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5-01-24昝林森辛亚平王洪程
昝林森,辛亚平,王洪程,陈 宏,曹 晖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陕西秦宝牧业股份公司,陕西眉县722301)
1 产业概况
1.1 肉牛存栏
2014年底,全省肉牛存栏约150万头左右。其中,秦川牛及秦杂牛占全省肉牛存栏的60%;杂交牛数量占到肉牛存栏的40%,且多为秦川牛与安格斯、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还有一定数量的秦川牛与黑毛和牛的杂交后代,主要存在于秦宝牧业股份公司肉牛基地。全省牛肉市场需求旺盛,肉牛商品出栏率较高,达55%以上。目前为止,全省基础母牛存栏不足90万头,与2013年相比总体存栏和基础母牛数量下降约10%,后备牛存栏减少趋势非常明显。
1.2 屠宰加工与牛肉产量
目前,陕西省屠宰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其中宝鸡约有13家,渭南16家,西安24家,杨凌3家,此外在榆林2家,延安5家。商洛1家,汉中2家。总体设计屠宰加工能力在150万头以上,实际屠宰量不足50万头。牛肉年需求量在30万t左右,但本省牛肉产量充其量只能满足一半,市场缺口很大。从目前总体情况看,屠宰加工能力过剩,很多企业牛源紧缺,这一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改观。
1.3 养殖模式
偏远养牛山区户均养牛数在0.4~1.0头之间,其中川原地区养牛户均养牛0.4头,浅山地区户均1.0头,占总养殖数量的60%,这一部分以散养加放牧进行。而规模化饲养占到40%,主要采取季节性放牧加集中育肥的方式进行,其中户均饲养3头以上养牛户数量大约10 000户左右,占总养殖数量的25%,主要采取集中育肥的方式进行;育肥牛和繁殖场50头规模以上养牛场(户)约2 000个左右,占总养殖数量的15%,具有较为完善的饲养管理水平,从繁育、疾病预防、育肥方式、屠宰加工等功能齐全。
1.4 合作组织
陕西肉牛养殖合作组织主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出并推广的“公司+农户”、“公司+专家+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目前,全省现有养牛合作及协会组织共39家,饲养量约占全省的30%左右,主要通过推广秦宝模式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优势。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延伸、新技术的引入,肉牛生产各环节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支持服务,保险资源潜力巨大,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客观发展条件。“公司+农户”合作组织有26家,饲养量约占全省的25%左右。此外,还有45%的散养户。
此外,产学研合作是陕西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亮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倡导成立陕西省牛业科技产学研联盟,采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的产学研紧密结合模式,充分发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等在肉牛繁殖、营养、重大疫病防控、规模化牛场环境治理方面的技术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专家+农户”的秦川牛业专家大院模式和“以品种选育改良为先导、以养殖大户繁育为支撑、以公司育肥为主体、以全产业链开发为目标”的秦宝牧业产学研开发模式已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促进了全省肉牛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 技术研发与应用
2.1 育种或杂交改良与繁育
陕西省肉牛人工授精率已达95%以上,部分偏远山区因交通不便尚有本交配种现象。承担秦川牛本品种肉用选育工作任务的主要有国家肉牛改良中心、陕西省秦川肉牛良繁中心、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现已培育秦川肉牛新品系1个,育种核心群达到500头以上,育种基础群达到2 000头以上。另外,在陕西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近两年(2013-2014)先后从澳大利亚引进黑安格斯牛和红安格斯牛共计6 600多头,开展黑安格斯牛纯种扩繁和定向选育工作,对促进全省肉牛品种改良和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全省肉牛杂交改良多以二元经济杂交为主,主要以安格斯牛、黑毛和牛为父本,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对本地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以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骨干,以500头以上规模养殖企业和养殖合作社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高档牛肉生产为主的多元杂交模式,如“安秦”二元及“和安秦”三元杂交组合,产肉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高档肉牛生产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饲料加工调制与饲养管理
在饲料加工调制与饲养管理方面,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得到大力推广,目前90%以上的养殖企业普遍采用了该技术,有些企业开始使用青贮发酵剂和EM发酵菌制剂以提高发酵质量。少部分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推行小麦秸秆收集、运送、贮存技术,肉牛饲喂采用麦秸、玉米秸等干草,肉牛主产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在肉牛精饲料加工方面,90%以上企业都采用以预混料为基础,以全价料为核心的加工模式,同时,微量元素添加剂和维生素的利用也将成为今后肉牛饲料加工的发展方向。在肉牛饲养管理方面,全省规模化肉牛企业逐步开始完善牛场保温、通风、软料垫床、按摩、集中清粪等饲养管理条件。
2.3 疫病控制程度
在重大疫病控制方面,98%的企业都能很好地执行定期防疫计划,肉牛的进出能比较严格地执行动物防疫方面的规章制度。陕西秦宝牧业有限公司、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相继建成牛粪无害化处理机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并投入使用,年产有机肥5 000t以上,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有效减少疫病发生,为其他肉牛企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2.4 牛肉加工与质量控制
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完成的“优质高档牛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秦宝优质肉牛胴体精细分割增值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秦宝牛可食性副产品品质及活性物质分析研究”两项成果,均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牛肉生产加工质量监控溯源及一站式供销服务系统”。这些技术成果已在陕西秦宝牧业公司、陕西秦川牛业公司、西安兆龙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保证了牛肉加工与质量安全,引领了产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2.5 经营与经济核算的实际应用
多数企业都在充分寻找投资于盈利的平衡点,重视在短期育肥和屠宰加工方面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养殖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企业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规模企业内部逐渐开始重视原始记录、定额管理、计量工作、清产核资和厂内计划价格等基础工作,通过经济核算,将职工个人利益要同企业效益挂钩,做好考核、分析、评比工作,不断提高经营效益。
3 产业扶持政策
3.1 养殖用地政策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畜牧法》的规定,要求畜牧业用地布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政府规定,扶持畜牧业发展要按照一定的种植(养殖)面积(包括农作物、林地、鱼塘等)安排相应的用地面积,要求能够就近消化养殖场粪便与污水,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环境保护政策
陕西省政府发布实施了《陕西省2014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方案重点之一就是积极推进农业源污染治理,完成24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目前,省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已由传统养殖方式向清洁养殖方式转变,不断完善相关设施和措施,但一般肉牛养殖企业或养殖小区由于效益和认识问题,开展清洁养殖的积极性不高,多采用自然堆肥方式处理牛场粪污。
3.3 财政补贴政策
为了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2014年陕西省农业厅制定印发了《陕西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确定肉牛产业今后发展的目标任务、建设项目和政策措施。近年来,省农业厅每年安排600万元,支持陕西省秦川牛良种繁育中心、陕西省农牧良种场和乾县秦川牛场开展秦川牛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工作。2014年省财政安排1 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陈仓、麟游、凤翔、岐山、宜君、永寿、彬县、洛南、黄龙、子长10个肉牛基地县发展肉牛规模养殖,进一步提高全省肉养殖整体水平。同时,配合国家肉牛基础母牛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临渭区和麟游县两个母牛养殖大县和全省肉牛基础母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政策性补贴,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3.4 农机补贴政策
2014年度,中央安排陕西省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2亿元,重点支持购买青贮饲料收获机、饲料混合机组、自动饲喂机、畜牧消毒设备、固液分离机等畜牧水产养殖机械。该项补贴政策已覆盖全省所有农业县及农垦企业。
3.5 养殖保险政策
《农业保险条例》自2013年起实施以来,陕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数量现已增加17个险种,不断丰富,基本覆盖了全省所有种植业、养殖业种类。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建成乡镇农业保险服务站(点)1279个,村级农业保险服务点1.3万个。
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两家大型企业龙头肉牛养殖已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优,在拉动全省肉牛产业发展、打造肉牛产业经济板块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延伸、新技术的引入,肉牛生产各环节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支持服务。而保险资源潜力巨大,也客观上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条件。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前期调研论证阶段,这两家公司有望成为全省首批试点企业。
4 存在问题
首先,与全国一样,受比较效益低的影响,群众养牛尤其饲养繁殖母牛的积极性不高,“杀青弑母”现象严重,基础母牛群存栏大幅下滑。近10年来,川塬地区下滑幅度约80%左右,偏远山区下降幅度也在50%以上。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流通过程中间环节太多,企业缺乏与养殖户的直接对接,加之市场监管缺失,真正的养牛户得到的实惠并不多,影响了农户的养牛积极性和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
第三,受走私牛肉、注水牛肉、假冒牛肉的影响,消费者对牛肉质量安全心存疑虑,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打击力度。
第四,政府关注度尤其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工作重心要靠前并不断下移。
5 对策建议
首先,要尽快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稳住产业之根基-牛源基础。3013年6月12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计划从2014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要重点扶持基础母牛饲养企业和存栏母牛10头以上的繁育户,地方行业管理部门要对经过技术人员评定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的良种母牛要登记造册,每年应根据其繁殖后代的情况,建议每头每年按2 000元、1 500元和1 000元的标准给养殖户或养殖企业予以补贴。
第二,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社会化技术服务水平。要加大对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和健康养殖技术研发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省内技术研发平台和专家团队及市县畜牧推广部门的作用,尽快建立省级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形成一支常年活跃在肉牛生产一线的技术服务队伍,重点在良种选育供应、优势杂交组合筛选推介、缩短胎间距提高母牛繁殖效率、优化日粮配方提高肉牛育肥效益,以及强化肉牛常见病与重大疫病防控等方面,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肉牛养殖的良种率,保障肉牛繁殖、育肥的高效率,尽量减少养殖环节不必要的损失,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协会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鼓励龙头企业投资兴建肉牛养殖基地,政府应给予必要扶持,而且这种扶持要使龙头企业和养殖户都得到实惠;协会组织要立足公益、公平、公开的原则,及时发布产业信息,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在密切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及养牛户之间的关系、协调三者利益分配等方面,一定要尽职尽责,坚决取缔一些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当然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对协会组织的适当放权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要鼓励多元化投资,提高肉牛规模化养殖水平。在落实现有规模养殖、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要继续完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和保险支持,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工商资本进入肉牛生产领域,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促进全省肉牛产业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