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5-01-24朱文艳张秀伟
朱文艳 张秀伟*
(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朱文艳 张秀伟*
(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目的 观察分析肺部疾病诊断中应用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48例肺部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电子支气管镜常规检查以及经气管镜活检术检查,观察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同时观察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胸部CT检查结果表明,支气管腔外压性狭窄患者9例,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11例,肺部病变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28例。采用经电子支气管镜常规检查确诊21例,诊断阳性率为43.8%。经气管镜针吸活检确诊38例,其诊断阳性率为79.2%。经电子支气管镜联合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检查确诊44例,诊断阳性率为91.7%。经气管镜针吸活检以及经气管镜活检术联合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诊断阳性率较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明显偏高(P<0.05)。本组48例患者在进行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后并未出现气胸、大咯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只有少数患者咳痰中伴有血丝。结论 通过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诊断肺部疾病以及纵隔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创伤性小、费用低等优点,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肺部疾病;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临床诊断;应用分析
在临床上应用支气管镜检查后,临床常常采用冲洗、钳检、肺刷检等方法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虽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对于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以及官腔内并没有明显新生物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通过这些常规检查手段无法进行明确诊断,属于临床诊断盲区[1]。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是肺活检方法之一,检查中主要采用了一种特制的穿刺针(带有可弯曲导管)针刺吸引浸润灶获取组织或者细胞标本进行病理学、细胞学检查[2]。这些检查方式的检查范围从单纯管腔内疾病逐渐扩展到肺门区及纵隔区,临床诊断价值大大提高,而且这种检查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大大减小了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风险[3]。为进一步探讨分析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诊断肺部疾病的临床价值,本文对我院收治的48例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48例肺部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并未合并有严重的心功能、肺功能不全患者或者是凝血机制障碍患者,术前均进行胸部CT扫描及增强扫描检查。4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最小17岁,最大76岁,平均(54.3±8.2)岁。
1.2方法:本组48例患者分别采用电子支气管镜常规检查以及经气管镜活检术检查,检查设备主要包括中央型细胞学穿刺针、WANG氏穿刺针、周围型细胞学穿刺针、组织学活检针、Olympus BF-240气管镜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胸部增强CT等常规检查,术前禁食4 h左右,取患者平卧位,在鼻咽部喷25%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经鼻插入纤支镜,根据气管、支气管分支顺序通过声门依次检查,根据胸部薄层强化CT扫描结果按照WANG氏定位法确定穿刺的角度、部位及其深度。每一位患者穿刺部位在1~3个左右,通过活检孔将穿刺针插入气管内,并将其推出穿刺部,应尽量保证穿刺针和病变部位呈垂直方向,在穿刺针尾端连接20 mL注射器,一直抽吸到20 mL使负压维持在同一水平,在确保穿刺针和黏膜未脱出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方向将穿刺针往复穿刺抽吸4次左右,这样可大大提高标本获取概率。将负压解除,并且将穿刺针拔除后,用力将穿刺物推出针管。在载玻片上轻轻喷涂吸取物,分别通过涂片、固定后将穿刺标本送往细胞学、病理学检查。在完成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后,若观察到官腔内出现可视病变,应该钳取病变组织,并且应用细胞刷进行反复刷检。在玻片上涂匀标本后进行固定再送检。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收集的所有数据,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两组间的差异,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诊断结果分析:通过胸部CT检查结果表明,支气管腔外压性狭窄患者9例,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11例,肺部病变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28例。
2.2不同检查方法诊断肺部疾病的阳性率对比。本组48例肺部疾病患者采用经电子支气管镜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刷检、支气管镜黏膜活检检查确诊21例,诊断阳性率为43.8%。经气管镜针吸活检确诊38例,其诊断阳性率为79.2%。经电子支气管镜联合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检查确诊44例,诊断阳性率为91.7%。经气管镜针吸活检以及经气管镜活检术联合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诊断阳性率较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明显偏高(P<0.05)。
2.3本组患者在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本组48例患者在进行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后并未出现气胸、大咯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只有少数患者咳痰中伴有血丝。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纤支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加上穿刺针、穿刺技术、穿刺定位方法的不断完善,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完善,不断提高了临床诊断阳性率,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4]。相对于常规支气管镜钳检、刷检手段而言,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更高,有效弥补常规纤支镜检查缺陷,比如可以全面、有效检查支气管黏膜下病灶、纵隔内肿物、纵隔内肿大淋巴结、支气管腔外病灶等常规支气管镜无法检查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肺部疾病以及纵隔疾病的诊断正确率[5]。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可以对纵隔占位性病变、隆突下占位性病变、肺门旁淋巴结、气管周围等处进行活检,从而在术前对肺癌进行分期,为临床手术方案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6]。张燕等研究表明[7],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病变性质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9.3%、92.2%,关于术前、术后淋巴结分期的符合率高达87.1%,由此可见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可对肿块支气管内病变组织、肺周围结节、黏膜下病变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这些部位病变如果利用毛刷或者活检钳进行取材的难度较大,甚至都不可能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应用的灵活性[8]。
本组研究表明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以及二者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43.8%、79.2%、91.7%,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肺部疾病以及纵隔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P<0.05),这和大多数学者临床研究报道基本相似[9]。由此可见,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灵敏度较高,而且也可恶性病变的病理分期及病理分型提供重要参考。但是通过本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针吸标本量较少方面,多数针吸标本只可以采用细胞学诊断。而有的患者穿刺部位很难确定,极易导致出现假阴性结果。另外,手术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细胞病理学医师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阳性率,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诊断质量。因此,为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纵隔淋巴结和周围邻近组织结构解剖位置,也需要熟练掌握病变和纵隔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10]。
综上所述,通过经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诊断肺部疾病以及纵隔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创伤性小、费用低等优点,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刘邦荣,朱纯儒.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细胞学检查在肺癌分期及分型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13(3):364-365.
[2] 王孟昭,陈勇,钟巍,等.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2013,28(7):533-535.
[3] 荣福,萧淑华,刘静,等.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与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对纵隔病变诊断的比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2):120-122.
[4] 胡鸿,陈海泉,陈颖,等.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诊断纵隔病变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2,55(10):787-790.
[5] 郭苏,陈娟萍.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23(1):37-39.
[6] 赵军,杨瑞青,郑法德,等.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部及纵隔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509-511.
[7] 张燕,吴宏成,吴仕波,等.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4):302-503.
[8] 邵杨,姜淑娟.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1,4(2):109-111.
[9] 荣福,郭苏,左六二,等.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叶段支气管腔外肺癌的诊断作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2,8(12):50-51.
[10] 张健,欧阳火桂.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术在诊断肺部疾病的临床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2(5):14-15.
R734.2
B
1671-8194(2015)32-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