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

2015-08-28颜志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3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胆红素

颜志远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 主要是由于机体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 若临床对此患儿不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 很容易造成核黄疸,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1]。本研究为了分析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价值, 特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 女38 例 , 日龄 0~15 d, 平均日龄 (8.45±2.26)d, 体重 2.4~4.8 kg,平均体重为(3.56±0.16)kg。采用双盲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营养支持、保暖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 然后实施间断蓝光照射治疗, 每次照射3~6 h后停止2~4 h后继续照射治疗, 连续间歇性照射3 d。蓝光照射治疗中应注意光源距离患儿45~55 cm, 同时加强对患儿眼睛、会阴、肛门等器官组织的保护。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 剂量1.0 g/kg(患儿体重每千克白蛋白用量1 g),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15~20 ml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总胆汁酸(TBA)以及游离脂肪酸(FFA)和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黄疸消退, TBIL水平下降至85~119 μmol/L, 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后黄疸消退50%以上, TBIL水平下降至119.7~171.0 mmol/L, 临床症状部位缓解为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7.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HS-CRP、TBA、AKP、γ-GT、FFA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清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 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TBIL(μmol/L) HS-CRP(mg/L) TBA(μmol/L) AKP(U/L) γ-GT(U/L) FFA(μmol/L)对照组 40 治疗前 265.42±3.64 29.74±3.12 33.12±3.05 216.42±2.37 142.36±10.34 3842.45±10.61治疗后 154.38±3.24a 16.21±1.0a 14.67±3.10a 161.35±3.65a 95.67±10.42a 3046.44±10.12a观察组 40 治疗前 261.37±3.67 32.14±4.43 33.04±3.26 215.46±3.41 141.72±10.12 3945.12±10.63治疗后 123.65±4.12ab 10.42±3.04ab 7.45±0.46ab 112.36±3.27ab 60.28±10.43ab 2456.47±10.48ab

3 小结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而而引起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巩膜黄疸、皮肤黏膜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表现, 如果不及时给予切实可行的治疗, 将会造成黄疸继续加重, 严重影响患儿的听力、智力等神经系统。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常用的方法之一, 此种技术主要通过采用蓝光照射促使血清胆红素转变为可以溶解物质后通过尿液排出, 达到降低机体内胆红素水平的目的[2]。有学者研究表明[3],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加用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能够进一步促使患儿体内胆红素载体和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稳定结合, 促进其排出体外。本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蓝光照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于晶晶.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儿科药学杂志, 2014(2):26-28.

[2]胡碧环, 赵阳, 何映珊, 等.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1):33-34.

[3]刘烽, 杜燕.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49例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7):63-64.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