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2015-01-23章宽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3期
关键词:细小门静脉胆道

章宽静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章宽静

目的 分析胆道闭锁患儿早期声像图特点, 以提高临床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过手术病理确诊的胆道闭锁患儿肝胆超声表现。结果 本研究64例胆道闭锁患儿, 空腹状态下超声显示胆囊异常16例, 占25.0%, 超声影像显示为患儿的胆囊比较细小, 胆囊腔萎缩, 患儿的胆囊形态多样化、不规则, 胆囊壁增厚, 胆囊的内壁毛糙, 52例患儿的胆总管未查出, 占81.3%, 61例患儿喂奶后, 超声显示患儿胆囊收缩异常, 占95.3%。40例(62.5%)患儿超声显示门静脉肝外胆管区紊乱, 呈条索样高回声, 出现三角形的形状, 两端细小、中间膨大, 即“TC征”。手术中可见, 肝门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增生的纤维组织中可以看到血管, 十二指肠韧带内无胆道结构, 呈条索样改变。54例(84.4%)患儿肝动脉扩张, 直径增粗, 约0.15~0.24 cm, 肝动脉显示率增加, 流速增快, 达到(80.4±29.7)cm/s, 有37例患儿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占57.8%。56例患儿肝脏肿大, 其中, 肝肋下间距>40 mm的患儿54例,占84.4%, 肝脾肿大36例, 占56.3%, 超声主要表现为肝脏回声增密, 回声分布不均匀, 病程长的患儿呈肝脏纤维化表现。腹腔见液性无回声区患儿20例, 占31.3%。结论 超声是诊断胆道闭锁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根据患儿的胆囊形态、收缩功能异常、“TC征”及肝动脉增宽等指标可提高胆道闭锁的诊断准确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 治疗起来比较棘手,临床上容易造成小儿黄疸的发生, 胆道闭锁的病理学特征是肝内胆管炎症及严重的纤维化形成[1]。如果在临床上及早的发现, 大多数患儿在治疗后能够通畅的引流, 血清胆红素能够降低到正常水平[2], 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并给予正规治疗, 则患儿最终会发展成为门静脉高压、肝硬化, 因此胆道闭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给予治疗非常重要。回顾性分析本院超声科2005年3月~2013年12月经过手术病理确诊的64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胆超声表现, 探讨胆道闭锁患儿早期声像图特点, 以提高临床正确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超声科2005年3月~2013年12月经过手术病理确诊的64例胆道闭锁患儿, 男30例, 女34例, 年龄4~120 d, 平均年龄(54±6)d。患儿主要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尿黄、肝脏肿大。

1.2 方法 患儿禁食6 h, 使用Philips iU 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5.0 MHz, 常规扫查腹部重要脏器, 主要检查胆囊窝及第一肝门, 观察胆囊形态、大小, 胆总管有无扩张, 门静脉回声情况, 肝动脉血流参数, 观察肝脏是否肿大, 有无腹水出现等情况, 喂奶后1 h观察胆囊变化。

2 结果

2.1 胆囊显示情况

2.1.1 超声所见 本研究64例胆道闭锁患儿, 空腹状态下超声显示胆囊异常16例, 占25.0%, 具体超声影像显示为患儿的胆囊比较细小, 胆囊腔萎缩, 患儿的胆囊形态多样化、不规则, 胆囊壁增厚, 胆囊的内壁毛糙, 52例患儿的胆总管未查出, 占81.3%, 61例患儿喂奶后, 超声显示患儿胆囊收缩异常, 占95.3%。

2.1.2 腹腔镜所见 患儿胆囊细小萎缩, 成条索样, 未抽出胆汁。

2.2 肝门区胆管结构声像图 40例患儿超声显示门静脉肝外胆管区紊乱, 呈条索样高回声, 出现三角形的形状, 两端细小、中间膨大, 即为TC征。手术中可见, 肝门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增生的纤维组织中可以看到血管, 十二指肠韧带内无胆道结构, 呈条索样改变。

2.3 肝动脉直径和血流 超声显示, 54例(84.4%)患儿肝动脉扩张, 直径增粗, 约0.15~0.24 cm, 肝动脉显示率增加, 流速增快, 达到(80.4±29.7)cm/s, 有37例患儿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占57.8%。

2.4 肝脾大小及腹水情况 56例患儿肝脏肿大, 其中, 肝肋下间距>40 mm的患儿54例, 占84.4%, 肝脾肿大36例,占56.3%, 超声主要表现为肝脏回声增密, 回声分布不均匀,病程长的患儿呈肝脏纤维化表现。腹腔见液性无回声区患儿20例, 占31.3%。

2.5 病理表现 病理表现为肝细胞水样变性、淤胆, 汇管区扩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3 讨论

胆道闭锁的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遗传有关, 诊断起来也比较困难, 能否对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将会影响到患儿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影像学检查在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超声诊断胆道闭锁的准确率达到了95%[3-5], 由于检查操作方便, 对母婴均没有伤害, 成为诊断胆道闭锁的首选方法。胆道闭锁的患儿由于胆囊不发育, 通常胆囊都是萎缩的, 能够抽出白胆汁[6,7]。Kim等[8]最早提出“TC征”, 即门静脉肝外胆管区紊乱, 呈条索样高回声,出现三角形的形状, 两端细小、中间膨大。一般认为, “TC征”对于诊断胆道闭锁有很高的特异性, 诊断价值较高。陈文志[9]研究发现, 19例胆道闭锁患儿中, 18例都发现了“TC征”, 本研究发现40例(62.5%)患儿超声显示“TC征”, 当然也不能仅凭借有无“TC征”来诊断胆道闭锁, 还需要其他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除了上述的“TC征”和胆囊异常之外, 胆道闭锁患儿也有其他超声表现, 例如肝动脉增宽。

有研究显示[3], 胆道闭锁患儿肝动脉内径较正常患儿肝动脉内径明显增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显示, 54例(84.4%)患儿肝动脉扩张, 直径增粗, 约0.15~0.24 cm, 肝动脉显示率增加, 流速增快, 达到(80.4±29.7)cm/s, 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3]。

本研究还发现, 胆道闭锁患儿肝脏肿大较为普遍, 肝肋下间距>40 mm的患儿54例, 占84.4%, 并且患儿常常伴有脾脏肿大(56.3%)和腹水(31.3%)。

综上所述, 胆道闭锁的诊断较为困难, 超声是诊断胆道闭锁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根据患儿的胆囊形态、收缩功能异常、“TC征”及肝动脉增宽等指标可提高胆道闭锁的诊断准确率。

[1] 郑珊, 罗义, 王炜, 等.胆道闭锁肝内外胆系组织病理形态学分析.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7, 2(4):253-258.

[2] Hartley JL, Davenport M, Kelly DA.Biliary atresia.Lancet, 2009, 374(9702):1704-1713.

[3] Humphrey TM, Stringer MD.Biliary atresia:US diagnosis.Radiology, 2007, 244(3):845-851.

[4] Kanegawa K, Akasaka Y, Kitamura E, et al.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biliary atresia in pediatric patients using the“triangular cord”sign versus gallbladder length and contraction.Am J Roentgenol, 2003, 181(5):1387-1390.

[5] 孙颖华, 郑衫, 钱蔷英.超声检查在胆道闭锁鉴别诊断中的运用价值.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8, 7(4):3-6.

[6] 董蓓.小儿肝胆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87-288.

[7] Tan Kendrick AP, Phua KB, Ooi BC, et al.Biliary atresia:making the diagnosis by the gallbladder ghosttriad.Pediatr Radiol, 2003, 33(5):311-315.

[8] Kim WS, Cheon JE, Youn BJ, et al.Hepatic arterial diameter measured with US: adjunct for US diagnosis of biliary atresia.Radiology, 2007, 245(2):549-555.

[9] 陈文志.高频超声诊断胆道闭锁的临床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 8(12):743-7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062

2015-03-27]

473000 南阳市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超声科

猜你喜欢

细小门静脉胆道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犬细小病毒病(CPV)的诊断与治疗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DSA 表现及介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