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贵”,百姓头上“一座山”
2015-01-23王琦
王琦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发布会上透露,医改五年来,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每年增加超过20%。不过从统计数据看,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巨大投入并未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个人绝对卫生支出仍在逐年上涨。专家认为,民众一直抱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
生老病死,是人的生命之重,而这些都离不开“医”字,因此医改方案改革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民生,是民众关注的重点。“看得起病”是人们的基本愿望,但“看病难、看病贵”却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人们的心头。医改五年,我国政府以每年增加20%的医疗卫生支出来力图缓解这一现象,但是五年来,百姓们对政府大量的投入却感触不深,看病贵依然存在在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原因就在于财政新增投入大部分被流向了医院、药房和药企。
医院,应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基准的公益事业。但是,任何组织的建立运行都离不开金钱的支持,要让医院体现公益性质,就必然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只有解决了医院的“吃饭”问题,才能谈无私奉献之词。医院长期在市场经济中博弈,企业运行模式下日益走入金钱迷雾,而背离救死扶伤的公益服务本质。让医院回归到公益的轨道上来,加大财政投入是必要的,但却不能单兵突进。虽然医改投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但是由于物价的波动,医疗费用也在逐年增加,甚至高于20%,两相抵消之下,再多的投入也会被医药“吃”掉。因此,在财政投入做加法的同时,更应在医药费用上做减法,双管其下方能完善医改,才能让百姓切实感受政策善意。
做好医改减法,首先,应加强医药价格监管。“以药养医”早已饱受诟病,对药费的调控在医改中也属重要项目,随着近几年的调控也确实有一些成绩,比如医院削减加成比例,比如严控下抗生素等的减少使用。但是离真正的调控之路还有很远,只是敲动了山脚石而已。医院加价是小头,多重中间环节加价、定价虚高等才是关键,而一些药品更以换马甲等方式来规避物价调控,换个名字,换个定价。因此,药品调控应从药品定价机制和流通环节的根本入手,否则,调控药价就只是个笑话。
其次,器械、检查等同样是医院重要的敛财手段,骨科等器械大科一直是医院的摇钱树,器械在医疗中的滥用现象严重,石膏固定术日益罕见的原因正在于此。因此,对器械、检查等也应尽快出台规定和使用标准。
此外,医改是提高技术含金量,实现以技养医。但是对于手术费用等方面也应合理定价,避免医疗费用虚高,拆了药费补技费的现象。应更多的体现在医护人员的基础服务、技术、态度等上面,让民众真正的感受到医疗的服务质量转换和费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