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腹泻疗法治疗培根赛保(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2015-01-23夏吾卓玛加羊洛知
夏吾卓玛 加羊洛知
(1.青海省藏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7;2.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
培根赛保的病因主要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幽门功能失常、胆囊切除以及慢性胆道疾病引起的。现代医学对培根赛保的治疗方法是口服药物和输液治疗,而藏医在1000年前对其已有较成熟而别样的治疗方法,即藏医传统泻治疗法—腹泻疗法。此疗法具有组方合理,用药简便,治疗效果明显等特点。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1)参照藏医《四部医典》的诊断标准拟定:培根赛保具有剑突下疼痛、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不振、反酸、偶有呕吐胆汁,食陈旧酸性饮食偶有腹泻,脉象沉而弱,尿色红黄;(2)参照7 版《内科学》和有关文献拟定:①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②临床症状、体征:腹部饱胀不适、胃灼热,伴有嗳气、反酸、呕吐胆汁、食欲减退及消瘦等现象。如具备以上症状体征者,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符合培根赛保(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患者,观察前服用藏西药各种药物治疗未起作用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治疗45 例,其中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年龄18 ~56 岁,平均36 岁;病史6 个月~12 个月。
1.4 治疗方法:十味首邻丸(每丸0.3g)每次3 粒,共服4次。即服药时间是晚上10 点服第一组药,凌晨1 点服第二组药,凌晨4 点服第三组药,早上7 点服第四组药。一般第一组药服后半小时或1 小时起作用(另药量可按病情加以调整),腹泻次数为7 ~15 次。忌食冷、硬、辣的饮食,注意保暖,15 天内清淡饮食。用1 次为1 个疗程,重者间隔性的用2 ~3 个疗程。
1.5 疗效评价:痊愈:剑突下疼痛、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不振、反酸、偶有呕吐胆汁等体征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临床主症及体征减轻;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2 治疗结果
45 例患者中痊愈39 例,占87%;好转5 例,占11%;未愈1 例,占2%;总有效率98%。疗程最长的间隔性的用2~3 次,最短的用1 次就可以痊愈。
3 典型病例
索某,40 岁,女,藏族,西藏那曲地区人,于2014年6月11日初诊。主要症状为剑突下疼痛,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不振、反酸、偶有呕吐胆汁、食陈旧酸性饮食偶有腹泻,脉象沉而弱,尿色红黄。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用藏医理论分析和通过各项化验检查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处方为:十味首邻丸(每丸0.3g)3 粒,服药时间是晚上10 点服第一组药,凌晨1 点服第二组药,凌晨4 点服第三组药,早上7 点服第四组药,第一组药服后1 小时起作用,腹泻次数为13 次。5 天后复诊,症状明显好转,如剑突下疼痛、饱满感、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症状已基本消失。治疗2 周复查,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4 讨论
培根赛保是指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而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继而引起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胃癌的发生。目前,藏医治疗培根赛保病整体上是通过口服藏药法,效果虽然好,但疗效较慢。藏医腹泻疗法是藏医传统泻治疗法的其中之一,在《四部医典》中对其有明细记载,目前国内外尚无藏医腹泻疗法治疗培根赛保病的临床研究报道。藏药十味首邻丸由大狼毒、白狼毒、诃子、大黄、杂毛、蓝钟花、高山大载、漆树脂等10 种药物组成。适用于胆汁及胰液的流通顺畅及胆汁反流所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从临床疗效分析藏药十味首邻丸对培根赛保(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治愈率很高,值得推广和使用。
[1]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3.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3]藏文21 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藏医泻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