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应用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15-01-23袁有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7期
关键词:利培阿立哌唑精神病

袁有才

精神分裂症应用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袁有才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 各32例, 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 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来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有效率78.13%(25/32), 利培酮组有效率81.25%(26/32),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药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但阿立哌唑组震颤、静坐不能、乳汁分泌、体质量改变及月经周期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 前者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分裂”通常指人的精神活动的统一性、整体性受到破坏, 思维、知觉、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多方面出现障碍。精神分裂症又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其发病率在精神病中占首位, 占精神病院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 而在慢性精神病患者疗养院里则可占患者的70%[1]。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 是一种严重破坏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64例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进行药物治疗, 疗效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 各32例。阿立哌唑组中男17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33.2±6.8)岁, 平均病程(5.6±3.6)年。利培酮组中男18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32.9±6.5)岁, 平均病程(5.5±3.2)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阿立哌唑组初始给予阿立哌唑(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507)口服10 mg/d,1周内加至20 mg/d, 以后视病情调整剂量, 最高剂量30 mg/d, 利培酮组初始给予利培酮(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808)口服2 mg/d,1周内加至4 mg/d, 最高剂量达5~6 mg/d, 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来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PANSS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评估:治愈:PANSS改善的幅度≥75%。有效:PANSS改善幅度在25%~50%之间。无效:PANSS改善的幅度<25%。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阿立哌唑组有效率78.13%(25/32), 利培酮组有效率81.25% (26/32),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但阿立哌唑组震颤、静坐不能、乳汁分泌、体质量改变及月经周期改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 一般可分为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和妄想型。同其他精神疾病一样, 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因素有遗传因素、躯体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等。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 辅以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2]。在发病早期或急性发作期,如能及早进行药物治疗, 效果较好。同时也应看到, 精神分裂症有较长的潜伏期和发展期, 患者的心理同时出现正常与不正常的心理冲突, 如果能够配合心理治疗, 充分调动患者正常心理的积极作用, 将有助于症状的缓解和康复[3]。心理治疗的方式很多, 如集体讲座, 个别交谈, 治愈患者的现身说法, 有目的地组织家属探视, 配合文娱治疗、体育治疗、音乐治疗等,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方式。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病情严重, 有慢性化趋势, 疗程较长, 常有起伏, 如不及时治疗, 会导致精神衰退。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血缘关系越近, 发病风险越高, 遗传率为80%, 呈现多基因遗传模式。家系研究表明,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患本病的危险率为4%~14%, 约为一般人群的10倍;双亲均患病, 子代患病危险率为40%;二级亲属中, 患病危险率约为一般人群的3倍。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显示, 同卵双生的同病率为40%~50%, 异卵双生的同病率为10%~15%;精神分裂症母亲所生子女即使从小寄养在正常家庭中,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与正常母亲所生的孩子相比, 前者成年后患病率仍然高于后者。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基本上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导, 这些药物主要有吩噻嗪类、丁苯酰类、硫杂蒽类、二苯丁哌啶类、二苯氧氮平类、苯甲酰胺类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以氯丙嗪为代表的低效价药物, 镇静作用强, 抗胆碱能作用明显, 主要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以及具有精神运动兴奋症状群的其他疾病。对消除急性幻觉妄想、思维联想障碍、行为异常等疗效显著。优点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小, 缺点是心血管和肝功副作用大。以氟哌啶醇为代表的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 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 镇静作用较氯丙嗪类为弱, 主要用于幻觉、妄想比较明显的患者。优点是心血管及肝功副作用小, 缺点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大。位于中脑纹状体神经通路中的D1和D2受体亚型共同协调机体有关运动功能, 它们之间平衡失调是抗精神病药产生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原因。

利培酮具有抗5-羟色胺及多巴胺受体的双重作用。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敌意和猜疑)和阴性症状(包括行为迟缓、情感和社交退缩、语言贫乏等)均有抑制作用, 同时亦可缓解情感方面的症状,如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抑郁、焦虑、犯罪感等。阿立哌唑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是通过激动突触前多巴胺D2受体和阻断突触后多巴胺D3受体活动,以及激动受体多种因素联合作用, 对精神分裂症症状产生有效作用。本组资料显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 前者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

[1]田小元, 向永红.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48-50.

[2]赵辉.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比较.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8):1160-1162.

[3]王伟, 王军, 罗新, 等. 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7):964-96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79

2014-12-22]

641000 四川省内江市中医医院精神科

猜你喜欢

利培阿立哌唑精神病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都有精神病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糖代谢影响的比较
利培酮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