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隔离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5-01-23陆剑冰
陆剑冰
肺隔离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陆剑冰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患者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隔离症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体位选取、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等术后护理, 对比分析其术后护理效果。结果12例肺隔离症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显著, 平均住院天数(11.00±1.08)d, 且未发生并发症, 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在术后6个月内对其电话随访, 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肺隔离症患者进行体位选取、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等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肺隔离症;术后护理效果
肺隔离症是临床医学中很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疾病, 引发该病主要的原因是在肺发育过程中, 连接原始主动脉和原始肺的血管没有退化, 高压血流经过时, 对肺部进行压迫, 致使形成隔离症[1]。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其中叶内型患者较多。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道症状, 如反复发作的肺感染、咳嗽、咳脓痰, 严重的会出现咯血症状。此病的并发症也有很多, 比如叶内型隔离症会伴有肺炎并发症, 叶外型患者会并有其它畸形[2]。肺隔离症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疗达到治愈效果。对此,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针对某院接收的12例肺隔离症患者作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全面术后护理, 并探讨其术后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 选择某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肺隔离症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 女3例, 年龄6~58岁, 平均年龄(30.41±6.59)岁。叶内型8例(66.67%), 叶外型3例(25.00%), 合并膈疝1例(8.33%)。病程1个月~20年, 平均病程(9.57±1.24)年。临床症状为反复咳嗽、咳脓痰、胸闷的6例, 反复发热、痰中带血的2例, 胸闷、气促1例, 无症状体现偶尔出现肺内病灶的3例。对12例肺隔离症患者均进行开胸探查术, 其中3例叶外型患者接受单纯畸形肺切除术, 其余9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
1.2 方法
1.2.1 体位选取 对肺隔离症术后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对其康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当患者麻醉苏醒后, 生命体征达到正常时, 将患者半卧病床上, 这样有助于患者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 对患者胸液的引流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1.2.2 病情观察 在肺隔离症术后患者床边放置心电监护仪, 可以及时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变化,护理人员还要注意患者神志、面色等体征变化。因为手术创口面积大, 而且切除的隔离肺的供血大多是来源于胸主动脉分支, 在手术后会出现大量流血情况, 这样很容易使患者因缺血而导致休克, 所以, 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 发现异常, 及时上报医师, 避免延误病情。
1.2.3 呼吸道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吸引排除, 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 时刻监测血氧饱和度,同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待患者清醒后, 指导其做深呼吸,拍患者后背, 帮助其咳嗽排痰, 在患者咳嗽时, 尽量用手按住胸口以减少患者疼痛。对痰多、排痰困难患者可进行雾化稀释痰液, 促进痰液排出, 这样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针对痰多粘稠、咳嗽无力的患者要进行电动吸痰, 排痰效果仍不好的需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1.2.4 引流管护理 胸腔手术中最为重要的治理措施就是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胸腔闭式引流的重要性, 并固定好引流管, 防止其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无阻, 避免发生扭曲、变形。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做好记录, 护理人员需经常挤压胸管以保证引流通畅, 避免因管腔发生堵塞而加重病情。挤压方法如下[3]:护理人员站到患侧, 在距离胸壁约10~15 cm处进行挤压, 距离过近会引发疼痛, 太远会影响挤压效果, 在挤压时, 两手要前后相接,用力捏引流管, 观察引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 同时用听诊器听患者双肺呼吸音情况。在术后24 h内, 如果发现引流液超过100 ml/h且持续2~3 h, 颜色呈鲜红色、血压降低、面色苍白,有可能是胸腔内出血导致的, 需及时上报医师, 并准备开胸手术。
1.2.5 疼痛护理 由于患者手术开口较大, 而且手术时间较长, 患者在术后麻药过后会感到剧烈疼痛, 为了不增加疼痛, 患者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做深呼吸、咳嗽、咳痰等有助于恢复肺功能的训练。对此,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做详细说明, 解释疼痛原因和持续时间, 并教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安抚患者情绪, 尽量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胸腔内的引流管做好固定, 避免因牵拉给患者带来疼痛。针对个别患者的疼痛情况做分析, 必要时可以给患者服用曲马多镇痛药或注射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以降低患者疼痛感。
1.2.6 康复训练 在术后当天建议患者卧床休息, 护理人员可适当帮助患者翻身, 辅助患者做腿部屈伸训练。术后第1天帮助患者做手腕等关节环绕活动, 对于术后48 h患者,可根据其身体状况做下床活动, 同时观察患者呼吸等情况,活动时间量力而行。帮助患者进行肺功能恢复训练。
2 结果
12例肺隔离症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显著, 平均住院天数(11.00±1.08)d, 且未发生并发症, 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在术后半年内对其电话随访, 无复发病例。
3 小结
临床医学上一般治疗肺隔离症都是采用手术切除方法,因此, 术后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出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2例肺隔离症患者接受全面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总结出护理人员对肺隔离症患者进行体位选取、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等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 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与闫懿等[4]对21例肺隔离症患者术后护理研究结果一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付宁, 肺隔离症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2):138-139.
[2]葛春燕, 肺隔离症患者护理体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24):131-132.
[3]杜颖, 尹熙.整体护理在肺隔离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20):4913-4914.
[4]闫懿, 谢国璀, 沈琴, 等, 肺隔离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陕西医药杂志, 2012, 41(2):199-20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71
2015-06-16]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