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及依从性影响研究

2015-01-23王宏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0期
关键词:依从性冠心病情绪

王宏波

积极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及依从性影响研究

王宏波

目的分析积极性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门诊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以积极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情绪及依从性。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9.75±5.42)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42.94±5.27)分(P<0.05);观察组依从性为91.43%, 对照组依从性为68.57%, 观察组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积极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积极心理护理;冠心病;情绪;依从性

积极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心理护理方法, 它对激发患者正能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 观察组施以积极心理护理, 收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4月~2015年4月选择本院门诊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2例;年龄46~77岁, 平均年龄(54.6±4.8)岁;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5.7±0.9)年。观察组男24例, 女1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4.9±4.5)岁;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5.9±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 如饮食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加行积极心理护理, 具体包括下列几点:①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我。冠心病患者饱受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的困扰, 极易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全面评估患者生活习惯、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 指出不良生活习惯(嗜酒、吸烟、熬夜)及依从性不佳(不遵医嘱用药、不按时复诊)的危害性,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我。②挖掘冠心病患者积极心理。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这样的误区[1], 即情绪和态度是性格决定的, 也是无法改变。护士应引导患者分析情绪、态度与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从而使患者认识到情绪、态度的变化性及可控性, 以增强自我情绪管理积极性。③积极自我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病程较长, 住院时间较短, 绝大部分时间患者需独自面对疾病, 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对促进患者情绪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应根据患者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 教会患者至少1种自我情绪管理方法(如音乐疗法、放松疗法以及注意力转移疗法等), 以增强患者情绪管理能力。积极心理护理可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 共维持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焦虑情绪及依从性。①焦虑情绪。应用SAS测评患者焦虑情绪, 共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应用4级评分, 1分:没有或者很少有;2分:有时有;3分:经常有;4分:总是有;分数越高, 表示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②依从性。应用本院自制的依从性测评表评价患者依从性, 共包含10项内容(复查依从性、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等), 满分100分。依从性分级情况, 不依从:<70分;部分依从:71~89分;完全依从:90~100分。依从性=部分依从率+完全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对比 干预前, 对照组SAS评分为(44.25±4.01)分, 观察组为(44.39±4.34)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0, P>0.05)。干预后, 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9.75±5.42)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94±5.2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 P<0.05)。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干预前, 对照组依从性为65.71%(完全依从7例, 部分依从16例), 观察组为68.57%(完全依从6例, 部分依从18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3, P>0.05)。干预后, 观察组依从性为91.43%(完全依从17例,部分依从15例), 显著高于对照组68.57%(完全依从9例, 部分依从15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1,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冠心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升高态势,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冠心病属心身疾病, 其发生、转归及发展均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焦虑、紧张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相关报道指出, 69%~70.4%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情绪, 其中18%为重度焦虑[2]。朱秀梅等[3]报道指出, 这些负面情绪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律失常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与治疗。

本研究中, 与实施常规门诊护理的对照组相比, 实施积极心理护理的观察组SAS评分更低、依从性更高(P<0.05),与程杨[4]研究结果一致。然而, 在实施积极心理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叙述, 以获得患者信任;②充分尊重患者意愿, 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 通过眼神、行为表达同情及理解;③通过热线电话、QQ群为患者提供持续心理、知识支持, 以夯实积极心理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 积极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依从性, 实施积极心理护理应遵循耐心沟通、充分尊重、全程支持的原则。

[1]张亚芳, 刘海娟.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12): 2065-2068.

[2]陈时爱. 完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16):65-66.

[3]朱秀梅, 梅海慧.分析心理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的效果.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4, 2(14):7-8, 10.

[4]程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66-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90

2015-07-16]

130024 东北师范大学医院

猜你喜欢

依从性冠心病情绪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