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1-24崔光豪李长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术者椎动脉颈椎病

崔光豪 李长慧 王 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崔光豪 李长慧 王 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随机选取50例采用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50例给予常规药物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其治疗效果并进行记录同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愈率方面,观察组治愈率为60%,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0%。而在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4%。在这两项的比较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所受痛苦,改善其临床病症,增加其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针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病变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进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已成为骨科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作为颈椎病的一个分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个体中,而男性患病比例要明显高于女性。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变,电脑、手机登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使人们热衷于电子产品的同时忽略了运动,这促使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原理为受外伤等原因影响椎动脉受到压迫或损伤导致血管受到压迫或变型,进一步造成脑供血不足现象的发生。其临床表现以眩晕、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为主[1]。近年来,受日益增高的生活压力影响,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人群逐渐呈年轻化趋势,为更好的治疗该病,本文对采用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对比以探讨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45~58岁,平均年龄54.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2年。将患者按照50:50的比例依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观察组,所采用的依据分别为《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以及《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后通过颈性眩晕所是否得到改善、经治疗后是否还伴有猝倒发生,颈旋实验是否呈阳性、经X射线显示是否有节段性不稳定发生、钩椎关节是否有增生情况发生、交感神经症状发生程度等来判断治疗效果。选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别,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以滋肝补肾为基本原则,选择“杞菊地黄丸合桃红”汤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2.2治疗组: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其针灸治疗方法如下:取穴风池、大椎、四神聪、百会、率谷、完骨、天柱、配颈2~7夹脊穴。针灸时应选用一次性针灸针进行针灸。首先选取风池穴进行进针,具体方法为保持针尖方向向脊柱倾斜,斜刺刺入0.5~1寸。除头部外,其他穴位采用直刺、行平补平泻手法,针进入穴位后保持30 min,每次运针时间间隔为10 min,头部则以平刺手法向前刺入。治疗期间患者需每日行针1次,10次作为1个治疗周期。

患者的推拿按摩治疗应按不同的身体位置采用不同手法逐一进行。首先按摩时患者应保持坐立姿势,术者位于患者身后,用大鱼标、掌根、指面在患者颈部自上至下做回旋揉捻,以保证患者颈部肌肉及软组织放松。治疗时患者会有轻微的酸痛,术者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感受适当改变手法及力度。按摩时应注意术者手指或 手掌应紧贴患者皮肤,以保证术者在移动手指或手掌时患者的皮下软组织随其滑动,保证按摩有效作用于较为深层的皮下组织。按摩时要保持一定的节奏,不应过快或者过慢,其频率最好保持在50~100次/分。按摩时如某点疼痛较他处剧烈,应在该点使用相同按摩手法适当延长时间进行揉捻。

为配合进一步的按摩治疗,术者可在患者的太阳、百会、风池、风府、天鼎、缺盆、极泉、内关、肩井、肩俞天宗、合谷等穴以拇指或其他手指进行重点点按。在上述穴位进行点按之后,术者应让患者再次保持坐立姿势,术者位于其后,使手呈半握拳状,依靠手背的掌指及指间关节在患者颈部进行按摩。其主要手法为是手指保持自然弯曲,腕关节主动作屈腕外旋,伸腕还原,带动前臂作旋前旋后的运动,掌背或掌指关节在颈肩部位上来回摆动,来完成滚动的动作[2]。

另外由于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疼痛往往十分剧烈,骨按摩时应在保证较深的着力点的同时尽量保证用力均匀、柔和,滚动速度一般应保持在60~100次/分,不宜过快或过慢。滚动手法后术者应采用旋转手法进行治疗。以右旋为例,患者坐正后微微侧身,术者于其后右肘置于患者领下,左手托扶枕部,在保证牵引力的同时轻轻摇晃患者颈部,以保证患者颈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当术者感到有固定感时,术者以右肘锁定患者颈部,在保证牵引力同时使患者腰部旋转带动右臂向斜上方用力突然右旋颈部,此时常伴有弹响声。在手法治疗的最后,术者应先以劈法,即双手保持放松,呈五指伸开姿势,以手掌尺侧对双肩及背部进行反复拍打。然后在两侧颈部肌肉处交替使用散法手法,而肩部的散法需使用手掌侧完成同时保证患者的两侧肩背部肌肉也被散到,重复此手法2~3遍。再在患者肩部使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在肩部进行拿捏,最后双手交叉并以两手大小鱼至患者颈部及肩部相对归挤,进行此手法时需秉承由上至下原则,每日做1~2遍[3]。

1.3治疗效果判定指标。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身体功能趋于正常,能正常参加劳动和工作,并且在治疗之后的一年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逐渐减少,不影响身体自主活动。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仍然不能正常劳动。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改善。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分析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中,再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资料比较是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法,P<0.05表示样本数据有明显差异,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30例,显效的有11例,有效ā有4例,无效5例,总的有效率为90%,痊愈率为60%;对照组中痊愈为10例,显效为12例,有效为5例,无效为23例,总的有效率为54%,痊愈率为20%。

在这两项的比较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适反应,观察实验进行较为顺利,结果真实可靠。

3 讨 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骨质方面疾病,其特点表现在疾病周期较长,不易完全治愈,并且并发症较多,比如眩晕,头痛,肩颈部位酸痛无力,严重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昏厥甚至猝死。在中医理论中,将其归类为眩晕症的范围,传统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导致的颈肩部的酸痛、麻木为气血阻滞,经络不通引起的究其根本原因,为肾虚所致。而在西医的认识中,它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颈椎间盘退变,及颈肩部的软组织受到病变性的破坏而被损坏而引发的炎症性病变。颈椎病经过长年累月可形成颈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正常来讲,当一侧的颈动脉受到压迫,可以通过代偿作用进行调节,但是,当颈椎压迫颈动脉,使其腔内变窄,血管壁变薄变脆,甚至出现痉挛现象,则会出现出汗,视物不清,血压改变等植物神经性紊乱。由于近些年来患者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年轻化,而不定时感到眩晕给年轻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放眼社会,这种疾病的普遍给社会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颈椎病地的病因很复杂多样,一般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其发病常常与患者的职业以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采用针灸的方法缓解肌肉及血管的痉挛,配合推拿手法改善增生组织,缓解血管的曲张,使颈肩部及脑部的血液循环畅通,减轻神经压迫,推拿手法促进椎体的物理恢复,二者共同作用,从而起到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4%,二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中医针灸配合手法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所受痛苦,改善其临床病症,增加其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4]。

[1] 李文江,张冠红,卞阿辉,等.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l2,8(10):60-62.

[2] 刘光,杨圆,陈武杰,等.温针灸合中药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4):53-55.

[3] 全香爱,赵树军,于涛,等.手法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7(3):449-450.

[4] 滕红君.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3,14(8):62-63.

R681.5+3

B

1671-8194(2015)30-0203-02

猜你喜欢

术者椎动脉颈椎病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投照角度对介入医师辐射剂量影响的研究*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胸腔镜手术中扶镜者的重要性
说“父fǔ”道“父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