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因分析
2015-01-23邵庆亮
邵庆亮
200例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诱因分析
邵庆亮
目的探讨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诱因。方法选取58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200例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380例初发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200例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380例初发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诱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黄疸;体征主要为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休克及出血征象;并发症主要为局部并发症(胆管炎、胰腺脓肿、肠梗阻及腹水)、全身并发症(呼吸、循环及心肾功能衰竭、败血症);治疗方法主要为控制饮食、胃肠减压、支持疗法、抗菌治疗、抗胰酶疗法及手术切除治疗。预后:治愈68例、显效130例、无效2例。诱因主要为胆囊结石、高脂血症、胆道炎症、酒精摄取过量、饮食不当及胆道蛔虫。结论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以中老年男性作为病发高危群体, 临床特点具有特异性, 及时采取综合性治疗, 患者的预后较好。但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诱因具有多样性, 需对因治疗, 从而减少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风险。
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特点;诱因
胆源性胰腺炎(gallstone pancreatitis, GP)是指胆道在多种炎症因子的作用下, 括约肌水肿、收缩痉挛、出口狭窄或胆道阻塞, 胆汁循环障碍致使胆道内压升高, 在胆道内压大于胰管内压力状态下, 胆汁逆流, 导致胰腺组织受损后, 提高胰酶活性, 引起胰腺局部炎症反应[1,2]。由于GP病因复杂、根治性治疗难度大及GP复发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 导致GP易转化为慢性GP, 显著增加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recurrent gallstone pancreatitis, RGP)发生的风险。通过提高对RGP的诊治水平, 有利于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及对因治疗, 提高对RGP的疗效及改善RGP患者的预后。对此, 为进一步提高对RGP的诊治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RGP的临床特点及诱因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治疗的580例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200例RGP患者, 380例初发性胆源性胰腺炎(OGP)患者。RGP患者, 年龄39.8~72.6岁, 平均年龄(53.8±16.8)岁;男145例、女55例;根据炎症严重程度对RGP进行分级, B级85例、C级79例、D级29例、E级7例。OGP患者, 年龄38.0~71.4岁, 平均年龄(50.2±14.9)岁;男198例、女182例;根据炎症严重程度对OGP进行分级, B级120例、C级138例、D级82例、E级40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RGP患者的临床特点,如年龄、性别、复发率、复发次数、临床表现、体征、并发症、治疗方法及预后;与380例OGP患者诱因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3]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和无效三个等级,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95%, 胰腺影像学检查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减少或消失, 证候积分减少≥30%, 但<95%, 血、尿淀粉酶有下降趋势;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体征仍然存在, 甚至恶化。
2 结果
2.1 RGP的临床特点 RGP患者多为, 男:女比例为29:11;RGP复发次数1~12次、平均复发3次, RGP在GP患者中发生率为34.48%, RGP发生间隔为1.5年内;RGP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黄疸;RGP体征主要为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休克及出血征象;RGP并发症主要为局部并发症(胆管炎、胰腺脓肿、肠梗阻及腹水)、全身并发症(呼吸、循环及心肾功能衰竭、败血症);RGP治疗方法主要为控制饮食、胃肠减压、支持疗法、抗菌治疗、抗胰酶疗法及手术切除治疗;RGP预后:治愈68例、显效130例、无效2例。
2.2 RGP的诱因 RGP诱因主要为胆囊结石、高脂血症、胆道炎症、酒精摄取过量、饮食不当及胆道蛔虫;OGP诱因主要为胆道系统结石、感染;RGP与OGP患者的诱因不同。
3 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RGP病发率具有上升的趋势, 提高对RGP的认识、分析RGP的临床特点及诱因, 有利于降低RGP发生的风险、预防其并发症发生及改善预后[3]。本研究中, 200例RGP患者平均年龄(53.8±16.8)岁, 男女患者比例为29:11;提示中老年男性作为RGP病发高危群体。胡春永等[4]研究指出, RGP发生率为25.6%~38.7%, 与RGP诱因种类及强度呈正相关。RGP复发次数及发生间隔时间具有个体差异性。本文RGP在GP患者中发生率为34.48%, 提示RGP发生的风险较高, 而RGP的继发原因为GP。通过对比RGP与QGP的病发诱因发现, RGP诱因主要为胆囊结石、高脂血症、胆道炎症、酒精摄取过量、饮食不当及胆道蛔虫;提示RGP的诱因具有多样性, 需对因治疗;对于胆囊结石患者需及时行胆囊切除术, 解除胆囊高压及胆道阻塞;对于高脂血症、饮食不当及酒精摄取过量患者需减少食用油腻类食物、减少酒精的摄取量及服用他汀类降脂药, 整体降低患者血甘油三酯的水平;对于胆道炎症或胆道蛔虫患者需进行消炎治疗、抗感染治疗及驱虫治疗。RGP临床表现及体征主要为胃肠道刺激反应、肝胆道功能异常;提示RGP临床特点具有特异性, 可采取控制饮食、胃肠减压、支持疗法、抗菌治疗、抗胰酶疗法及手术切除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 但需及时采取综合性治疗, 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 RGP以中老年男性作为病发高危群体, 临床特点具有特异性, 及时采取综合性治疗, 患者的预后较好;但RGP的诱因具有多样性, 需对因治疗, 从而减少RGP发生的风险。
[1]刘翼, 祝琳.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重庆医学, 2014, 8(9):1047-1048.
[2]温彦丽, 郝婷婷, 戴光荣, 等.急性复发性胰腺炎288例病因分析.陕西医学杂志, 2015, 11(1):68-70.
[3]郑本波, 刘山, 阳勇, 等.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常见病因分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2, 19(10):1102-1104.
[4]胡春永, 郭爱霞.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5):67-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37
2015-06-10]
110016 辽宁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