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比较

2015-01-24刘文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期
关键词:强的松龙激素类免疫性

刘文霞

两种不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比较

刘文霞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的完全有效为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中的完全有效为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低血钾2例、轻度血压升高1例、胃肠反应1例)发生率和对照组不良反应(低血钾1例、轻度血压升高1例、胃肠反应1例)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在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近似, 不良反应少, 值得借鉴。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即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 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正常水平, 可有皮肤黏膜出血等表现。此类疾病的治疗措施中, 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行冲击治疗是其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 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应用较多, 而二者在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 需要临床实验进行探讨。本文选择本院此类患儿, 观察上述两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共60例(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病例), 上述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上述患儿均为急性型。同时排除药物、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对治疗过程中应用病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等患儿,排除合并有其他免疫性疾病患儿, 排除不能顺利完成疗程患儿, 排除不愿意参与本实验患儿。观察组患儿中, 男性和女性患儿分别为17例和13例, 年龄最小5个月, 最大11岁,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患儿中, 男性和女性患儿分别为16例和14例, 年龄最小4个月, 最大10.6岁, 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法玛西亚普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014, 批号:110716)冲击治疗, 剂量为20~30 mg/(kg·d), 在静脉滴注下完成。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1020055, 批号:110823)冲击治疗, 剂量为1.5~2 mg/(kg·d), 在静脉滴注下完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冲击治疗3 d, 3 d后改为原来剂量的一半静脉滴注治疗, 第7天后两组患儿均口服阿赛松序贯治疗, 剂量1.6 mg/(kg·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改变情况, 观察两组患儿出血情况。根据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情况对患儿疗效进行评定。治疗后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水平超过100×109/L, 患儿的活动性出血消失, 为完全有效;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水平为(30~90)×109/L, 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水平比治疗前提高超过2倍以上, 没有活动性出血, 为有效;治疗后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30×109/L,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水平没有超过治疗前的2倍, 活动性出血存在, 为无效。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有效率为完全有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儿中的完全有效为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中的完全有效为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低血钾2例、轻度血压升高1例、胃肠反应1例)发生率和对照组不良反应(低血钾1例、轻度血压升高1例、胃肠反应1例)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为自限性疾病, 对于轻症患儿来说多不需要治疗, 但患儿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 或发生黏膜出血时, 此类患儿要进行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1,2]。目前对此类疾病的一线治疗用药主要是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类药冲击治疗, 但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所需费用较高, 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冲击治疗所需费用较低, 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冲击治疗中发生的过敏反应少, 不会出现血液传播性疾病, 且糖皮质激素类要在此类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3-5]。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应用过程也会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 如长期应用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库欣综合征、继发性感染发生, 可出现低钾血症、消化性溃疡疾病、导致血压升高、引起患者血脂升高等, 所以在长期应用过程中, 要注意上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给以缓解等。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 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较为常用, 二者都得免疫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具有抗炎作用。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 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 分别实施冲击治疗,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近似, 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近似, 说明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在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疗效近似, 不良反应少, 临床医师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上述药物治疗, 值得临床借鉴。

[1] 武国霞, 彭建霞, 武建辉, 等.亚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 2011, 14(1):2215-2216.

[2] 杨伟泽.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河北医学, 2013, 5(2):748-750.

[3] 佟若菲, 金玉洁, 艾奇.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急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比较.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3, 3(3):364-366.

[4] 李刚.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观察.现代预防医学, 2012, 5(1):1118-1119.

[5] 陈祺棠, 王缉干, 罗建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医学综述, 2012, 7(3):1062-10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088

2014-10-13]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三科

猜你喜欢

强的松龙激素类免疫性
激素类药物治疗皮肤病有哪些注意事项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激素类药物该不该用
皮损内注射强的松龙联合ALA—PDT治疗重度痤疮临床观察
激素类药物该不该用
为何让人谈之色变
低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预防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创伤后肺脂肪栓塞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