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

2015-01-23崔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
关键词:系统化冠心病高血压

崔岩

不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

崔岩

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确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失眠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采用SPIEGEL睡眠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前后SPIEGEL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失眠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失眠护理;冠心病;高血压;睡眠质量

高血压病最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是心脏, 高血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血压升高将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使冠状动脉血流供应发生障碍, 影响其储备能力。近年来, 由于人类压力大, 失眠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 失眠将会引起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升高, 加剧病情[1]。研究表明, 系统化失眠护理模式能从各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 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稳定病情。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 旨在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所有患者均患有冠心病及高血压, 且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2],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36例, 年龄47~79岁, 平均年龄(63.5±5.8)岁, 病程4个月~6年, 平均病程(3.7±1.4)年;观察组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43~81岁, 平均年龄(64.9±5.6)岁, 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9±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医护人员对患者作息时间的安排和睡眠知识的宣教。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失眠护理模式, 具体方法如下:①居住环境。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居住的病房进行定时清理, 并将病房温度调为患者舒适温度,为患者选择适合的床垫, 且为失眠的患者选择安静的病房,降低噪音。②定时记录。对患者进行全面观察, 记录患者睡眠情况, 并对失眠严重的患者给予失眠药进行治疗。③药物护理。对患者服用的药物进行严密检查, 禁止使用对睡眠有影响的药物, 且根据患者睡眠情况对患者使用药物进行增减。④心理护理。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 且定时与患者进行聊天, 倾听患者内心的不安与烦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满足患者的需求, 尽量减少外界的不良信息对患者的影响。⑤按摩护理。在患者入睡前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 医护人员用大拇指指腹对患者的印堂到太阳穴进行按压, 再沿着眉梢向太阳穴进行按压, 重复进行20 min。采用SPIEGEI睡眠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夜醒次数干预前评分为(6.21±1.21)分, 干预后为(4.21±0.82)分;深度睡眠干预前评分为(6.27±1.29)分,干预后为(4.25±1.32)分;醒后感觉干预前评分为(6.12±1.03)分, 干预后为(4.07±1.32)分;总评分干预前为(31.62±1.25)分, 干预后为(20.33±2.17)分;观察组患者夜醒次数干预前评分为(6.11±0.97)分, 干预后为(0.71±0.28)分;深度睡眠干预前评分为(5.98±1.24)分, 干预后为(0.69±0.46)分;醒后感觉干预前评分为(6.03±1.02)分, 干预后为(0.85±0.27)分;总评分干预前为(30.94±1.04)分, 干预后为(6.21±1.23)分。两组患者干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会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危险是非高血压的2~3倍[3], 且血压升高水平与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人对疾病知识缺乏, 对自身疾病的忽视, 使得自身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若患者治疗不及时, 则会导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此外,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由于大脑血供减少, 时常会发生失眠。患者对病情的担心、焦虑等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研究发现[4], 系统化失眠护理模式能够从多方面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护理, 如建立正确的睡眠认知, 降低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 对患者进行适度的按摩。本研究发现, 两组SPIEGEL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夜醒次数、深度睡眠、醒后感觉、总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系统化失眠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缓解失眠症状, 从而降低由失眠引起的患者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 系统化失眠护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 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从而稳定患者病情,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胡桂芳, 黄映华, 陈雪云.不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临床护理杂志, 2014, 13(6):30-31.

[2] 田颖, 邱海叶.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监测及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21):2682-2684.

[3] 王秀平, 赵敏, 赵淑梅. 6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1):54-55.

[4] 余建琴, 朱利月.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2): 108-1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201

2015-07-15]

;473000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猜你喜欢

系统化冠心病高血压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全国高血压日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