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发展的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2015-01-23□崔伟
□崔 伟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 ~2017年)》(教党〔2013〕9 号)的实施以及《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在2014年颁布,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和核心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制度依据。新经济常态下,经济在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改革和转型,大学生的特点也凸显不同的形式,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求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创新地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特点。为了更好地处理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要求辅导员必须要面对新形势、新特点,要重视自己核心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高校辅导员必须积极投身思想政治的科研工作,通过专题的研究,提升理论水平,丰富工作经验,创新应对复杂的学生工作,通过理论、科研、实践三者的结合,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家化。
一、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与职业化发展概述
(一)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基本内涵。科研能力是指个人在自己从事的专业上,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其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的领域,这种能力反映了个人专业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帮助个人在专业领域更深刻地提出问题、认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指在从事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的思维态度,对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论-实践-反思三个层面处理学生管理事务。其科研能力具体体现在:处理学生管理事务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写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案例分析能力、统计调查能力等方面,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高低的因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包含科研意识、科研资源、科研氛围和激励制度这四类因素。
图1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
(二)职业化进程中重视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1.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是落实两个文件的重要前提。《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度文件为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他们下一步的职业目标和晋升发展提供了指南,同时重视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增加了辅导员自身的技术含量,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奠定了基础,激发个人价值,增强自我认同感;同时还可以逐步使辅导员高层次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创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自我兴趣能力、专业发展,成为在某方面的专家领导型人才。
2.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是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新的经济形势下,国内外形势快速变化,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出现多种形势的变化,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由一个自变量向多种自变量发展。高校辅导员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变化,采用和目前学生管理相互适应的方法和技术,只有这样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做好,相反如果不能做好学生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学生工作的实施效果就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只有在新形势下,注重对学生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把握规律性,分析学生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作用于理论,对学生工作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归纳,同时又指导后续的实践,反复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就能够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加强了辅导员自身的含金量。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是琐碎、多变性,这种现象出现一个趋势,高校辅导员年龄的增加,会逐步削弱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热情。重视他们的科研能力,使得他们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增加工作本身的技术含量,辅导员会逐步找到工作的激情。重视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能够和高校的一般教师一样,有着自己的专业研究和核心能力,对辅导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同时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也为辅导员今后职业发展打通了道路,辅导员大龄后可以做好分流:一是辅导员科研能力强的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型辅导员,向着专家化发展;二是辅导员科研能力体现在教学、管理方面,而且非常愿意从事教学岗位上,可以做学校大课教学,比如SYB、KAB 创业教育;三是政治素质强、业务精干、管理水平高的同志,可以作为党政后备人才培养。
二、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
在前期的文献资料收集、调研问卷、访谈资料的整理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针对江苏省某地区三所本科院校进行调研,调查对象都是在职的高校辅导员(包括兼职),对他们进行访谈。同时为了使样本数据信度和效度更加完好,样本的选择运用统计学的基本方法等距抽样和分类随机抽样,调查访谈时采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以及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上述三所大学中随机抽取在职高校辅导员125 名(每个学校40 名左右),按照职称、年龄、级别、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比例,共发放调查问卷125 份,回收120 份,有效问卷96.8%。调查问卷的分布情况如下:男性辅导员占据51.2%,女性辅导员48.8%;年龄30 岁以下的占据28.1%,31岁~39 岁占据51.2%,40 岁~45 岁占据15.6%,45 岁以上的占据5.1%;职称上助教21.4%,讲师57.3%,副高及以上21.3%。
表1 2014 ~2015年辅导员发表论文数量
表2 2014 ~2015 辅导员主持课题数量
表1 为2014年~2015年辅导员发表论文数量的统计结果,从数据分析来看,整体来说,辅导员的科研成果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说,总体的层次不高,尤其是在高水平的北大核心、CSSCI 期刊上,更是很少。调查发现发表核心论文1 篇文章的辅导员占5.9%,发表2 篇文章的占2.5%,发表3 篇的占1.6%,发表4 篇以上的根本没有,2年来基本没有做过任何研究(包括一般期刊)的占27.5%。通过问卷调查,总体可以得出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科研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所谓科研意识就是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结合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思考和总结,在工作中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观察力、洞察力,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和心理中所存在的潜在问题,并主动进行探究分析。多数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级部门安排什么做什么、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他们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带好学生,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就业、心理等方面,没有意识到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更加认为科研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事情。在调研中显示,62.4%的辅导员对科研不感兴趣或是从来不做任何研究,92.2%的辅导员每天用于科研、学习的时间少于1 小时,几乎全部的调查对象是出于科研任务量、职称而被逼无奈做科研。
(二)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薄弱,缺乏专业指导。这里的科研能力就是指进行科学研究中必要的文献检索能力、选题能力、调研报告能力。他们基本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和辅导,缺乏科学研究的技巧、方法、步骤等基本知识,同时由于非科研出身,对于申报课题中如何选题、如何申报、收集资料、形成高水平的论文了解很少,加上辅导员本身的工作比较琐碎,大部分时间用于处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问题,做不到及时申报,成功率比较低,固此逐步失去科研的兴趣。
(三)高校辅导员科研成果薄弱。如表1 显示,近几年来,辅导员发表的论文基本都是在一般期刊杂志,这些杂志的影响因子比较低,在高质量的CSSCI 和北大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较少,同时在申报教育课题方面,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的辅导员比例很少(见表2),这就显示出,高校辅导员科研质量还是很低的。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辅导员是处理学生日常各项事务的工作者,但是高校辅导员也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别无我有,别有我优,别优我精的职业发展路径,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其职业化的必由之路,高校辅导员要做到和一般的老师一样,同时做好科研、教育、服务工作,以及从事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课题,而不仅仅是做好各项事务性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把握时代和学生的特点,把工作和实践紧密结合,深入研究,用科研的精神武装辅导员的工作,重视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
(一)构建以高校为主导的保障机制,引导辅导员开展科研工作。
1.优化高校辅导员科研制度管理体系,扩大辅导员的参与面。高校要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就必须在制度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要提供给辅导员一定的学习、进修和科研时间,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给予辅导员科研课题经费的支持,对于成功申报省级课题以上的辅导员老师,提供配套的经费,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建立辅导员科研工作评价体系,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加辅导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定期举办科研活动报告会,要以市级、省教育厅、教育部、国家级课题为引导,组织辅导员科研课题申报培训,积极鼓励辅导员申报各个层级的课题,在课题的数量和经费支持方面,适当采取一些倾斜政策,从而保障有更多的辅导员老师能够参加课题。
2.完善辅导员科研培训,增强辅导员的科研信息量。高校科技处制定对辅导员的培训规划,定期举办辅导员科研培训会,邀请国家知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家为辅导员作专题讲座,在课题的选题、申报课题、搜集资料、文字处理、应用写作以及成功申报课题技巧方面作培训,增强辅导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同时,结合高校的实际,给辅导员开设科研课程,既包含一般的科研知识,又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新问题,在导师的帮助下,成立互助科研团队,定期交流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辅导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提高辅导员科学研究的实效性。辅导员科研的实效性是指辅导员从事科研的成果和现实的社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无联系,能否对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党团建设产生推动作用,以形成实践和理论的良性互动。辅导员从事科研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的科研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要结合实践、结合实际工作,科研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推动工作。对于优秀的成果,高校要重视对辅导员和团队的科研奖励,这样一方面带有辐射效应,带动更多的辅导员从事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辅导员总结科研的形式和方法,争取带来更多的优秀的科研成果。
(二)培养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科研实力,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
1.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辅导员进行学术研究的主动性。面对新形势大学生的特点,高校辅导员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科研能力对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积累了第一手的学生工作案例,有必要对这些案例进行思考和总结,形成理论性的成果。同时辅导员也在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了解国家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最新精神,从事学生管理的科研研究,这样不仅能够使辅导员与时俱进,而且能够结合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积极参加科研研究。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端正科研的态度精神,增强自身的科研意识。
2.参与校内外课题实践,实践中强化科研能力。实践是提升能力的最优先的途径,高校辅导员申报、参与课题实践是提高科研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目前,国家社科课题、教育部思政课题、省教育厅哲学课题、市社科联课题、校级课题等,这些都是辅导员可以参加的项目,高校辅导员要积极申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从申报中获取一定的经验,对于比较难的课题,辅导员可以先从校级课题入手,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历练,逐步申报高级别的课题。同时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申报课题的培训,对于立项的课题,要给予配套的经费支持,形成辅导员团队科研,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3.善于总结高教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方法。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在理论和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理论和实践反复结合,掌握科研的方法和规律。高校辅导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经常关注国家教育方面最新的政策、教育理念,把握精华的理念,结合实践的工作,研究课题的指导题目。
[1]虞晓东等.基于多源评价的高校优秀辅导员标准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
[2]柏路.关于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
[3]张俊苓.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探索,2010,11
[4]高地.全国高校辅导员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4,2
[5]朱正昌.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0
[6]薛浩.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激励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教育,2014,11
[7]叶绍灿.学术研究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