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3热线效能有待拓展
2015-01-23张赓
张赓
中
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西安市在全国有幸成为第一批试点城市。通过近三年的先行先试,人民银行陕西省辖区于2013年3月29日在全国率先开通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12363。
西安市12363热线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与群众拉近了距离,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型”央行的效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热线电话并不是全天24小时提供咨询、投诉服务,非工作时间无法接入;热线电话只提供了6个功能按键,且没有二级模块,没有传真和录音功能,不利于事后分析和评价;不能像中国移动10086等服务热线可以给客户直接发送短信,无法在第一时间和客户沟通并进行反馈;目前只有一部电话接受投诉,在特殊情况下如大量投诉时会出现占线现象,影响服务效果;西安作为文化和旅游大市,没有多语种服务;热线目前完全是人工处理,没有任何电子辅助系统。今后,为进一步发挥12363热线效能,切实为百姓服务,应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全面优化热线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电话按键数量,增加热线内容和模块。在目前六个按键的基础上可以增加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查询、反馈等相关内容,并根据需要在一级模块下增设若干二级模块。实行24小时服务制度。在重大突发事件或重大活动期间实现24小时人工服务,保障热线在第一时间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为此,在非工作时间应开通自助语音服务,考虑到人民银行政务值班是24小时人工值守,可以将热线与政务值班电话进行有效整合。要建立完备的呼叫中心前台管理功能,包括自动语音应答服务,人工坐席服务,支持远端坐席功能,提供通话录音功能等。为保证向外国金融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体现西安国际旅游和文化名城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强化城市认知感,热线需要提供多种语言服务。
加快热线的系统平台建设。尽快研发12363热线处理管理系统,对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和办理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实现“一个平台、协同办公、多点录入、数据共享”。同时,加快建设与12363热线对接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同步推动金融消费者投诉信息数据库建设,构建金融消费投诉统计和分析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公众发布金融消费投诉分析报告。创新电子服务模式,将基础的话务服务和网络技术、电脑电话合成技术、网络媒介信息的捕捉、分析技术和协同办公等高技术手段联合使用,构建面向社会大众的综合性服务系统,实现“一条龙”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网页表单任何一种方式接入12363热线,并能处理群众来访和信访材料,从而实现实时处理任何相关的投诉。
构建服务热线的人才梯队。建立西安市12363热线领导坐席制度和专家坐席制度。各级领导和业务骨干要在诸如“3.15”和其他重要的宣传日中定期在线坐席,接听服务热线,了解群众的心声和关注的重点问题,实现与金融消费者的零距离沟通,真正实现构建“服务型”央行的目标。加强培训,建立坐席人员储备库,提高12363坐席人员的综合素质。西安市12363热线目前只是在存款类金融机构公布,考虑到未来将在证券和保险类金融机构公布,热线人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业务模式、跨界金融衍生品和投诉局面。为此,可组建梯队式坐席储备库,进一步加大对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业务经验,以适应日益增长的12363热线的服务要求。
开创热线服务的新局面。提升热线的知晓率和影响力。热线宣传要多样化,要采取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广为宣传,构建内涵丰富的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大体系。在网络、电子信息技术极端发达的今天,要尽快构建电话、固定上网客户端和移动网络客户端“三位一体”的消保模式。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投诉渠道,可适时开通12363的官方微信,实时更新与消保有关的宣传、教育和反馈信息,并将人民银行的官网作为12363互联网接入门户,与已有的在线服务、互动交流形成电话与互联网相关信息的共享,共同实现多媒体交互支撑,方便公众在业务查询、案件投诉、处理反馈、服务监督等方面的需求。(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安中心支行)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