草注射药、黄芪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通心络、香砂养胃丸、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等引起皮肤过敏;复方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藿香正气水、清开林注射液会造成胸闷;灯盏细辛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会造成发热;鱼腥草注射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香丹注射液会造成呕吐;汇仁肾宝颗粒、牛黄解毒片、壮骨关节丸、复方雪莲胶囊会造成肝损害。

2.4不良反应表现症状:不良反应多表现在皮肤,还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感,如恶心、呕吐和胃肠道反应等。还有可能引起肝肾功能、呼吸、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等异常状态,在停药之后,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减轻或消失。有时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

3 讨 论

明确中药制剂并非是完全无不良反应的,根据本文的研究,性别、年龄、药物种类、药物使用方法等均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影响,女性(205/320)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男性(115/320),12周岁以下(85/320)和60岁以上(132/320)的儿童和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于其他年龄段。中药制剂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呕吐、发热、胸闷、皮肤过敏,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肝损伤。为预防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需要加强对药物的控制和用药者的监管[5]。对中药制剂的监管要从研发、临床试验、审批、生产、销售、售后调查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控制:对用药者的监管要从患者体质、病情、年龄、性别、医师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有效监控。对患者用药时应根据患者情况控制剂量,掌握好药物使用方法,不可盲目用药,导致患者出现不适现象。针对儿童应首先选择口服用药,针对老年患者应控制用药剂量尽量减少联合用药。此外,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的监管,全面监控生产环节,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使用药品时,医师应明确药品的禁忌证和适应证,严格遵照中医辨证理论进行诊断确认,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严格按照说明标准确定剂量和方式,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1] 杨昌万.27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15):151-153.

[2] 刘琼,朱琰.14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对策[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4(1):49-51.

[3] 李芳.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4,(23):120-121.

[4] 黄建琼.5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101-1102.

[5] 王彦青,陈溪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127-128.

R288

B

1671-8194(2015)32-0207-02

猜你喜欢

药制剂注射液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碘帕醇注射液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19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