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红领模式看大数据时代下检验检疫业务模式改革

2015-01-24由瑞华李赵雪梁广辉吕婕刘迪王珊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5年1期
关键词:红领检疫个性化

由瑞华 李赵雪 梁广辉 吕婕 刘迪 王珊

(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东青岛 266001)

由红领模式看大数据时代下检验检疫业务模式改革

由瑞华 李赵雪 梁广辉 吕婕 刘迪 王珊

(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东青岛 266001)

通过调研红领集团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方面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对检验检疫部门的内部管理和检验监管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新形势下检验检疫的业务改革提供思考、启示和借鉴。

改革;检验检疫;两化融合;服务外贸

1 前言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即墨办事处发挥驻地优势,深入红领集团调研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方面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以期为推动我国出口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好典型引领、借鉴推广作用;为新形势下检验检疫更好地服务外贸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借鉴平台。

2 红领模式基本情况

红领集团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出口纺织服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内龙头企业之一,也是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多年培育的创新型高端免验服装企业。该企业凭借西服个性化定制,突破了成本上升、行业无序过度竞争等困扰服装制造业的瓶颈,实现了新形势下的逆势飞扬。2014年1-6月,红领集团的生产、销售、利润指标均同比逆势增长160%以上,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红领模式”的成功在于它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了个性化产品的规模化、工业化生产,建成了全球唯一的男士正装定制领域的大型供应商平台——RCMTM平台(REDCOLLAR MADE TO MEASURE红领西服个性化定制),从一个以OEM贴牌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典范,并将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发展的引领。

3 红领模式成功的原因

(1)将传统产业与科技信息深度融合。将服装定制的数字化、全球化、平台化变成现实,把复杂的定制变得简单、快捷、优质、高效,打造了数字化大3D工业模式。

(2)实现定制信息同步对称。流水线上每件衣服都有一个电子标签,用以记录消费者在每个工序个性化定制的全部生产数据(包括布料、体型、钮扣和款式等上百个数据),每位员工、每道工序均执行来自消费者的同一指令,并且生产现场全球可视,保证信息同步对称。

(3)具有超强的质保和价格优势。独创一套享有专利的做不错、量不错方案,不需试衣,一次性确保服装精准合身,完全实现零返修。推行裸价政策,采取“单品面料成本价+加工费+服务费”的明码标价,最大限度让利消费者,倡导消费者自主定价,颠覆传统服装业的定价规则,打造新的商业文明。

(4)采用集成产业链信息系统。服装制作的设计、下单、制版、工艺匹配、计划排程、生产、入库、配送、客服等全部实行信息化控制,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快速设计、快速制造、快速物流与快速营销,确保来自全球订单的数据零时差、零失误率准确传递。

(5)超预期满足消费者需求。红领集团自主开发的版型数据库系统,累积了版型、工艺、款式和N多个性化数据,排列组合可形成100万万亿的版型,可满足全球99%的人体量体裁衣的需求,大幅提升服装版型设计效率。

(6)无限制消费者自主设计。通过自主研发的下单系统,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版型、颜色、面料、工艺等,实现一人一版、一衣一款,并且仅需7个工作日即可快速交付产品。通过RCMTM平台,消费者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实现自助下单,达到线上线下同步运行,解决了工业化生产条件下的服装“大众化”问题。

4 红领模式对检验检疫业务模式改革的启示

近年来,面对外经贸形势的不断变化,检验检疫部门也一直致力于检验监管模式的创新和内部管理的改革。内部管理方面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业务模式改革中提出了分类管理、集中审单、电子监管、远程视频监控等新的检验监管模式。这些改革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检验检疫的问题,但受业务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商品种类繁多、所监管企业自身情况复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创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检验检疫内部和企业不断提高的个性化需求。

红领模式作为一套成功的管理和生产经验,通过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融合,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对检验检疫当前业务改革具有很好的启示及借鉴意义:检验检疫可以研究通过将检验检疫流程信息化、模块化,实现内部管理和对进出口企业在大数据支撑下的检验监管的个性化。

4.1在内部管理方面可借鉴的领域

(1)在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面。近年来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致力于建立“以依法行政为主线、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并在2012年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第一张最高级别的星级证书。运行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规范了检验检疫各个过程的实施。但随着体系深度运行,也发现一些问题,存在一线检验检疫因资源配置不同、能力差异等原因,带来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自由裁量不统一等现象。这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在深度运行的过程中,持续改进存在“头重脚轻”的状况,具体表现就是各个部门过分依赖于上级部门制定的通用体系文件,忽略了应制定符合本部门实际的“个性化”体系文件,也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太少。事实上,统一框架下的“个性化”是完善整个框架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认为,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探讨模块化,也是一种解决方案之一。各部门进一步分析、细化各个过程的个性化需求,使之更加符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两张皮”的现象。

(2)在绩效考核方面。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促进机构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做到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作用发挥到极致。绩效考核运行过程中,最不容易把握的往往是对于其差别性原则运用。如何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人员的考核内容做到既统一又有区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果“个性化”程度不够,容易造成考核方式单一、考核过程形式化,难以让所有人达到对目标责任的认可,难以达到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因此,在绩效考核的运用过程中,制定个性化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方式很有必要。

(3)在人才培养方面。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凝聚了一辈又一辈检验检疫人的心血,如何使检验检疫事业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光大,关键靠人才。人各有异,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如何在检验检疫领域实现人尽其才,不仅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组织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或建立个性化培训模块,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当然,个性发展并不是发展个人主义,更不是否定组织纪律;个人的发展必须与所在组织的需求相吻合,这是个人化发展的基本前提。诸如此类的“个性化”在检验检疫的内部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4.2在检验监管业务模式方面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国务院和质检总局致力于推进法检制度改革的要求,检验检疫的工作重点由传统的检验型向监管型转变,检验监管重点从事前检验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构建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检验监管体系。借鉴红领的“个性化”工作流程,大数据背景下的“个性化检验监管”模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建立双向的监管体系。所谓双向的监管是指事前的检验监管和后市场的监督追溯。我国检验检疫机构一直以来采取的监管模式是以事前检验监管为主,如目前的出口产品事前检验监管,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合格假定”的模式进行快速放行,合格假定的基础可以是第三方的检测报告,也可以是生产企业质量控制能力的综合测评,或定期抽取样品进行检测等多种方式;出口产品的事前检验监管模式延续了几十年,已经不适用目前出口形势的需要,与国际贸易规则也存在冲突,亟待向后市场监管模式的转变。随着后市场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出口产品的事前检验监管范围会逐步递减至少数特殊产品。

目前进口产品的事前检验监管也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在进口时进行抽批或批批检测。这种检验监管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经济进一步一体化,不管是从“质”的经度,还是从“量”的纬度考量,事前监管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贸易形势的需求,更遑论电子商务带来的新贸易形态。因此亟需完善对后市场的检验监管。

后市场的检验监管重点应放在产品投放市场后,对市场反馈情况及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对抽样检测结果的分析研判。进出口产品的事后检验监管,其市场对产品的反馈情况可以通过国外官方通报、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售后反馈等多渠道进行收集,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评估、调查、研判,及时调整检验监管重点。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敏感商品如食品、消费品等的安全监管上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如建立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运行有关产品的安全性工作,负责市场监督、处理和协调问题等。这些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基于产品分类的全过程监管模式,根据产品可能对消费者带来危险程度的不同,采取分类监管制度。在一般产品的监管方面,仅对产品检验合格、市场准入和流通环节进行监管。我国在建立双向监管体系时可以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但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虽然目前检验检疫事前监管正在逐渐弱化,但事后监管的开展却没有很好地跟进。目前国内在事后监管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案例是汽车召回制度的执行,虽然仍有需要改进的空间,但其理念却已深入人心。而其他大量的产品其事后监管发挥的功效微乎其微,甚至是空白,致使大量消费者投诉无门的案例发生。因此,尽快建立我国“个性化”的产品事后监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2)建立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预警系统。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产品双向监管体系建设必须以安全风险信息预警系统为依托。

1)应建立稳定的质量安全信息获取的渠道和途径。信息的采集是双向监管体系运行的关键闸口,应以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为核心单位搭建安全风险信息预警网络,有效集成国内外产品安全风险信息。网络应具备开放的信息收集功能,信息采集入口应多样化,确保多途径、大数量收集信息,如消费者投诉、医疗机构伤害报告、国外同类产品预警等等都可以作为信息来源。

2)应开展质量安全信息风险评估、管理研究。收集来的信息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开展风险管理,才有使用价值。

以美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为例,美国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是风险评估,另一个是风险管理,其目的在于选择和实施适当的食品安全措施,尽可能地控制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公众的健康。美国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是建立消费者伤害信息数据库,采用全国电子伤害监督(NEISS)系统收集数据。NEISS的信息主要来自医院,从全美国选定100家左右的医院作为数据样本,为食品安全事件的后续处理提供依据。目前检验检疫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与具体产品的结合不紧密,能投入使用的更是少之又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急需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3)应建立质量安全信息预警监管处置工作机制。经过风险评估的质量安全信息一旦被发现存在危险后,应迅速通过预警系统发布处置指令,一线检验监管人员按照明确的工作指令,依据程序规定开展事后处置、事前检验监管等工作,实现规模化监管效率下的个性化监管。同时,也可以通过多部门质量安全预警合作机制,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合理分工,紧密合作,及时采取减少或消除危害的有效措施,构建严密的质量安全监控网络。

美国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主要由两类机构组成: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管理和发布机构及食品安全预警监测和研究机构[1],包括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环境保护机构(EPA)、美国联邦公民信息中心(FCIC)等。通过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的风险分析原则及复杂、多样的预警措施实现预警。

目前,质检总局内部投入运行的C-RAPEX系统已经初具安全风险信息预警平台的雏形,它为进口工业产品开辟了一条安全信息采集的渠道,但其仍限于事前监管发现问题的采集,信息量和信息来源也远远无法满足安全风险信息预警系统的需要,风险评估和预警也停留在起步阶段,事后监管处置更是空白,亟待完善。

(3)建立清晰的法规标准体系。目前检验检疫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障碍是我国的法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许多产品质量没有对应的法规标准加以规范,导致其脱离法律的约束或者违法成本低廉,致使执法难度加大,检验监管工作难以开展,产品质量难以得到大幅提升。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法治中国,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体系是法治中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质量发展状况,建立不同产品的“个性化”法规标准体系:如对于普通消费者有安全、卫生、环保要求的产品,可以参照欧美等发展国家,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对于潜在危害程度不大或不明确的,可以制定相对宽松的质量要求,根据后期的使用反馈及时动态调整;对于目前生产技术暂时无法达到的,可以给予适当的过渡期,督促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逐步建立符合现阶段我国产品质量发展状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清晰的“个性化”法规标准体系,让企业和一线检验监管人员都清楚知道各自的职责。

在实行后市场监管的过程中,通过质量安全信息监测到的风险应反馈到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法规标准的制定中,从而提高制修订标准的针对性,形成风险监控和法规完善之间的闭环循环,进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目标。

纵观国际公共服务领域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大都源于制造业。如ISO9000最早用于制造业,逐渐提炼推广至服务领域。欧洲公共服务质量管理奖(CAF)也是在欧洲质量管理“卓越模型”(EFQM)基础上,开发出公共服务组织质量管理评价工具。因此,对于检验检疫机构来讲,应充分考虑管理和业务职能特点,借鉴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加强对各业务管理流程改进提升,加强对一线检验人员的培训、监督、考核,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大胆开展业务改革,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风险预警处理机制,以保证检验检疫事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1]许建军,周若兰.美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3:47-49.

The Reform of Business Model i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Department Referencing from the Red Collar Pattern under the Big Data Era

You Ruihua,Li Zhaoxue,Liang Guanghui,Lv Jie,Liu Di,Wang Shan
(Qingdao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Qingdao,Shandong,266001)

In this paper,by introducing the new ideas,new methods,and new experiences of the Red Collar Group's integration IT application with industrialization,and analyzing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mode i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department,th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of thebusiness modelininspectionandquarantinedepartmentinthenewsituationwere proposed.

Reform;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Integration IT Application with Industrialization;Service for Foreign Trade

C931.2

E-mail:youruihua@126.com

2014-09-25

猜你喜欢

红领检疫个性化
红领:首创男装定制流行趋势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绥芬河市“红领工程”助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档升级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