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性肺炎8例临床病例分析
2015-01-23赵方
赵方
·临床案例·
脂质性肺炎8例临床病例分析
赵方
目的 通过脂质性肺炎临床病例分析, 了解脂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提高诊断水平, 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病理确诊的8例脂质性肺炎患者的病变特征。结果 脂质性肺炎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咯血, 体征无特异性,追问病史均有服用脂质类物质, 影像学发现肺部胸部肿块影、实变影, 部分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 病理学的主要特点为肺泡腔内充满大量泡沫细胞。结论 脂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容易误诊为肺癌等疾病, 病理诊断最终确诊, 详细的病史询问起到关键性作用, 若内科保守治疗无效, 有必要行局部肺叶切除。
脂质性肺炎;泡沫细胞;诊断
脂质性肺炎其本质是一种慢性间质性肺炎, 比较少见的疾病包括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和内源性脂质性肺炎, 以肺泡腔内出现大量含胆固醇脂质微粒的大单核细胞(泡沫细胞), 并以肺纤维化为其病理特征。内源性脂质性肺炎引起的原因较多, 如骨折、肺癌、错构瘤、脂肪瘤、脂肪肉瘤等或者伴发于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部分枝杆菌感染、呼吸衰竭、肺心病、高血钙等。外源性脂质肺炎是指油脂类物质误吸入肺内所致。镜下为肺泡腔及终末支气管腔内充满大量单核细胞即泡沫细胞, 肺泡上皮往往转化为立方上皮。随着病程的发展, 泡沫细胞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 最后病变处肺组织广泛纤维化。
1 临床资料
8例脂质性肺炎患者, 男5例, 女3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4岁, 均有油脂类物质接触史, 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咳嗽、胸痛、血痰、发热, 查体发现病变部位的肺部呼吸音减弱, 叩诊呈浊音, 听诊多有干湿啰音, 影像学检查肺部实变、包块影、淋巴结肿大。
2 病例分析
例1:患者女, 43岁, 因“间断咳嗽、咳痰半年, 发热、咯血1个月”入院。半年前患者受凉后咳嗽、黄白色黏痰,无胸闷气促, 当地医院对症处理, 无明显好转;近1个月来间断发热, 体温波动在37.7~38.3℃, 无明显规律性, 伴咯血,痰中少量鲜红色血丝, 第1次行胸部CT平扫示左下叶外基底段及右中叶内侧段片状实变影, 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邻近胸膜略增厚, 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肿大, 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诊断考虑:双肺炎性病变;抗炎治疗半个月后, 复查胸部CT双肺较前无明显变化,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 病理可见肺泡间隔增宽、肺间质纤维化、可见大量泡沫细胞;病理诊断:(双肺)脂质性肺炎;追问病史获知患者因慢性便秘间歇性睡前服用液体石蜡6年余。
例2:患者男, 52岁, 主因“刺激性干咳1年”就诊,既往“鼻炎”病史,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殊性;胸部CT示右肺下叶背段一不规则肿块, 约2.2 cm×3.5 cm, 密度不均匀, 肿块中心低密度, CT值:27 Hu, 边缘见短毛刺, 于肺门对侧肺野见磨玻璃影及小叶间隔增厚, 肺门及纵膈未见肿大淋巴结, 无胸腔积液。拟诊:右肺占位, 考虑周围性肺癌可能性大。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病理检查见大量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和间质纤维化, 符合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诊断。患者鼻炎经常卧位使用含油性滴鼻剂。
3 讨论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是一种少见的由于吸入或误吸脂肪物质引起的肺炎, 由Laughlen[1]于1925年首先提出。尸检率平均只有1.0%~2.5%[2]。含脂质性物质通常包括动物性的如深海鱼油, 矿物油如凡士林、液体石蜡和植物油等。矿物油通常不引起正常的保护性咳嗽反射和影响黏膜纤毛正常输送功能[3], 使其不易从呼吸道清除。这些油脂类物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后, 抑制支气管壁的纤毛运动系统, 使纤毛失去运动能力, 损伤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脂类物质进入肺泡腔后迅速乳化, 被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进入胞浆内的脂类物质却不能被巨噬细胞溶解掉, 最后巨噬细胞重新释放脂类物质进入肺泡腔内, 脂类物质的存在激发局部细胞调控的炎症反应, 引起局灶性肺炎, 并形成异物性肉芽肿和肺纤维化[4]。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有明确的误服或应用石蜡油等脂类病史后突发肺炎, 依靠胸部薄层CT扫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明确诊断。胸部CT病变多位于肺上叶后段及下叶, 右肺受累较左肺多见, 肺泡实变、磨玻璃样变;CT血管成像征、碎石路征也被认为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密度较常见感染性病变(包括结核) 及肿瘤低, 但常高于脂肪密度, 对诊断有较大提示意义,结合病史及肺泡灌洗及活检可确诊。本病经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5], 以预防为主, 勿用液体石蜡滴鼻和腹泻, 也可用皮质激素治疗, 内源性胆固醇肺炎以手术切为主, 尤其是难与肺癌鉴别的患者, 外源性类脂质肺炎经长期内科治疗无效者, 必要时也应手术治疗。
[1] Laughlen GF.Studies of pneumonia following nasopharyngeal injectionsof oil.Am J Pathol, 1925, 1(4):407.
[2] Baron SE, Haramti LB, Rivera VT.Radiological and clinical findings in acute and chronic exogenous lipid pneumonia.J Thorae Imaging, 2003, 18(4):217-214.
[3] Franquet T, Gimenez A, Roson N, et al.Aspiration diseases: findings, pitfall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Radio Graphies, 2000, 20(3):673-685.
[4] Szabo-Gay O, Benoit N, Doutrellot-Philippon C, et al.Occupational lipid pneumonia induced by cutting fluids exposition.Presse Med, 2011, 40(6):656-659.
[5] 李尚志, 周展骥.内源性脂性肺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81(4):1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22
2015-03-20]
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