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仲景书析疑四则※

2015-01-23李今庸

中医药通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脉弦少阴脉象

● 李今庸



仲景书析疑四则※

● 李今庸*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析疑

1 少阴脉不至

《伤寒论·平脉法》说:“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按 尸厥病,在医学典籍上,首见于《素问·缪刺论》:“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史记·扁鹊传》记载,扁鹊欲救虢太子之尸厥,谓中庶子曰:“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故此文说“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也。

所谓“少阴脉不至”者,《难经·十四难》说:“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滑伯仁《难经本义》注:“平人之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呼吸定息,脉四至,加之为太过,减之为不及,过与不及,所以为至为损焉”,熊宗立《俗解难经抄》注:“损者不及也,至者太过也,从下渐增于上,曰至,从上渐减于下,曰损。脉之一呼再至,即一息四至,平脉也”。是此文“少阴脉不至”者,非谓其脉不跳动也,而是说其脉跳动不太过也,所谓“脉有损至”之“至”也。其人“尸厥”为可治,故刺“期门”以通心下结血,刺“巨阙”以行胸中宗气也。

2 弦则为减,大则为芤

《伤寒论·辨脉法》说:“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按 此文以“弦”、“减”、“大”、“芤”论述“革脉”之气血改革病机,《伤寒论》、《金匮要略》凡四见,止是根据不同篇章文字稍有增损耳。“脉弦而大”下句其“弦则为减”者,“减”非脉象,声转读“紧”,才是脉象。《玉篇·水部》说:“减,佳斩切。”《广韵·上声·五十三豏》说:减,音“古斩切”,其声转作“紧”,读“居忍切”,是“弦则为减”者,当读“弦则为紧”也。所谓“减则为寒”者,自然是谓“紧则为寒”也。《伤寒论·平脉法》说:“脉有弦紧浮滑沉瀒,此六脉,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成无己注:“风则脉浮,寒则脉紧……”又,“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欬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又:“诸紧为寒……”,成无己注:“紧为阴盛,故为寒”。《伤寒论·辨脉法》说:“寸口脉浮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是“减”读“紧”殆无疑义矣。“脉弦而大”之“大”者,亦非真“大”之脉象,并不像白虎汤证样“洪大”,而是带着虚象之芤脉,《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说:“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夹空,两边实”,小注:“一曰手下无,两傍有”,《玉篇·艸部》说:“芤,苦侯切”。《徐氏脉诀》云:“按之即无,举之来至,两傍实,中央空者,名曰芤”。故曰“大则为芤”,芤脉外实中空,气血损伤,故曰“芤则为虚”。芤脉之“虚”与紧脉之“寒”相合,则导致气血改革,出现“弦”、“减”、“大”、“芤”相聚之脉象,名之曰“革”。《金匮要略·血瘅虚劳病篇》说:“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髪落,脉极虚芤遟,为清谷亡血失精”,治宜“天熊散;“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说:“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3 脚肿如脱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按 此文“脚肿如脱”之“脱”字,读“徒活切”,与“垂”同声,可借为“垂”,而“锤”从“垂”声,故“锤”、“垂”二字例得通假也。是“脱”在此读为“锤”也。《广雅·释器》卷八上说:“锤谓之权”,则“称锤”亦可谓之“权”也。《汉书·律历志》说“权之制”云:“圜而环之,令其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孟康注:“谓为锤之形如环也”,如淳注:“体为肉,孔谓好”,颜师古注:”锤者,称之权也,音直垂反”。王念孙《广雅·释诂》卷三下疏证:“锤之言垂也”,《千金翼方》卷十六第一说:“茵芋酒主新久身体不仁,或垂曵”,“金牙酒主积年八风五注,举身亸曵”。前者茵芋酒方下作“垂曵”后者金牙酒方下则作“亸曵”,是“垂”、“亸”二字可通也。音读为“妥”。《急就篇》卷三说:“铁锤檛杖梲柲杸”,颜师古注:“铁锤,以铁为锤。若今称(尺证反)锤,亦可以击人”,王应麟补注:“《广韵》:“锤……又权也,《文字音义》从垂亦通”。《辞源·石部》说:“砣,秤锤俗称‘砣’。”是历节病关节肿大,呈圆形而似称锤”状,这正是此病之临床特征也。

4 趺蹶

《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篇》说:“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 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按 此文“病趺蹶”之“趺”字,乃“跌”之坏文,当改正之。跌蹶,叠韵字。《说文·足部》说:“跌,踼也”,从足,失声”,踼亦跌也。《方言》卷十三郭璞注“跌”字说:“偃地也”。《说文·足部》:“蹶,偃也,从足厥声”。《广韵·入声·十月》说:“蹶,失脚”,“失脚”则“蹶”也。合言之则曰“跌蹷”。“跌”、“蹷”二字,其义则同,叠词同义也。故《方言》卷五上说:“跌,蹶也”,《广雅·释诂》卷五上说:“跌,蹶也”,蹶、蹷字同,皆从“蹶”释“跌”也。

人之失足倒地,有前仆、后偃之不同,故《尔雅·释言》说:“弊,踣也,偾,僵也”,郭璞注前者说:“前覆”,注后者说:“却偃”也。《太素·经脉厥》说:“足太阳经脉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杨上善注:“后倒曰僵,前倒曰仆”;郝懿行义疏《尔雅·释言》说:“细分之,仆是前覆,僵为却偃”;王念孙《广雅·释诂》疏证说:“对文则偃训为僵,仆训为毙”。是“仆”、“踣”、“弊”、“毙”义为“前覆”即“前倒”也,而“僵”、“偾”义为“却偃”即“后倒”也。今失足跌蹶,其人被伤而未知伤在何条经脉?考《灵枢·经脉篇》说:“膀胱足太阳之脉……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当作“腨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针灸甲乙经》卷三第三十五说:“承筋,一名腨肠,一名直肠,在腨中央陷者中,足太阳脉气所发,禁不可刺……”,是其人失足后倒,误彼尖状物刺伤禁止针刺的“承筋”穴,以致其人走路时,只能向前行走,而不能向后倒退,这是足太阳经脉受伤所导致的,故经文说“此太阳经伤也”。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家中管局人教教育2011年度)

李今庸,男,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资深教授。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原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本刊学术顾问。

湖北中医药大学(430061)

猜你喜欢

脉弦少阴脉象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论少阴“三急下”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