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的新趋势与对策探索
2015-01-23顾浩俊
□顾浩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要实现上述目标,高职院校的教育引导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特别是要提高学生闲暇时间的质量,所以研究当前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有其现实意义。
一、高职生闲暇生活新趋势
为了更好地分析当前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课题组对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共发放400 份,回收392 份,回收率98%。通过问卷数据,发现当前高职学生的闲暇生活体现出了如下的新特征。
(一)闲暇时间呈现碎片化。在是否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的主观感受上,根据调查的结果高职学生认为拥有较充裕的闲暇时间。但是在去除生理休息时间和上课等固定时间后,能够拥有相对较长整块时间的闲暇活动却很少。相当部分学生缺少明确的闲暇时间管理计划,回忆不出占用相对独立时间的闲暇活动,由于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闲暇时间呈现碎片化的趋势,手机等移动互联终端不仅占据了学生大量的闲暇时间还制造了大量的碎片化闲暇时间。课间休息、通勤时间、宿舍休息等任何闲暇时间段大量的学生都会随时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娱乐、交际和学习,无形中闲暇时间都被割裂成为碎片化的时间,学生闲暇时间无计划性加剧了这一趋势。
(二)闲暇活动层次偏低。根据美国学者纳什提出的闲暇活动层次理论,共分为六个层次(表1)。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表2),学生的闲暇活动主要是个体的、独立的,偏重于休闲娱乐,并且集中在观看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网络购物与网上社交等第二、第三层次的活动。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或者创业创新活动的比例很小、体育运动比例也较小,纯感官享受型的娱乐消遣占据主导地位。
(三)网络依赖倾向明显。根据调查问卷,100%的学生都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每天实时在线的手机比例高达64.7%。从调查的数据上看,使用移动端上网排在所有的闲暇活动中的第一位,使用PC 上网也排在前列。可以看到高职学生把上网作为闲暇活动的第一选择,并且直接挤占了体育锻炼、学习等活动时间。随着移动互联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休闲都无法离开移动互联网,高职学生的闲暇生活对网络依赖更加严重。
二、对高职学生素质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影响身心素质健发展。调查的数据显示,高职学生闲暇活动群体活动少,个体活动多。如上网、追剧、睡觉休息等等大都是个体性的、独立进行的活动。很多活动很少发生人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沉溺于虚拟世界的网络游戏,使得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流更加减少。即使是外出逛街、体育锻炼等,也仅局限于小圈子。院系、社团组织的集体性的闲暇活动,只占很小一部分比例。上述状况造成了当前的高职学生生活历练少,交往能力弱,做事比较自我的特点。再者由于智力上成熟和心理上稚嫩形成巨大反差,人际交往存在一定障碍,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人际交往,有的甚至封闭自己,导致性格孤僻和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导致大学生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际关系紧张。长期游离于群体之外,难以获取信息,也难以认同群体意识,导致融入集体困难重重,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影响公民素质发展。调查数据显示网络占据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的绝对主导地位,睡觉也排名靠前。对于有利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闲暇活动,如学习阅读、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活动则进行得较少。娱乐消遣型成为主流,造成高职学生易于沉溺于感官享受,缺少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忽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从而致使社会责任感淡漠和责任意识的缺失,影响高职学生公民素质的发展。同时高职学生在从事闲暇活动时,只顾自身利益,不顾环境和场合,放纵自己的言行,甚至有损害公共财物的现象,也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表1 纳什的闲暇活动层次理论
表2 参与的闲暇活动
(三)易于发生网络失范行为。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学生对网络严重依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和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方面。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虚拟性、无规范性等特点,在提供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伴随着许多“垃圾信息”。“有数据统计显示,在非学术类的网上信息中,有超过40%的内容与色情和暴力有关。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净网2015”专项行动公布的案例显示,当下的网络涉黄涉暴全部来自于微信朋友圈、QQ 群组、各类云盘等移动互联社交软件,这些软件正是高职学生闲暇时日常使用的。受到年龄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局限,上述垃圾信息极易导致学生是非观念的混乱和道德伦理的滑坡,发生网络失范行为。此外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这些现象也体现了有的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闲暇性。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真正成为人是教育的初衷。教育要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协调发展,以提高人自身素质为目的。然而现实情况是,有时教育过分强调了社会本位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在一个个创业创富奇迹诞生的环境下,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励志成才,“拼搏、奋斗、逆袭”往往成为了关键词。而高职教育也由于以就业为导向,而把主要教育资源投入到技能的学习、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忽视了对高职学生的闲暇教育,同时也由于过于关注学生就业,即使在安排高职学生的闲暇教育时也往往与就业或创业相关,忽视人文素养与品性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工具化的趋势,没有发挥教育的真正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真正起到培养人的作用。因此,将闲暇教育的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其闲暇性。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闲暇活动层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闲暇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闲暇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信念,闲暇教育才会有实效。就像调查显示的,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的闲暇生活处于无所适从的盲目状态。很多学生经常感慨毕业后才知道怎样上学。所以进行闲暇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闲暇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闲暇中活动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而不仅仅是活动的客体。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展闲暇教育活动的同时,既要调动大学生的自觉性,又要帮助高职学生明确目标,特别是提高闲暇活动层次,避免将大量闲暇时间浪费在上网和手机上。高职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个性特征和专业特点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分类指导,体现闲暇教育的层次性,提高闲暇活动的层次。
(三)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注重闲暇教育的渗透性。当前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闲暇时间大量被移动终端占据。闲暇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载体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运用微信、微博等契合学生社交习惯的载体进行闲暇教育,满足学生对于互动性参与性的高要求,闲暇教育也要有移动互联网的思维,主动融入学生,为学生所接受。当学校的闲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学生移动互联终端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学生闲暇生活的各方面时,通过适时的引导,使得学生参与层次更高的闲暇活动。在具体实践时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全方位开展闲暇教育。作为学校既要关注高职学生的闲暇时间,也要关注高职学生的课堂时间。在各学科的课堂教育中,要主动融入与培养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有关的闲暇教育的内容;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心学生最热门的闲暇活动,并积极主动参与,通过与学生交流将闲暇教育的理念传输给学生。这样就能使融入闲暇教育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求学期间全程发挥作用。同时注重闲暇教育的思想政治活动空间也大大得到拓展,除了校内各种作为闲暇教育的载体,要鼓励高职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关心关注学校所在社区、地市的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各类社区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1]于昆.大学生闲暇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基于北京5 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2:87 ~90
[2]燕慧.将闲暇教育引入高职新生入学教育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13,3:314
[3]阳桂兰.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的意义与途径[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11 ~114
[4]阳作林.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4
[5]J 曼蒂. 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6]韦燕萍.大学生闲暇生活的调查研究——以桂林市部分高校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