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内镜介入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1-23冯鹏
冯鹏
早期内镜介入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冯鹏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介入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内镜介入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52例治愈, 对照组患者中13例治愈, 治愈率分别为98.1%和68.4%;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并发症, 发生率为3.8%;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并发症, 发生率为26.3%;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1±4.2)d;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4.3±5.5)d。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早期;内镜;介入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是胆道疾病种类中导致患者死亡率较高的一种, 主要是胆道急性感染所致, 此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 容易导致感染性休克, 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胆道梗阻而至胆道高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关键是早期实施胆道减压和解除梗阻症状。本文观察早期内镜介入治疗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72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病例(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病例), 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黄疸、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症状, 上述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3例, 对照组19例。观察组患者中性别构成(男∶女)为29∶24;对照组患者中性别构成(男∶女)为10∶9;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1.3±5.9)岁和(62.5±4.7)岁。两组患者均为胆道结石感染所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早期内镜介入治疗:患者确诊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后, 争取在24 h内实施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术前给予抗休克及抗生素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在X线透视下, 经口把十二指肠镜送达患者的十二指肠降段乳头处, 乳头切开插管, 超选胆管插管, 对胆管中胆汁进行抽吸降低胆管内压力。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经鼻胆管引流术或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胆管取石术或植入支架处理等。术后患者禁食1 d, 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合并有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给予生长抑素或奥曲肽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 经确诊后, 患者在入院后做好术前准备, 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抗休克、降温等处理, 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手术, 实施胆总管切开术, 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取净肝外胆管结石, 而后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愈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死亡病例, 其中1例患者并发胰腺炎, 1例患者实施乳头切开过程中因出血止血失败而转为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2例死亡, 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5例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中52例治愈, 对照组患者中13例治愈, 治愈率分别为98.1%和68.4%;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并发症, 发生率为3.8%;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3%;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1±4.2)d;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4.3±5.5)d。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胆管因为胆管结石、肿瘤等而发生阻塞时, 可导致胆汁排泄受阻, 胆汁在胆管内长时间发生淤积, 可引起胆管内压力增高, 胆管黏膜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胆管内的细菌开始繁殖增多而导致胆管发生化脓性感染[1-3]。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黄疸等症状, 其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及梗阻所致感染, 当胆管内的压力超过分泌压力时, 会发生胆汁逆流症状[4,5]。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老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 对感染的反应性较差, 症状和体征缺乏典型性。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中, 内镜治疗和开腹手术治疗均有应用。研究认为内镜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治疗,而对于内镜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胰腺炎、出血及穿孔等[6-8]。本文中, 观察组实施内镜治疗后的并发症为乳头切开出血及胰腺炎, 而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胆漏、肝脓肿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但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死亡病例为0, 对照组患者死亡2例, 对照组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进一步说明早期内镜介入治疗有助于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再者, 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说明内镜治疗后的患者术后恢复较传统开腹手术快[9]。
综上所述, 早期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1]崔东鸿.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86-87.
[2]邱仁央.胆道镜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30):177-178.
[3]张衍祥, 周宗庆, 王志敏, 等.多镜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胆管炎临床研究.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6, 18(2):106-107.
[4]周瑞平, 宋宗和.急性重症胆管炎21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1):62-63.
[5]杨剑波.损伤控制性外科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运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0, 26(3):85-86.
[6]曹缙锋.4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治疗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27):159, 162.
[7]何信众, 周海军, 周君.三镜联合序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9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4(3): 311-313.
[8]陈龙林, 连秋宜, 黄子林.急性重症胆管炎外科治疗及相关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河北医学, 2013, 5(4):685-687.
[9]勾承月, 秦明放, 王庆, 等.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高龄急性胆管炎121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3):31-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23
2014-11-03]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