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疗效分析
2015-01-24梁永成王琰潘敬舜
梁永成王 琰潘敬舜*
(1 江苏省宝应县中港医院,江苏 宝应 225800;2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2011级中医系,江苏 南京 210029;3 宝应县中医院,江苏 宝应 225800)
温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疗效分析
梁永成1王 琰2潘敬舜3*
(1 江苏省宝应县中港医院,江苏 宝应 225800;2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2011级中医系,江苏 南京 210029;3 宝应县中医院,江苏 宝应 225800)
目的 评价中成药温痹丸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一种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中成药温痹丸内服。治疗一个阶段后,观察临床指标,进行安全评价和疗效评价。结果 经过3~18个月的治疗,45例中结果达到临床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5.%。结论 温痹丸具有修复软组织、滑膜,抗炎,双向调节免疫作用,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中医中药;强直性脊柱炎;温痹丸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病变,主要侵及骶髂关节、脊柱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1],属中医“腰痛”、“痹症”、“脊痹”等病的范畴。2005年~2014年本院应用院内自制的温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疗效较为颇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骨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共45例,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全部病人均经过骶髂关节CT片及H-B27检查,均符合1984年美国风湿学会修定的AS诊断标准。男31例,女14例,年龄14~38岁,病程0.5~10年,发病年龄平均24.2岁,其中男性平均22.6岁,女性平均26.2岁。
1.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修订的纽约标: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肾虚寒凝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阴虚型:腰腿脚跟疼痛,畏热,口干,有时颊红,舌质红,少苔或光剥,脉数兼滑。②虚寒型:腰腿部寒痛,掣痛,畏寒喜温,四肢末端冷,活动不自如,舌质淡略胖苔白,脉缓滑。③瘀血型:腰腿痛屈伸不利夜更甚,晨起肢体僵硬感,无明显畏热畏寒感,舌下瘀筋增粗瘀点明显,舌质有瘀斑,脉弦涩。④湿热型:腰腿痛畏热,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濡。
1.4治疗方法:自发研制的温痹丸口服,组方如下:独活、狗脊、防风、当归、川芎、牛膝、桑寄生、秦艽、杜仲、白术、白芍、地龙、木瓜、黄芪、威灵仙、桂枝、千年健、细辛、甘草等制丸,每次5 g,每日三次。30 d为1个疗程。
1.5诊断标准:参考198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实际判断标准[3]。①临床控制:受累关节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血沉、血小板、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补体C3、C4恢复正常,X线显示骨质破坏有改善或没有发展,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②临床显效:受累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明显改善,以上各项风湿活动性指标明显改善,工作和生活能力大部分能进行。③有效:受累关节疼痛减轻,活动度有所改善,各项风湿指标好转。④无效,受累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无改善,各项风湿指标改善不明显。
2 结 果
经过3~18个月的治疗,结果达到临床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5.%。其中无效的2例患者均是晚期患者,受累部位到达了颈椎,脊柱活动度完全消失,有1例患者仅一只手可以活动。3个月后自动放弃治疗。单纯骶髂关节受累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全部达到临床控制。
3 讨 论
AS中医规范名为脊痹,中医认为,本病的本质是肾督亏虚,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脊柱腰尻。《内经》痹论篇中也指出:“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故本病之病机以肾虚、督脉受损、寒邪笃重为其特点,再加上风、寒、湿、热之邪侵袭,闭阻经脉,深入骨骼而发病。其治疗原则以补肾强督为主,佐以疏风、蠲痹、通络。方中:独活、威灵仙、防风、桂枝、千年健、细辛等辛温走窜之品,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止痛,通阳行痹,狗脊、杜仲、牛膝、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养督任,地龙、秦艽等搜剔之品,可祛经络之瘀,能使瘀闭开,经络通达,白术、木瓜燥湿健脾,舒筋活络,黄芪、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补益气血,调补肝肾。全方合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蠲痹散寒,活血通络,寓补于通,祛邪而不伤正,攻补兼施。现代研究证明牛膝、独活、防风、秦艽具有搜风通络,缓急止痉等作用。当归、川芎、芍药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甘草、细辛可以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代偿,减少病情反复[4-5]。本病病程多迁延日久,治疗上应抓住补肾壮督之关键,只有肾气充足,才能驱邪外出,达到邪去病复的效果。
[1] 王为兰.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2-5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
[3] 李震,温健,李国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0,17(15):86-87.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
[5] 周献伟,李洋.克痹通络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肝肾阴虚证患者5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8):686-689.
R593.23
B
1671-8194(2015)32-0199-01
E-mail: zgpjs zgpj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