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羊痘病的综合防治

2015-01-24晁红霞山西省绛县动物卫生监督所043600李敏山西省闻喜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0438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痘病毒羊痘粘膜

晁红霞 (山西省绛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043600)李敏 (山西省闻喜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043800)

浅谈羊痘病的综合防治

晁红霞 (山西省绛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043600)李敏 (山西省闻喜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043800)

近两年来,随着养羊业的迅猛发展,羊病也随之增多,尤其是羊痘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成了养羊户的一大困扰,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羊的积极性。本人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从几方面谈谈羊痘病的综合防治,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发病机制

羊痘是一种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分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绵羊痘病,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山羊痘病。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只能使绵羊感染,山羊痘只能使山羊感染,绵羊和山羊不能相互传染。羊痘病毒是一种乙醚敏感的DNA病毒,此病毒主要侵犯羊,人是由于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

该病一年四季均发,夏秋季节多发,病羊和病愈后带毒羊是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痘疹、水疱液、痘痂上皮和粘膜分泌物内,随着痂皮的脱落、分泌物接触圈舍、饲草和水等污染环境,进而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表现上呼吸道炎症症状;经过消化道或者破损的皮肤、粘膜而感染,表现消化道炎症症状,这是该病的传播途径。绵羊比山羊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死亡率高,易继发感染羊口疮、羊传染性胸膜炎,人是通过接触病羊污染物而感染。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体温升高41~42℃,食欲减少,精神萎靡,有些羊不吃不喝,呆立、发抖;有些羊伏地不起,呼吸急促,有喘气声;鼻中有粘液,后变浓稠;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鼻内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流出;有些羊由于经过消化道感染,肠道粘膜受损,有腹泻、拉稀症状,口流粘液,腿有跛行。2~5d后,眼睑、鼻孔、唇部、鼻梁两侧、前后腿内侧、会阴部、乳房、腋下、无毛等处有不同程度的20cm左右圆形红斑,无毛部位可见隆起皮肤表面的圆形扁平小丘疹,有些羊的丘疹病变部融合成凹凸不平的灰黄色实硬丘疹,严重时化脓或坏死,此时,发热和全身症状好转,最后呈棕色或褐色结痂。有的未发展为水疱,为硬的丘状物,呈脐状,留下浅红色疤痕。7~8d后,结痂脱落。羔羊全身出痘,孕羊流产、死胎,死亡率极高。全过程可长达3~4周。潜伏期绵羊痘一般4~21d,山羊痘6~7d,偶尔也有2~3d的。

3 剖解病变

剖解开口腔、咽部粘膜水肿、暗红,有红斑点、丘疹和水泡;鼻腔、喉、气管粘膜充血,有粘液、少量溃疡和痘样浅灰色小结节;食道有圆形红斑;瘤胃和皱胃有小片的糜烂区和点状溃疡面,肝脏有淡黄色的干酪样结节,胆囊肿大;肺有片状的红色区域;淋巴结肿胀、色红。

4 诊断

羊痘病很好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解病变就可以判定是羊痘病了。但发病初期,痘疹还未出来时,要与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区别开来,养羊户不要恐慌,也不要滥用药,要仔细观察羊体皮肤的变化,羊痘有皮肤发红、小丘疹症状,口蹄疫、小反刍兽疫没有。

5 发病原因

(1)环境因素:圈舍潮湿阴暗,通风不良,不定期消毒。

(2)季节因素:气候诱发,比如夏秋季多发,又由于蚊、蝇等昆虫是传播媒介,传播快,发病率就高。

(3)不做羊痘疫苗的免疫注射。

(4)近年来,规模化羊场发展很快,养殖密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过去,养羊少,羊痘也大多只是皮肤性羊痘,痘疹出来,结痂就好了,甚至一过性,少用药或不用药也痊愈了,现在,养多了,密集了,病多了,且严重了,大多是皮肤性和粘膜性混合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养羊的发展。

6 预防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优质饲草,多放牧,圈养羊也要在运动场上多运动,多晒太阳,增强自身抵抗力,免于疫病的感染。

6.2 搞好环境卫生

圈舍要勤打扫,定时清除粪便,铺上垫草,垫草要干爽、柔软,一年四季要搞好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有一个轻爽舒适的环境,减少疫病的发生。

6.3 加强定期消毒

坚持平时1周1次消毒;周围畜禽场有疫病时,3天1次消毒;本场羊有病时,1天1次消毒;形成制度化,以及时消灭病原。夏秋季节,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多药浴,能及时杀灭体表病原及寄生虫,遏制疫病的发生。

6.4 定期做疫苗免疫

不论羊只大小,每年初春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苗1次,免疫期1年。

6.5 严格外调种羊管理

省外购调进种羊时,一定要先到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咨询,办理相关调运审批手续,确认输入地无重大动物疫病后,再调运。引进种羊要经过检疫和严格消毒,调入后要隔离饲养3~8周,确认健康后,方可与本场羊群混养。

6.6 病死畜禽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羊群患病后,应该及时给予隔离饲养,对饲养圈舍、用具及污染物彻底消毒,以免病原传染其他健康羊群;对病死羊尸体必须深埋或烧毁进行无害化处理。

7 治疗

确诊为羊痘病后,立即将病羊隔离饲养,精心照料,对症治疗,同时对圈舍、用具及环境坚持天天做消毒。

7.1 用疫苗治疗

用羊痘弱毒活疫苗,对同群健康羊按2~2.5头份/只做紧急免疫接种,对发病初期羊以4~6头份/只做免疫接种,均在羊尾根后海穴处注射,5~6d产生抗体,1周后痊愈。

7.2 用痊愈后的羊血清治疗

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只羊按每千克体重1ml,皮下或肌注康复羊的血清,治疗效果明显。

7.3 用药物治疗

(1)用板蓝根与头孢先锋 (或青霉素、磺胺类、链霉素等)皮下或肌肉注射,体温在40℃时,再加柴胡或清开灵,1天2次,注射3~4d,之后痊愈。

(2)也可用市场上羊痘灵或羊毒抗等抗生素消炎药治疗。

总之,在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同时,对已出的痘疮或溃疡处,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青霉素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碘甘油或紫药水;给全群羊饮用黄芪多糖、多种维生素及优质饲料 (也可以在饲料中加部分抗生素),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清洁干爽的环境,增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防止继发感染。

8 小结

羊痘病很好预防和治疗,主要是养殖户麻痹大意,存在很多误区。管理粗放、不消毒、不防疫、诊断不清乱用药,是药三分毒,本该死不了,都被种种药物毒死了,这是目前许多养殖户的通病。所以说,广大养殖户朋友们,一定要坚持 “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家畜的饲养管理,在饲养环境、饲料、驱虫、疫苗防疫、消毒等饲养管理上下功夫,以增强羊只自身抵抗力,即使患了病找兽医,诊断准确,对症治疗,也很快就痊愈,这样才能保证养殖户有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痘病毒羊痘粘膜
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分离猴痘病毒
鼠痘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羊痘的危害及防控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