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隐匿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2015-01-24杨晓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6期
关键词:海绵状隐匿性动静脉

杨晓斌

(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CT科,辽宁 鞍山 114032)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隐匿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杨晓斌

(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CT科,辽宁 鞍山 114032)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AN)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三年中28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均行常规MR扫描序列T1WI(T1FLAIR)、T2WI、FLAIR、DWI、CT及SWAN检查。结果 17例海绵状血管瘤中,SWI检出病灶26个,其中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常规序列最多检出病灶8个,均未发现细小引流静脉;5例动静脉畸形,SWI发现3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5例脑静脉畸形,SWI均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呈典型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其他序列及CT未见此征象;2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7个,其他序列最多检出3个病灶,CT未检出。结论 SWAN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血管畸形病变的检出率。

磁共振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隐匿性血管畸形

脑隐匿性血管畸形(AOVM)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AVM)、静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它是颅内自发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很大的帮助。静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常规MRI不易显示且多无自觉症状,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海绵状血管瘤、AVM虽可通过常规MRI检出,但其检出率与敏感性明显低于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AN)。SWAN作为一种较新的利用相位信息增加局部组织对比的技术,对血液的代谢产物及静脉血管非常敏感。本文对28例血管畸形患者行SWAN检查,并与常规MRI、CT检查结果对比,探讨SWAN在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014年MRI确诊的隐匿性血管畸形2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0~67岁。

1.2MR检查方法:采用GEHDxt 1.5T MR扫描仪,8通道头部相控阵线圈。主要扫描序列T1WI(T1FLAIR)、T2WI、FLAIR、DWI及SWI。扫描参数为T1WI:T1FLAIR,TR 2300 ms,TE 15 ms,TI 750 ms,层厚5.5 mm,FOV 24×24,矩阵320×320;T2WI:快速自旋回波(FSE),TR 5000 ms,TE105 ms,层厚6.5 mm,FOV 24×24,矩阵320×320;FLAIR:TR 10000 ms,TE 105 ms,TI 2500 ms,层厚5.5 mm,FOV 24×24,矩阵320×320;SWAN序列TR 50 ms,TE 40 ms,翻转角20°,层厚0.75 mm,FOV 24×24,矩阵640×640。CT采用美国GE公司LighspeedVCT64层螺旋CT扫描仪,层厚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

1.3MR图像后处理:序列扫描原始数据经最小密度投影进行三维重建,层厚0.75 mm,所有图像经2名高年资MR医师观察和比较,SWAN与常规MRI(T1WI、T2WI、FLAIR、DWI)及CT对病灶数目的显示能力及细微特征的辨析能力和合并出血的判断能力。

2 结果

2.1脑海绵状血管瘤的SWI与常规MRI、CT的比较:本组15例海绵状血管瘤中,T1WI检出病灶21个,T2WI检出病灶23个,FLAIR检出26个,CT检出15个,SWI检出32个,均合并不同时期出血,其中1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其中直径<1 cm的海绵状血管瘤本组SWAN检出19个,而其他序列只检出5个,明显少于SWAN。MRI表现:15例在T1WI、T2WI、FLAIR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呈“爆米花”或“桑葚”状改变,并于病灶周边见低信号环包绕(铁环征)。CT表现为稍高密度影。所有病灶均无占位征象。在SWAN上表现为近圆形低信号为主高低混杂信号影,有1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

2.2动静脉畸形的SWI与常规MRI、CT的比较:本组7例动静脉畸形SWI、T1WI、T2WI、FLAIR表现为团状或迂曲蚯蚓状混杂信号影,其内可见流空信号影,其中2例合并急性出血。CT 5例表现为团状高低混杂密度影,周边可见条形迂曲稍高密度影与之相连,2例表现为不规则团状高密度出血影。SWAN发现2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

2.3脑静脉畸形的SWI与常规MRI、CT的比较:本组5例脑静脉畸形中,SWAN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并可见增粗的中央静脉向硬膜窦或室管膜引流,呈特征性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3。显示的静脉最小直径为0.05 cm,SWAN、T1WI、T2WI、FLAIR、CT对髓静脉的检出数目分别为30、7、8、8、1支,对引流静脉分别检出5、2、3、3、1支。SWAN对髓静脉的检出数目明显高于常规MRI及CT。

2.4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SWI与常规MRI、CT的比较:本组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18个,其中1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合并亚急性出血1例,表现为2~10 mm小圆形低信号影、中央点状高信号的“靶征”改变,或由外至内呈高低高环形的“靶征”改变,T1WI仅显示3个为稍低信号,T2WI、FLAIR显示为5个稍高信号,CT均未显示。

3 讨论

3.1SWAN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SW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作为序列基础,利用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提供对比增强机制的新技术[1]。由于脱氧血红蛋白是静脉系统的天然对比剂。它使T2*时间缩短。脱氧红细胞与血浆、静脉与周围脑实质通过选择合适的TE值,利用周围容积效应,使得磁敏感性的周围容积效应最大化,从而能够显示微小的静脉[2]。因此是显示脑隐匿性血管畸形最理想的检查手段。SWI是将扫描完毕所得到的相位图像和幅度图像,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最小密度重建(MinIP)所生成的三维图像,具有三维、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特点,对静脉结构血液产物铁质沉积的变化均十分敏感,目前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在脑肿瘤、脑出血、脑外伤及神经变性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均有独到的优势[3-5]。

3.2SWAN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AOVM)的应用价值。SWAN对海绵状血管瘤及动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常规MRI及增强扫描虽可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及动静脉畸形,但对于小的海绵状血管瘤及静脉畸形血管不能很好的显示,因海绵状血管瘤为扩张的窦样血管结构,血液流速较慢,并常伴有不同时期的出血和钙化,其界限和范围常不能清晰显示,SWI具有三维、高分辨率、高信噪比、薄层无间隔的特点,使慢血流及形成磁敏感性差异的小病灶得以清晰血显示,其敏感性及检出率显著提高。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界限与大小,且比常规MRI、增强扫描及CT能提供更多的病灶内部信息,给病变的确诊带来更多的帮助。

[1] Haacke EM.Susceptibility weighted maging (SWI)[J].Magn Reson Med,2004,52(3):612-618.

[2] 冯逢,有慧,胡凌,等.磁敏感加权成像鉴别多系统萎缩与特发性帕金森病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23(6):781-784.

[3] Thomas B,Somasundaram S,Thamburaj K,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MR imaging of the brainapictorial review[J].Neuroradiology,2008,50(2):105-116.

[4] Yamada N, Imakita S,Sakuma T, et al.Intracranial calcification on gradient2echophase images:depici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J].Radiology,1996,198(1):171-178.

[5] 张琳,漆剑频,朱文珍,等.磁敏感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24(1):19-22.

R743.3

B

1671-8194(2015)36-0195-02

猜你喜欢

海绵状隐匿性动静脉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雷公藤多甙联合降糖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警惕隐匿性肾炎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平阳霉素注射及手术切除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