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西藏牧区牦牛养殖效益的主要措施
2015-01-24鲍宇红曲广鹏参木有
鲍宇红,曲广鹏,冯 柯,赵 丽,参木有
(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 拉萨850009;2.拉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拉萨850009 3.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 拉萨850009)
牦牛是我国高寒民族地区的主要畜种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青藏高原和川西北牧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养殖业是高度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的特定生态养殖模式,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原因和超载过牧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严重[1-3],实施退牧还草,加快草原保护与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任务。为保障农牧民收入,在西藏牧区通过提高牦牛繁活率、优化群体结构,提高牦牛生产率,达到减畜增效、减轻草场过牧、保护生态目的。
1 优化牦牛群体结构
长期以来受宗教“忌杀生灵”影响,“惜杀惜售”,老、弱、病、残的牦牛占有相当比例,不能及时淘汰繁殖性能低下和失去繁殖能力的母牦牛、不能及时将不适合留做种用的后备种牦牛育肥上市[4,5]。这样,导致群体重能繁母牦牛比例偏小,后备母牦牛混杂。
对牦牛群体进行科学合理地淘汰更新,有利于生产计划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持续稳定地发展牦牛生产。在市场行情较好,通过短期高效育肥,牧区枯草季节来临之前,将老、弱、病、残的牦牛个体淘汰,达到优化种群结构目的。
2 加速本品种选育进程
西藏牦牛本品种选育工作起步较晚,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牦牛研发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生命学与技术学院合作,通过“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等项目的实施,对全区6地(市)17个点的主要牦牛类群进行DNA遗传多样性分析[6],研究了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及现状,初步提出了西藏17个地方牦牛类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本掌握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同时也筛选出一些与产肉性能相关的基因和与抗逆性相关联的基因。
在基本掌握西藏牦牛遗传资源现状和获得一些关联性强的性状基因前提下,通过基因筛选,选择优秀种牦牛,合理开展种间经济杂交,彻底杜绝过渡近亲繁殖,充分利用杂交优势,达到本品种选育的提高和良种覆盖率。
3 科学育肥提高出栏率
藏区农牧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牦牛先进的管理理念接受较慢,牧区牦牛饲养管理没有补饲育肥的观念。西藏牦牛养殖难以适应畜牧业现代化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加之牧区科技推广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和推广体系不健全,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牦牛养殖业的跨越式发展。加之,长期以来受“牲畜是财富的象征”和宗教“忌杀生灵”影响,牦牛出栏率较低。
3.1 驱虫
西藏牧区区牦牛寄生虫病的种类多、感染率高及感染强度大[7-14]。在草场超载饲草料不足的条件下,寄生虫又消耗其营养,严重影响着牦牛的生长发育,引起的经济损失是其它任何疾病不能相比的。甚至部分地方性流行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仍然严重,甚至危害或威胁着当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科学合理地制定驱虫方案并持续地开展牲畜驱虫工作,不仅对牦牛的安全生产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节约饲草料,对减轻操场压力也有积极的意义。
3.2 健胃
开展牦牛驱虫工作工作的同时对所有牦牛进行健胃,提高饲草料的消化吸收率。常用牛健胃药、健曲、健神曲三种药联用健胃效果为好。
3.3 主要传染病的接种免疫
动物传染病一直困扰畜牧业生产,特别是近年来,西藏部分地区口蹄疫是有爆发态势,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提高牧区基层兽医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对保障牧区牦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疫病危害、制止传染病蔓延以及确保动物产品的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西藏部分牧区牦牛所处环境气候极端,加上草地产草量低下和可吸收矿物元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远远不能满足自身维持需要,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部分疫病存在爆发的隐患。
部分基层兽医受教育程度较低,对疫苗的运输、保管不当,使用没按要求进行。给牦牛接种的是无效的疫苗或注射疫苗时没按要求进行,漏免或剂量不足,导致部分疫病免疫失败。
3.4 舔砖
矿物元素是动物营养中的一大类无机营养素。土壤中可吸收矿物元素的缺乏,影响着牧草的生长发育、产量及饲草矿物元素的含量。缺乏矿物元素的饲草直接影响着牦牛的生长发育、机能维持、产品质量、免疫功能等,更是严重地影响着牦牛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本地区农牧民只摄取、不投入,生态环境的循环链早已断开。草地土壤贫瘠,可吸收矿物元素远远不能满足牦牛生长需要[15,16]。
根据不同地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盈缺设计生产优质舔砖,补充饲草料中各种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不足,以补充、平衡、调控矿物质营养为主,维持牦牛机体的电解质平衡,调节生理代谢,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繁殖,提高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质量。同时,有效预防预防牦牛的异食癖、乳房炎、胎衣不下、犊牛体弱生长慢、营养性贫血等现象发生。
3.5 半舍饲育肥
半舍饲育肥既能充分利用牧场丰富的牧草,又能利用各种农副产物及部分精料,特别对老、弱、病、残及不易留做种用的牦牛个体进行短期育肥时适当补喂混合饲料,可以增加育肥效果。试验表明,通过人工种草,开展牦牛半舍饲养殖,针对性地配合使用舔砖,可成功地解决牦牛冬廋、春死亡、掉膘严重的问题,可缩短母牦牛的繁殖周期、减少繁殖及产科性疾病,提高犊牛的成活率,缩短育肥周期、提高牦牛产肉量,提高了牦牛肉质品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对减少因放牧造成的草原生态破坏,保护青藏高原草原、合理利用牧场资源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4 小结
4.1 宣传与引导
鉴于藏区农牧民的宗教、风俗习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牦牛先进的管理理念接受较慢,牧区牦牛饲养管理没有补饲育肥的观念。发展牦牛产业,并提高西藏牧区牦牛养殖效益,必须通过媒体宣传和政府引导等,改变农牧民的“惜杀惜售”观念,通过半舍饲短期育肥淘汰老、弱、病、残及不易留做种用的牦牛个体,改变农牧民的消费意识和市场观念。
4.2 基因选育
通过基因筛选-良种扩繁,充分利用种间经济杂交优势,开展本品种选育与提高,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个体与群体,降低牦牛的饲养成本。
4.3 联合开发
建立合理的联合开发机制,通过选育组建核心区、改良扩繁与育肥区,建成集饲草料加工、半舍饲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在确保产品质量的条件下打造品牌,同时提高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1] 洪绂曾.中国草业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草地学报,2005,13(1):1-4.
[2] 李毓堂.草产业和牧区畜牧业改革发展30年[J].草业科学,2009,26(1):3-7.
[3] 杨秀海,扎西央宗,卓 嘎,等.西藏那曲地区植被覆盖状况与气象条件分析[J].草业学报,2008,17(2):102-109.
[4] 马金英,夏晨阳,宋天增.影响那曲牦牛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J].中国牛业科学,2013,39(6):64-65.
[5] 马金英,鲍宇红,夏晨阳,等.西藏牦牛养殖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14,40(1):71-74.
[6] 李 铎,柴志欣,姬秋梅,等.西藏牦牛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J].遗传,2013,35(2):175-184.
[7] 姚海潮,色 珠,曾江勇,等.西藏那曲地区旋毛虫分离株的分子分类鉴定[J].草业科学,2010,27(3):226-230.
[8] 何添文,索朗斯珠,赵晓玲,等.西藏牦牛脾脑提取复合物的制备及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9] 边 琼.西藏常见畜禽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探析[J].西藏科技,2011,36(8):52-54.
[10] 米玛顿珠,米 玛.西藏牧区家畜寄生虫病防治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0,31(1):25-27.
[11] 吴晓明,胡 罕,张洪峰,等.藏羚羊寄生虫感染现状分析[J].经济动物,2013,17(2):63-66.
[12] 刘晓堂.西藏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探讨[J].西藏科技,2010,35(4):34-36.
[13] 郭文敏,于德江,曾宪荣,等.西藏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J].中国寄生虫防治杂志,1994,7(2):131-132.
[14] 李家奎,昂宗拉姆,次卓嘎,等.牦牛主要寄生虫的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1):162-164.
[15] 万运帆,高青竹,林而达,等.西藏那曲地区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状况调查[J].草业科学,2006,23(5):7-11.
[16] 郭春华,张 钧,王康宁,等.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牧草矿物元素动态变化及盈缺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7,27(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