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差异
2015-01-23吕宏伟
吕宏伟
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差异
吕宏伟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100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口服,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口服。观察两组眩晕和耳鸣改善情况, 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根据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 高于对照组的5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耳鸣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0%, 高于对照组的3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在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方面疗效优于倍他司汀, 值得借鉴。
良性位置性眩晕;氟桂利嗪;倍他司汀
良性位置性眩晕是患者头部位置发生改变时而出现短暂性的眩晕, 是由内耳半规管病变所致, 是常见眩晕种类之一。此类患者的眩晕发作时间多超过1 min, 可在数日或数周等时间内周期性发作。药物治疗是良性位置性眩晕的重要方法之一[1,2]。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 观察不同药物(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对其治疗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 符合良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 均为头部位置改变时出现短暂的眩晕症状, 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均同意参与本实验并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同时排除对实验中所涉及药物过敏或其他禁忌患者、严重颈椎病变患者、合并有急性或慢性全身性感染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9例, 平均年龄(48.6±5.3)岁;伴发有耳鸣的患者有19例,伴发头痛患者有20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47.3±4.6)岁;伴发有耳鸣的患者有18例, 伴发头痛患者有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氟桂利嗪(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00040, 批号:111024), 其中年龄>65岁的患者, 5 mg/次, 1次/d;≤65岁患者, 10 mg/次, 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餐后口服倍他司汀(新乡恒久远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1022374, 批号:110912), 12 mg/次, 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3,4]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和耳鸣改善情况分别进行疗效评定。
1.3.1 根据眩晕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患者眩晕或者位置性眼震症状和治疗前比较, 均消失, 为痊愈;患者的眩晕症状和治疗前比较、患者的位置性眼震症状和治疗前比较,均得到减轻, 但症状未完全消失, 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和位置性眼震症状和治疗前比较, 没有改善或没有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根据耳鸣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治疗后患者的耳鸣症状均消失, 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耳鸣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耳鸣症状较治疗前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根据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痊愈25例(50.0%)、有效15例(30.0%)、无效10例(20.0%),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痊愈17例(34.0%)、有效12例(24.0%)、无效21例(42.0%), 总有效率为58.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根据耳鸣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痊愈18例(36.0%)、显效17例(34.0%)、无效15例(30.0%), 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痊愈9例(18.0%)、显效10例(20.0%)、无效31例(62.0%), 总有效率为38.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可能与耳石脱落导致半规管内的淋巴流动动力学发生改变, 从而刺激了前庭神经, 使患者产生的眩晕耳鸣等症状。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措施中, 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采用药物治疗可避免患者头部位置频繁改变, 同时能够减少伴发症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药物治疗时, 药物能够使患者的血管扩张, 从而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5,6]。氟桂利嗪能够阻断5羟色胺和组胺的受体, 影响递质和相应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了钙离子流入细胞内, 从而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增加了脑部的血流量。倍他司汀能够阻断组胺和相应受体结合, 对前庭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能够增加脑部微循环量, 对内耳血流量起到提高作用[7-9]。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根据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根据耳鸣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 观察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时, 氟桂利嗪对眩晕和耳鸣症状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倍他司汀, 值得借鉴。
[1]姚继红, 张海燕. 银丹心脑通胶囊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痰瘀阻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2):189-190.
[2]梅红兵. 盐酸氟桂利嗪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海南医学, 2012, 6(2):63-64.
[3]许敏, 陆学胜. 氟桂利嗪和倍他司汀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及其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2, 11(3):228-230.
[4]于峰. 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9(6) :1172-1173.
[5]陈勇, 何静, 罗成, 等. 天菊脑安胶囊合并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2, 7(5): 785-786.
[6]陈瑛, 庄建华, 赵忠新, 等. 氟桂利嗪在偏头痛性眩晕预防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临床军医杂志, 2012, 14(4):810-812.
[7]米彦芳, 闫保星, 单子丽. 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性眩晕临床疗效分析.医药论坛杂志, 2012, 3(11):34-35
[8]吴昌明. 苯海拉明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及山莨菪碱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临床医学, 2013, 8(9):89-90.
[9]林新治. 眩晕宁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痰湿内盛型眩晕的疗效观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6(10):50-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93
2015-06-25]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南石医院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