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壮医内治法治疗皮肤病的特色△
2015-01-24范小婷
范小婷 白 露 钟 江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皮肤病是发于体表、肉眼可见的疾病,是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困扰壮族人民的健康和生活。壮医治疗皮肤病,有内治法和外治法,治疗方法简便而疗效灵验。本文主要探讨壮医内治法治疗皮肤病的用药特色,供研究参考。
1 壮医皮肤病的基础理论
壮医认为,引起皮肤疾病致病因主要是毒和虚[1],毒有风毒、湿毒、热毒、“虫毒”等;虚则为嘘嘞不足,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三道两路运行受阻。“毒”、“虚”致病是壮医皮肤病的病因病机论,调气解毒补虚是壮医内治法治疗皮肤病的基本治疗法则。
壮族位于南疆,山峦叠嶂,地域潮湿,气候炎热,自然环境恶劣,族人每多发疮疡、脚气、皮肤瘙痒等皮肤疾病;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多有毒虫蛇兽等动物出没,故常被毒蛇咬伤、毒虫爬行所伤、蜂螫伤及猛兽咬伤而引发多种皮肤疾病。壮族先民在与虫兽及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并掌握了一些防治皮肤病的知识。如被蜂叮、虫咬鳌伤或皮肤疮疖,往往采用口水、草、树皮或树叶来外敷或找一些植物煮水内服,这就是壮医皮肤病治法的起源。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治疗方法长期散落于壮族民间,通过师徒授受、口耳相传而逐渐得以传承下来。如常用艾叶、七叶一支花、了刁竹、半边莲、菖蒲、雄黄等作为解毒壮药,用来治毒蛇及毒虫咬伤等[2]。
壮医认为,人与自然相通,立天、地之间;肌肤附于体表,是人体与自然界联系的重要通道和人体抗御外邪的屏障,由于壮族所处的地理气候特殊,湿毒、风毒、虫毒和热毒侵犯人体多先扰皮肤体表;人体也可分为三部:头在上为天,壮语称“巧”,是天部;双下肢为地,壮语称为“胴”,是地部;胸腹居中为人,壮语称为“廊”,是人部。在生理上,人体的天、地、人三部与自然界的天、地同步运行,制约化生,生生不息;天气主降,地气主升,人气主和。升降适宜,中和涵养,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自安,并能适应大自然的变化,是为人体健康常态[3];而由于湿毒、风毒、虫毒和热毒等致病因素侵犯机体,致天气不降、地气不升、人气不和,导致了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运行,则发为病——所引起的一系列病变都可以通过人体的肌肤反应、表现出来。
2 壮医内治法治疗皮肤病的用药原则
壮医认为,皮肤疾病与全身的关系非常密切,皮肤病是身体疾病的最初外部表现,故在治疗方法上,可以用内治法。
壮医内治法治疗皮肤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辨病为主,辨证为辅;辨病是决定处方用药的依据,且多主张专病专方,辨证是处方用药的重要参考[4]。壮医的辨证通常只有两种,即阴证和阳证,阳证多表现为热、实,阴证多表现为寒、虚。皮肤病在初发阶段,多以阳证为主,以湿毒、热毒为盛,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或凉血解毒为法,适当佐以调气;当疾病误治失治,病程迁延日久,病情由实转虚、由热转寒,或虚实夹杂,寒热交替时,治疗上宜清补兼施,在祛邪的基础上兼顾调气、疏通三道两路,恢复气血平衡。
3 壮医内治法治疗皮肤病的用药特色
3.1 擅用解毒药:由于壮族人民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皮肤病特有的病因病机是源于毒邪致病,故祛毒法是壮医内治法治疗皮肤病的一大治法,运用解毒药治疗是一大用药特色。壮医善用解毒药,善于治疗各种毒虫咬伤,从古至今都负有盛名[5]。早在《本草拾遗》中就记载了壮族地区使用菌药烧灰治疮疥,用娱蛤治风毒和热毒等经验[6]。《壮族医学史》中讲述了壮族地区普遍使用的解毒药物共50多种,其中较常用的有独脚莲、草鞋青、苦荬菜、橄榄、白萝卜、鬼针草、山桅根等。在现代,亦有医家运用解毒药治疗各种皮肤病,屡试屡验。黄瑾明[7]运用壮医解毒汤口服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方中选用鸡血藤、三姐妹、金耳环等道地壮药为主,以祛风解毒止痛,取得满意疗效。罗玉[8]运用壮药蒲公英配合千金饮,各20g水煎内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功,治疗各种痈疮肿毒均有独特疗效。
3.2 喜用寒凉药:壮族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其人体质多偏湿热,临床上大部分皮肤病以热性为多。有关文献记载,广西病发以热性居多,占70%以上,出产的药物也以寒凉者居多[5]。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药治一方病。壮医因地制宜,用药亦多喜用寒凉药,如金银花、菊花、仙茅根、雷公根、罗汉果、一点红、蒲公英、穿心连、七叶一枝花等等,用于治疗皮肤病,每每有奇效。梁江洪[9]治疗痤疮、酒渣鼻、汗斑等皮肤病,多选用紫背浮萍、算盘子、野菊花、皂角等寒凉药,清火祛毒以达到治疗目的。
3.3 强调清补兼施:壮医治疗皮肤病重在解毒祛邪,但亦不忘扶正补虚,其强调清补兼施,在清除毒邪基础上兼以补虚。用药上除了善用解毒药、寒冷药,补虚药亦不可少,使得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恋邪。常用药物如黄花倒水莲、土人参、薏苡仁、茯苓、旱莲草、鸡血藤、丹参、赤小豆、益母草、艾叶等等,使气血旺盛,邪去正安,“三道两路”通畅,气血归于平衡。
3.4 重视运用鲜药:壮族地区雨量充足,草木茂盛,四季常青,为临床治病采用新鲜药材提高天然条件。壮医用药多选用作用大、功效快的药品,而且常用鲜品[10]。鲜药具有色鲜味纯,津充气足而性清灵的特点,对于临床一些疾病具有其独特的疗效,且用新鲜草药治病,具有简便廉验的价值[11]。早在《桂平县志》中就记载:“夫草木之性,取其枯者于药肆,不如采其新者于山中,况以地方生物療地方生人之病,其必多验。”壮医常用鲜药有上百种之多,如鲜仙人掌、蒲公英、鲜生地、鲜芦根、鲜茅根、鲜石斛、鲜藿香等,可用于内服、外敷[11]。壮医内治法治疗皮肤病,更重视鲜品药的使用,更好的保存了药物的有效成分,气味俱纯,功效更佳。
4 结语
由于壮族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壮族人民在长期诊治皮肤病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用药特色、特点。壮医因地制宜,擅用解毒药、寒凉药以祛除热毒、湿毒等毒邪,兼以补虚药,清补兼施,佐以扶正祛邪,以达到治疗目的。且其用药多专病专方,突出治疗主症,喜用鲜药,易于见效,疗效确切。总之,壮内治法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弥补了其他疗法治疗皮肤病的不足,拓宽皮肤病病种的治疗,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林辰.略论壮医对毒的认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3),12 -14
[2]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58 -61.
[3]林辰.论壮医学的基本特点及核心理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1(18),1205 -1206
[4]林辰.略论壮医的证治特点及其研究思路[J].广西中医药,2000,23(5):47.
[5]宁在兰,容小翔.壮医用药特点窥探[J].新疆中医药,1994,(4):39-41.
[6]梁江洪.壮医解毒法的临床运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48):4.
[7]黄瑾明,王粤湘,陈林,等.壮药内服外治配合壮医针线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3):62 -63.
[8]罗玉.壮医治疗带状疱疹11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3):1.
[9]梁江洪.壮医调气解毒补虚法在美容上的运用[M].全国民族医药专科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2001:92-93.
[10]江其龙.鲜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J].光明中医,2009,24(3):536 -537.
[11]王柏灿,钟鸣.壮药理论特色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