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5-01-23刘丽梅王金珠李慧任建宇吴胜男唐春明
刘丽梅 王金珠 李慧 任建宇 吴胜男 唐春明
优质护理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丽梅 王金珠 李慧 任建宇 吴胜男 唐春明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的睡眠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的睡眠障碍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模式, 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促进病情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颅脑损伤;睡眠质量;优质护理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大脑机能失调, 再加上住院时间长、合并症多等特点, 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进而一些患者的睡眠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出现睡眠障碍, 不但消耗体力, 还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1],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及效果。2011年3月~2015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对8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分组的形式,分别实施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 对产生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 住院时间为2011年3月~2015年3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 均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且意识清醒, 全部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评分(PSQI)>7分。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干预组患者男29例, 女11例;年龄25~71岁, 平均年龄(51.3±6.5)岁, 对照组患者男27例, 女13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9.8±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失眠的原因分析 ①环境因素的影响:患者睡眠的环境突然从家庭改换到病房, 环境不像在家里那样安静、宽松,病房内各种治疗操作及护理的一些内容均可打断患者的睡眠。②头痛的影响:对于神志清醒的颅脑损伤的患者, 头痛是引起失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引起头痛的原因是头皮或颅脑损伤所致, 也可能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及颅内出血所致。③心理因素:患者突发脑损伤, 患者不能正常地生活、工作和学习, 对疾病的预后难以预测, 担心检查结果及医疗费用,思想压力比较大, 导致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交感神经兴奋, 无法入眠[2]。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神经外科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失眠的原因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 每天开窗通风两次, 冬季通风时注意保暖, 预防着凉感冒。病室内光线不要过强, 温度23~25℃为宜, 相对湿度55%~60%。减少外界对视、嗅、听、触觉感官的不良刺激[2],室内摆放不会导致患者过敏的鲜花或其他绿色植物, 患者的被褥要松软、干净、薄厚适中, 床单平整、不潮湿。医护人员治疗处置时动作要轻, 走路要轻, 说话要轻。加强病房的管理制度及探视制度,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3]。②心理护理:实践表明良好的心理质量决定着睡眠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多深入病房, 增加与患者交流的次数, 语调温和, 态度和蔼, 注意倾听患者的感受, 及时、准确、细致的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 经常用微笑和点头的动作来鼓励和赞赏患者的观点, 耐心解决患者提出的问题, 尽量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多介绍成功的实例, 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鼓励患者多参加有益健康的社会活动, 在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找回自信。经常向患者传达促进疾病逐渐恢复的有利信息, 以缓解患者心里的压力。③严密观察病情: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 告诉患者头痛的程度不一定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让患者放松的同时护士不要放松对疼痛症状的严密观察, 高度警惕是否因发生颅内血肿而引起颅内压升高导致头痛。④行为干预: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 多吃蔬菜及谷类,睡前不宜吃的过饱, 不多饮水, 不饮咖啡及浓茶;睡前用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浴;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的陪护家属对患者的肩部、腰部及下肢进行按摩与指压, 对促进睡眠有一定的作用;不看刺激性较强的电视节目, 不谈论过于兴奋的话题。夜间护士协助患者做好就寝前的准备, 例如清洁卫生工作等,根据患者的习惯配置睡眠用品, 保持患者的舒适度[4], 使患者能够安然入睡。在患者入睡前还可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轻音乐促进患者睡眠。
1.4 评价指标[5]护理10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PSQI评分。PSQI总分范围0~21分, 得分越高, 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一般情况下, PSQI评分≥7分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较差, PSQI评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较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中, PSQI评分为0~7分32例(80.0%), 7~12分2例(5.0%), 12~15分3例(7.5%), 15~20分3例(7.5%);对照组患者中, PSQI评分为0~7分18例(45.0%), 7~12分4例(10.0%), 12~15分8例(20.0%), 15~20分的有10例(25.0%)。干预组的睡眠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睡眠质量差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后多梦甚至噩梦、间断多醒、早醒、睡眠深度不够等, 久而久之会引发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颅脑外伤后脑组织灌注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均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颅脑损伤的患者住院后不仅要加强相关疾病的护理, 同时还要把患者睡眠质量问题视为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本研究中, 对干预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针对失眠的原因采取了优质护理, 睡眠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对颅脑损伤的睡眠障碍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模式, 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 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建梅, 陈王丽.轻度脑损伤患者失眠的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34):124.
[2]宋景沛.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住院老年患者失眠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15):77-78.
[3]韩艳军.显微外科患者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33):214-215.
[4]胡美瑜.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 中国基层医药, 2009, 16(4):746-747.
[5]孟玉平.护理干预对改善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12(2):203-20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93
2015-07-02]
163316 大庆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