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随身听的情感诉求及其实现

2015-01-23杨曼

企业导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实现产品设计

杨曼

摘  要:本文着眼于个人随身听,将个人随身听产品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进而将设计引向当代人的生活世界与人身体体验的深层研究之中。

关键词:个人随身听;产品;设计;诉求;实现

个人随身听是时代的产物,不同时期的个人随身听及其设计观念都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念有着重大关系。在物质极大丰富而精神相对匮乏的今天,产品的更新换代让人瞠目结舌,在倡导人性化设计的设计大潮里,设计师们除了在造型和外观上丰富自己的设计,更是纷纷在自己的设计中加入各种各样的情感元素,试图用生活的语言设计生活,用设计改变生活。

一、个人随身听的诞生及其发展

随身听因为其小巧、方便、可随身携带而倍受当今年轻人的喜爱,可是在19世纪70年代前,并没有现在这么小的随身听,许多日本人喜欢拎着立体声录放机在汽车、公园里和海滩上欣赏音乐。当时的立体声录放机非常笨重,而且随身卡带播放器主要是给工作上需要录音的人士使用,比如记者或商业人士。虽然生产商当时也在追求使录音机小型化,因为要有录音、放音还要安装喇叭,所以始终无法做得更小。当时日本一家生产录音机公司的员工除去了喇叭及录音的机能,又装了音响的主板,由耳机直接收听音乐。如此一来,录音机的小型化得到很大的改进。一种全新的随身听就这样诞生了,并从此风靡世界。

这个偶然的想法成为现实,从1980年11月开始全球统一使用“Walkman”这个不标准的日式英文为品牌。就是这款小小的磁带随身听,从此改变了世界各地人们收听音乐的方式。Walkman的诞生是源于偶然的因素,但是将Walkman定位在充满年轻活力与时尚的青少年市场确实是一个独到的见解,Walkman能迅速流行的原因也就是在于顺应了日本以及欧美年轻一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音乐的心理诉求。

在第一款Walkman面世之后,随身听的家族越来越庞大:第一款MD随身听、第一款MP3随身听、第一款可在互联网上下载而不用花一分钱的随身听、第一款2.5英寸硬盘的随身听、第一款支持多种音频格式的随身听、第一款闪存式彩屏的MP3随身听、第一款带摄像头的MP3随身听相继面世。这些产品风靡了整个新工业时代,为无数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重新定义了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方式。

直到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了最新产品:iPod。Apple iPod的出现真正掀起了硬盘的潮流!作为一款MP3,它在很多方面并不出色:价格高、音质一般、使用时间短以及缺乏对的支持等等,但它却是第一个把互联网音乐与随身听捆绑销售的产品。排除产品本身漂亮的外观和人性化操作外,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成为了音乐文化的一个标志。

继MP3后,MP4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世界。MP4既指MP4音乐格式,也指一种支持视频播放的播放器。MP4音乐格式是一种全新的音乐格式,其压缩比高于MP3音乐格式,音质却比MP3音乐格式更好,更重要的是,MP4音乐文件内置了包括与作品版权持有者相关的文字、图像等版权说明,并且内嵌播放器,在Windows里直接双击就可以运行播放。

随身听的历史也给予我们启迪,随身听设计的先驱者告诉我们,设计将使我们的生活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二、个人随身听的现状

我们在享受它给我们带来音乐便利的同时,它也带来了影响。首先,它对身体的影响。长期使用随身听会对我们的听力带来影响,然而音乐的爱好者们希望随时随地听音乐,当我们戴上耳机,就将尘世的喧嚣与自身隔离,在嘈杂的人群里营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听觉空间,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随身听在满足人们这一需求的同时,却导致人们不与人沟通、交流,自闭,使人产生一种孤独感,就像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感受一样。网络的出现代替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电子文本代替了对于书籍阅读的乐趣,电视在扩展了我们的听觉和视觉的同时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左右了我们的判断,随身听的出现也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其次,它对技术的影响。数字化的音乐,一直都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完美的音乐。当琴弦和簧片连续的振动变成了1和0的序列,即使再高采样率的转换设备,也不能将声音完美地转换出来,也就是说,为了方便,我们正在逐渐放弃真实,正如为了iPod我们放弃了Walkman的卡带和CD一样。技术是个发展的观念,它有着时代的特征。科学技术是日新月异的,人类求知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人类对世界的探索,是实现和满足人的自身需要。这一过程的最为现实的基础是物质产品的满足。随着新科学的产生,必有新的材料、新的能源、新的工艺连环式地产生出来。这样,现代设计的实现就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技术的实现。再次,它对欲望的影响。随身听产品所显现的就是人对于音乐的欲望,源于对音乐的欲望,引发出了人们的购买欲望。随身听的目标消费者是年轻人,他们追赶时尚、消费随性、个性自我。作为一种时尚的移动影音产品,打动他们并驱使他们去购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外型时尚、携带方便、国际品质、音质一流等,消费者买随身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随心所欲地享受音乐。音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无论年龄、种族、性别、地位,音乐的共鸣是相通的,音乐才是产品最本质的诉求。而所谓时尚、方便、音效、品质等,要么是音乐派生出来的附加物,要么就从属于音乐本身。

三、个人随身听的情感诉求

人们希望随身听能够个性化。在设计的创造领域,个性本身就是法则。电子产品的个性化能引领潮流,个性化的产品无疑是设计的一大热点问题。随身听不能也不会“千机一面”,特别是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到来后,每件物品的需求将更加个性化。时下的消费者不仅需要产品的功能性,更希望产品能个性化。其实个性化设计是指以个人为中心,着眼于个人的内心需求,创制出让个人开心和共鸣的产品。消费者对随身听产品的心理价值和象征性的含义越来越重视。青年人在获得周围人认同和增强自信心反面的需求最为强烈,说明青年人受周围的参照群体影响很大,因为青年人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同事、朋友的影响青年人追求个性释放,希望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人,也喜欢风格独特的产品与品牌。

人们希望随身听充满趣味性。产品的趣味性蕴含着美感,从目前随身听产品的发展趋势看,其愉悦性功能已经与其实用性功能同等重要,成为关系到使用者使用的重要因素。最开始冷漠的如同机器的随身听,今天已经缤纷多彩,形式多样的充斥着消费者的视觉、触觉甚至是嗅觉感官,设计出能够最大程度上愉悦消费者的随身听,成为当今产品设计师面临的最大问题。产品的趣味性像跳跃的精灵根植于生活的每个角落,调节人们的心情,填补人们的空虚,感受生活不乏创意,指引人们在创意的大道上放肆的奔跑,情感化产品的趣味性义无反顾的征服着时间和人们的审美,没有人能轻易拒绝这种功能和活力。

人们希望随身听具有体验性。产品的物质功能是由使用者的物质性需求决定的,同时受到技术的制约。以往对产品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信息时代的产品还有一些新的数字特征,例如智能化。所谓智能化,指产品自己会“思考”,会做出正确判断并执行。我们都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如果产品能像人一样能听、能看、能说,而且应能“善解人意”,即理解和适应人的情绪或心情,那么将大大减轻人在产品交互过程中的负荷,能够更加轻松的完成人机协作。

四、个人随身听的情感诉求的实现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对于设计的接受,是从表层体验到深层体验的。首先,是对作为产品本身的接受,即表层体验。表层体验就是消费者接触到产品后的感官体验。一看造型结构。在产品造型上,设计者要对周围事物多加观察和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形态或是打破原有形态的单调,以增加产品的趣味性。二看材料。人们通常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材料领域的科学家们不断发现和创造出新的材料,带给消费者新鲜感和趣味性。三看功能。功能是产品存在的首要要素,同一产品也可能同时具有多种功能,除了使用功能外,还包括审美功能、文化功能等。四看色彩。色彩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好。其次,在消费者和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接触的时候会产生更多的体验,如心理上或者情感上得到满足,这是深层体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优秀的设计作品的存在,潜在的表达着设计师通过设计所传递的设计理念和精神,它不仅带来生活的便利,而且带给人美妙的精神享受。同样是苹果公司的IPOD,苹果公司创造了一种生活,如何通过设计传递更多的情感体验,让顾客找到一种情感归属。MP3 现在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苹果在研发阶段就设想,如何让顾客在使用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设计带来的惊喜,于是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他们将IPOD和

ITUNES结合起来,让顾客可以自己去发现更多的娱乐方式。可以进行升级和转换,这就比现在市面上的单纯的播放形式的

MP3播放器要高明的多,也为它赢得了更多的市场。

五、个人随身听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是电子产品发展的一大趋势,智能和环保将使个人随身听更给力。首先,在视频方面,新的技术扫除了视频播放的各个障碍;其次,在阅读方面,支持更多格式文档的阅读和编辑;此外,在图片方面,可以运行各种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增加各种特效和修剪,实用而富有趣味性;最后,在音乐方面,可以安装各种播放软件,扩展音乐格式兼容范围,提升音效水平,体验各具特色的音乐交互享受。然而,仅仅注重产品的智能只是一个方面,环保化的产品也是设计的一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由于整个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了设计界对环境的进一步关注,使设计从关注人与物到关注人与环境及环境自身的存在,出现了关注生态环境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潮流。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问题,更是电子产品产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探索绿色发展道路是电子产品产业的一个必要方向。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设计更时尚。随身听产品已经远远超出其作为电子产品的范畴,而是集人的情感和设计于一身的时代的风向标,我们期待随身听在历史的长河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刘清平:情理利欲——大众审美中的文化反思[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2] 柳冠中:工业设计学概论[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意]文杜里:西方艺术批评史[M].迟轲,译.海南:海南人民出版社.1987.

[4] 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徐晓庚:现代设计艺术学[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实现产品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