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品肉鸭育雏容易出现的问题

2015-01-24杨端河山东省微山县畜牧局2776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雏鸭鸭群换气

杨端河 (山东省微山县畜牧局 277600)

商品肉鸭育雏容易出现的问题

杨端河 (山东省微山县畜牧局 277600)

在商品肉鸭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商品肉鸭中后期患病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商品肉鸭育雏的管理措施有关系。在生产实践中,有的养殖户在商品肉鸭育雏阶段存在以下问题。

1 消毒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 消毒药品盲目购药品种单一

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与传播,应根据不同的消毒要求、消毒对象和消毒物的种类性质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种类。

1.2 消毒不全面不规范

现阶段养殖户对育雏前的准备阶段不足,消毒不彻底,随意加大消毒液的浓度,自认为消毒液的浓度越大越好,不按消毒液的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消毒液。消毒液浓度太高,当消毒液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接触时,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表面蛋白质快速紧缩形成表面保护膜,影响消毒液杀菌灭源效果。

2 育雏室的温度和湿度常出现的问题

育雏管理常见雏鸭怕冷不怕热,雏鸭进入鸭室温度提高,有时看到雏鸭张口喘气,容易把雏鸭气管粘膜破坏,解剖后发现肺部出血,随着日龄增加受损的肺不能满足鸭子的需要,很容易引起中后期鸭子患病。正确方法是温度一般在29~31℃之间,雏鸭不相互积压,均匀的爬在育雏床上,很多养殖户忽视湿度的重要性。育雏3~4天后,育雏室内容易出现高温低湿,雏鸭身体小体热散发快,容易引起感冒拉稀、打堆,造成绒毛粘接发育不良增加死亡。这种情况下雏鸭长到20天后,就会明显的比其他正常鸭轻,高温高湿雏鸭体热不易散热、食欲下降、免疫力降低易引起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大量繁殖,造成中后期鸭群发病率上升。因此根据雏鸭吃料量计算饮水量适时供水,同时增加水槽高度,保持水槽内的水能让雏鸭自由引用。

3 通风换气时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鸭舍在育雏室不装换气扇,特别是秋冬季节,天气寒冷气温低,为了保温育雏室封的严严实实怕漏风,其实这是不对的。育雏3天后鸭舍内鸭粪发酵,以及雏鸭的生长发育所产生的排泄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加,随着有害气体增加,造成雏鸭呼吸道麻痹、运动失调、半瘫增加,甚至增加死亡量。实验证明,在相同条件下,两群雏鸭经常通风换气比不常通风换气的雏鸭在10日龄能增重4~8g,40天出栏能增重30~60g。因此当饲养员进入育雏室气味难闻时必须通风换气,最好用换气扇通风换气,若没有换气扇自行放风,不能让凉风直吹雏鸭。

4 饮水和开食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对养殖户给雏鸭多用自来水或井水,这样的水自认为清澈,也许存在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超标的现象,雏鸭免疫力低,对病原微生物抵抗能力弱,很容易引起肠道病。现实中最好饮用白开水,当白开水温度降到37~42℃时,开始给雏鸭饮水。饲喂雏鸭时,有的养殖户饲喂干料,在实践中就发现有的雏鸭很健康,不知什么原因死亡,解剖后发现胃内有很多干饲料,雏鸭饮水后干饲料膨胀把雏鸭涨死,因此在食喂前让雏鸭自由饮水3~4h后,再喂加水拌好的潮湿料。

5 疾病防治方面的问题

(1)养殖户认为商品肉鸭40天左右出栏,不必要疫苗防疫,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雏鸭在15日龄内免疫系统不健全,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特别是温度变化在8~10℃时很容易产生疾病,因此就必须注意鸭群的免疫,免疫什么疾病要针对本地区,本场常见疾病,有目标、有计划的适时防疫。现实中有的养殖户在防疫时向疫苗内加西药,这样会影响雏鸭机体产生抗体,容易造成免疫失败。

(2)在疾病防治方面存在不能及时确诊,对症用药,随意加大剂量,不注意药残等问题,当鸭群发病时,自行诊断,不确定鸭群疾病的轻重缓急就用药治疗,缺乏专业知识,认为用药量越大越有效,不等药物使用一段时间便盲目加大用药量,有的甚至一天换一样药品,结果病没有治好药没少用,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正确方法,应该坚持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制定有效的防治程序。当鸭群发病时,最好自己不诊断,立即请有经验的技术员诊治,听从技术员指导,减少疾病危害,提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雏鸭鸭群换气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如何注意换气点的掌握
基于CD4060 的室内换气系统延时关机电路设计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清晨别急着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