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及策略探索

2015-01-23□林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逆向流通废弃物

□林 懿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农产品资源的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资料的分布呈现地域性,农产品的供求相对分散,品种多、差别大、包装程度低等问题对农产品的物流时间和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又对我国经济提出了走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的循环经济道路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对环境和经济效益不利的因素,如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化学药剂,流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等,包装过程中的包装材料和过度包装现象等,不仅对环境和人体构成了危害,而且造成了资源浪费。耗时长、消耗大、效率低、效益差的低层次农产品物流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及其策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理论和逆向物流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上的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并对农产品循环物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为农产品循环物流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一、农产品循环物流理论及循环物流模式

(一)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是一种闭环式流动型经济模式,它依据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结合起来,实现人类经济活动中物质的高效利用。本质上,循环经济又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反对一次性消耗资源,提倡多次或重复使用资源,提倡对生命终点的产品实现再生,使其变废为宝,达到变废物为可再生资源及其产品的目的。在循环经济理论中,人类的经济活动不再是单一线性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流程,而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缓解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该理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准则,通过高效技术、废物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再处理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节约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随着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统一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生态系统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应当与循环经济模式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降低资源消耗。

(二)逆向物流理论。在整个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并不存在单纯的逆向物流,它只是正向物流的延续和发展。它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重新获取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废弃物,建立起变废为可利用的资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逆向物流包含了不合格产品的返修、退货及周转合作所形成的回收物流和对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的收集、分类并运送专门处理场等所形成的废弃物物流,即是两类物流过程。逆向物流产生的地点、时间和数量难以预见,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的产品,选择相应的处理手段和循环利用方式。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当产品失去了使用价值时,很难通过产品的返修和再造形成新产品,以至于回收再利用的物品只能制成工业用品。因此,在农产品的逆向物流中,针对产品的农资供应、生产及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的各环节中产生的残留包装物等应采用回收物流方式,而对各环节中产生的废弃物料、废弃产品等应采用废弃物物流方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循环物流模式。循环物流模式即利用循环经济理论观念,在传统的正向物流上补充扩展逆向物流,从而使物及物流衍生物的空间和时间位置发生移动而相互关联的物流系统。循环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这两种效益的综合最优化,其活动涵盖了供应链的整个生命周期。供应链上的物流活动拓展的范围决定了循环物流类型,而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控制和决定了循环物流的工作效率。在农产品的循环物流中,供应链的物料流动包含了不需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直接销售流通模式和需经加工的农产品加工流通模式。两种物流流通模式下所产生的主要废弃物存在较大的差别,如直接销售流通模式下,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以废弃农产品为主,而加工流通模式下的农产品物流过程则会产生更多的残留包装物。因此,针对不同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供应链上的农产品循环的物流模式应该得到建立。

图1 建立在供应链上的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

农产品循环物流贯穿了由农资供应到消费的整个过程,建立在供应链上的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如图1所示。它通过逆向物流对正向物流的延续和补充,对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废弃物的再加工、再利用,使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农产品产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循环物流策略

(一)农产品循环物流的特点。农产品通常储藏困难、加工程度低,使得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大、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高。在农产品循环物流过程中,由于受到具体的流通模式(如直接销售流通模式、农产品加工流通模式及逆向物流模式)的影响,农产品循环物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直接销售流通模式下农产品循环物流的特点。农产品循环物流主要以农户的生产资料及产品为流通对象。因此,要求农资供应商为农户提供绿色的资料和工具,并且常规生产资料和技术被新型生产资料和技术来取代;同时也要求农户自身对农产品及其附属产物进行绿色处理,以减少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及腐烂变质农产品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这一模式对环境的影响通常比较直接,环境污染问题在这一模式下被发展农产品循环物流有效解决。

2.农产品加工流通模式下农产品循环物流的特点。加工流通模式下的农产品循环物流,会产生许多加工和包装废弃物,需要充分考虑对流通加工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减少原料浪费,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同时对农产品加工及销售、消费环节所产生的废弃物及废弃包装等进行回收,对可用资源进行再生利用,使得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在农产品循环物流的消费环节,帮助消费者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农产品逆向物流下农产品循环物流的特点。根据循环物流的要求,逆向物流进行的是对正向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边角料、包装物等进行回收分析,开发新产品以提供给正向物流链利用或延伸供应链。逆向物流对废弃物的回收及拆解处理,能够扩大整个产业链的规模,并且可以提供新的经济来源。由于农产品废弃物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农产品本身,可通过生物技术得到能量资源,减少了对环境污染的排放,同时也缓解了资源压力,环境问题将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农产品循环物流真正意义上的循环。

(二)农产品循环物流的策略。农产品循环物流的实施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能否具备相应的物流策略。合适的策略保障,不仅能减少农产品的流通成本,使其获得利润最大化,而且能促进农产品物流中的节能减排,实现农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统一。为保证农产品循环物流的顺利进行,从政府、企业到个人均应作出努力。

1.政府应作出的努力。在农产业经济中,政府部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举措直接决定了农产品循环物流能否得以进行。一是政府应当完善和加强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发挥监督职能,引导农产品循环物流向着绿色、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二是政府需完善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予交通、储存设备和专业人才的支持保障,以保证农产品循环物流过程的畅通;三是政府应加大力度扶持现代物流科技,鼓励农产品回收再利用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全面推动物流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重点扶持建设高效农产品循环物流管理系统,促进物流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协调发展;四是政府应当建立起物流行业的国家标准体系,规范农产品循环物流中的设施、装备及农产品行业准则和服务标准,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合理化和现代化。

2.企业应作出的努力。在农产品循环物流中,农资企业作为物流的主体承担者,一是应当改变观念,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考虑利润的同时尽量避免产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二是应当加强企业的管理措施,包括加强对物流废弃物的管理。一方面通过开展共同配送,最大限度地实现物流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等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专业的回收体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管理,对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分拣处理,实现可用废弃物的再生和再利用,节约资源的同时分担了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负担。三是企业应当实施农产品的绿色加工,开发高效、绿色、循环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进行规模化集中加工和集中处理加工过程中的边角废料,提高加工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

3.个人应作出的努力。个人作为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供应链上的最终承担者,最主要的是要树立起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在消费农产品的过程中,对产生的农产品废弃物进行分类,并主动运送到政府部门在其生活区设立的回收设施中,为农产品废弃物的集中回收处理提供便利。

[1]孙迪迪.农产品物流模式及其优化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10~12

[2]朱静波.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农产品逆向物流运作模式与实施路径[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0):2614~2616

[3]查伟华.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及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1,5:246~247

猜你喜欢

逆向流通废弃物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逆向而行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逆向解答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商贸流通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