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犬咬伤者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效果观察

2015-01-23钟海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2期
关键词:狂犬狂犬病脑组织

钟海关

狂犬咬伤者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效果观察

钟海关

目的 分析狂犬咬伤者接种狂犬病疫苗临床疗效。方法 被狂犬咬伤24例患者, 采集14份暴露动物脑组织标本, 采取犬脑分子生物学检测、人抗体滴度检测、犬脑病原学检测。结果 采取5针免疫法效果较好, 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 狂犬病暴露后, 伤口要及时规范处理, 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有需要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 同时免疫接种也是预防患者死亡的主要措施。

狂犬咬伤;狂犬疫苗;效果观察

狂犬病病原体主要为狂犬病毒, 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实验观察显示只有哺乳动物感染[1,2]。通常是因狂犬咬伤感染, 具有较高病死率, 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传染病。在被动物抓伤、咬伤以后, 接种狂犬疫苗是较为有效预防方法。本文主要分析狂犬咬伤者接种狂犬病疫苗临床疗效,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疫苗接种对象:选取2012年9月~2014年 9月被狂犬咬伤24例患者, 暴露于狂犬病病毒阳性, 其中女11例, 男13例, 年龄16~80岁, 平均年龄(39.23±9.23)岁;二级暴露17例, 三级暴露7例。根据2009年版《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规范处理伤口, 接种狂犬疫苗采取5针法, 对晚接种者、暴露部位与中枢神经接近、三级暴露患者,在0 d接种2剂疫苗, 病情严重患者, 在伤口周围, 人源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狂犬标本采集:采集14份暴露动物脑组织标本, P2实验室生物安全柜, 采取枕骨大孔快速采样法, 取宿主动物小脑、中脑、大脑、海马回组织, -80℃保存。

1.2 方法

1.2.1 伤口处理 使用流动清水与20%肥皂水对咬伤部位进行彻底清洗, 然后使用生理盐水与双氧水交替清洗, 最后使用无菌脱脂棉吸尽伤口的残留液, 冲洗时间为15 min。使用0.05%的等渗碘伏溶液与适合伤口无菌棉球, 对伤口内进行彻底的消毒, 消毒时间为10~15 min, 采用0.5%碘伏对伤口外皮肤进行消毒, 然后适当的包扎伤后, 但是并不采取加压包扎。所有患者均在第0、3、7、14、28天在三角肌部位注射1剂狂犬病疫苗;对于Ⅲ级患者, 在伤后处理过程中采取被动免疫制剂治疗, 狂犬病患者一般免疫球蛋白为20 IU/kg,伤口需采取局部浸润, 同侧股四头肌需行肌内注射。

1.2.2 犬脑分子生物学检测 取病原学检测为阳性的脑组织样本细胞总RNA, 将RNA作为模板, 行反转录使用随机引物pd(N)6(TaKaRa), 巢式PCR扩增NP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其扩增片段大小256 bp, 使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张结果进行鉴定。

1.2.3 人抗体滴度检测 暴露者在接种疫苗最后一针5 d以后, 采集被接种者3 ml静脉血, 在自然凝固以后, 行高速离心, 提取上层血清, -80℃储存, 用于备检, 在进行测定以前, 30 min 56℃水浴灭活, 在取出以后, 30 min室温平衡;接种者血清狂犬病病毒抗体滴度采取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检测, 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价。

1.2.4 犬脑病原学检测 不同位置脑组织剖面, 在浸泡30 min纯酒精载玻片均匀涂印, 晾干以后, 应用4℃预冷丙酮室温进行10 min固定, 在固定完成组织印片滴加使用1∶50荧光标记抗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 结果观察采用荧光显微镜。

2 结果

2.1 DFA检测分析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14份暴露动物脑组织标本, 可以发现大量苹果绿色荧光颗粒, 呈现为不同的大小以及形状, 有着强烈荧光的大椭圆形或者是圆形即为内基氏小体, 也就是狂犬病毒抗原阳性。

2.2 RT-PCR检测分析 电泳鉴定14份暴露动物脑组织标本RT-PCR扩增产物以后, 预期目的基因产物片段均扩增出,即为狂犬病毒核酸阳性。

2.3 RFFIT检测分析 0.5 IU/ml为中和抗体滴度临界值,血清≥0.5 IU/ml, 即为阳转血清。本组24例患者, 在采取RFFIT检测以后, 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为14~42 IU/ml, 平均为25 IU/ml, 均能产生一定量中和抗体, 其维持水平较高。采取5针免疫法效果较好, 所有病例均治愈。

3 讨论

狂犬病主要是由狂犬病病毒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疾病, 在病毒入侵部位, 局部组织会发生短暂有限增殖, 然后转为末梢神经细胞增殖, 沿着神经细胞通道, 并以3 mm/h速度传播至中枢神经, 最后在大脑定位, 于脑组织中发生大量增殖。在神经细胞遭到病毒入侵以后, 通过细胞间传播方式进入中枢神经, 属于不可逆转过程。对于狂犬咬伤者, 首先应该采取伤口处理, 同时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并且注射免疫球蛋白。对于狂犬咬伤预防控制需要注意下列几点内容:对伤口进行彻底外科清创, 这能使局部病毒存留得到有效减少, 避免病毒入侵;应用免疫球蛋白或者是狂犬病免疫血清行肌内注射与局部浸润, 能使伤口内残留病毒得到快速中和;狂犬病疫苗的正确接种, 能使机体细胞免疫机制得以激活,形成一定的中和抗体。

最近几年以来, 通过对狂犬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人们预防意识明显提升, 但仍有部分群众对于狂犬病的预防意识较差, 再加上暴露后并未有效预防、伤口处理不正规、未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造成患者死亡。所以, 在暴露后, 有效免疫接种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关于狂犬病主要控制措施为暴露后免疫, 但是其免疫效果并未得到及时确认, 这就难以及时加强免疫进行相应保护。预防免疫失败所引发狂犬病重要手段为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检测并免疫补种。本组24例患者伤口规范处理后, 采取5针接种法进行疫苗接种, 其中伤口周边狂犬免疫球蛋白侵润注射4例, 免疫球蛋白未接种者20例, 研究结果显示, 血清抗体水平>0.5 IU/ml, 免疫效果较好, 疫苗免疫原性良好, 免疫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通常疫苗接种阳转率可以达到100%, 并没有免疫补种情况[3-5]。本组研究病例为2012年9月~2014年9月被狂犬咬伤24例患者, 暴露于狂犬病病毒阳性, 不及猫、犬等动物抓伤、咬伤, 以及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患者,所以, 并不将狂犬病疫苗免疫保护作用评价列入到统计学的评价内。引发狂犬病危险因素主要为主动攻击人类以及行为异常犬, 所以要对犬只加强规范管理, 并此对狂犬病暴露后的有关预防知识进行宣传教育, 使人们对于狂犬病预防意识得到提高。狂犬病暴露后, 伤口要及时规范处理, 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如果有需要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 同时免疫接种也是预防患者死亡的主要措施。

[1] 张丽文, 王海红, 苑新海.一犬咬伤15人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效果观察.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12(4):156-159.

[2] 黄海锋, 陈伟玲.接种人用狂犬疫苗后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吉林医学, 2012, 33(20):134-137.

[3] 段会恩.5200例狂犬疫苗接种者免疫效果观察.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7(10):167-169.

[4] 栾淑玉, 倪坤, 李莉.接种狂犬疫苗引起严重过敏反应1例报告.吉林医学, 2013, 34(31):156-158.

[5] 向远.559例人用纯化狂犬疫苗(Vero细胞)免疫效果分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10(17):144-1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78

2015-03-30]

516880 龙门县龙潭镇中心卫生院

猜你喜欢

狂犬狂犬病脑组织
被猫狗抓咬后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有效预防狂犬病,正确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一针难求”暴露狂犬病防治短板
打败狂犬病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藏犬狂犬病的防治体会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