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

2015-01-23唐少燕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耳病猪群病猪

唐少燕

(山东省莱西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266600)

浅谈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

唐少燕

(山东省莱西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266600)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免疫抑制疾病,由于发病后部分病猪耳部及躯体末端皮肤有发绀现象,故称为 “蓝耳病”。该病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所引起,可导致孕猪流产、死胎、早产,仔猪呼吸困难,育肥猪呼吸异常,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1 流行特点

猪蓝耳病以病猪、康复猪和健康带毒猪为主要传染源,有研究发现引发本病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可在康复猪体内存留6个月以上并向外排毒,此外该病毒还可经粪便、尿液、鼻分泌物等途径排出体外,经猪体接触、空气、交配或胎盘等途径传播。气温较高、气候变化剧烈、养殖环境不良或饲养密度大时均有可能引发猪蓝耳病,该病的主要流行特点如下: (1)病情日益严重,临床症状及其表现日趋复杂; (2)猪群多见隐性及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日益普遍,带毒时间长; (3)免疫抑制,易继发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或沙门氏菌病等,会对猪瘟疫苗等接种的免疫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4)仔猪发病后死亡率较高且呈增长趋势; (5)混合感染日益普遍,防治形势严峻。

2 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发病后,母猪、仔猪和育成猪均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但具体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母猪常有精神沉郁、发热、食欲减退、嗜睡、呼吸困难等症状,妊娠后期流产率较高,易产弱胎、死胎或出现早产,仔猪存活率远低于健康猪,部分病猪耳部及腹部发紫,出现皮肤发红、血斑等现象,股内侧皮肤发红、丘疹、血斑等,部分病猪可发生腹泻。1月龄以内仔猪是最易感染的群体,发病后体温可升至41℃以上,多呈腹式呼吸,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基本废绝,共济失调,皮肤发病并有出血斑点和斑块,后躯与股内侧皮肤可见淤血、血斑和丘疹,初期粪便干硬成球并附有粘性附着物,之后发展为顽固性腹泻,病猪眼睑水肿、眼神无光,小公猪的死亡率可达90%以上。育成猪反复高烧和高热,沉郁嗜睡,耳、腹等部皮肤发红,腹式呼吸且呼吸困难,食欲下降或废绝,与仔猪一样均出现后肢麻痹、共济失调、全身皮肤发红、眼睑水肿、后躯与股内侧皮肤发红并有淤血、血斑和严重丘疹等情况,此外,猪发病后易继发猪瘟、大肠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或副伤寒等,症状更为复杂,死亡率较高。

3 综合防治

3.1 控制病原传入

为有效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控制病原传入,应在确保饲养人员稳定的基础上防止外来人员进入猪群,坚持自繁自养;应加强检疫,严禁从疫区内引入猪群;从非疫区引入猪群前应加强检测,防止带毒猪与易感猪群接触,此外还应隔离检疫1个月左右,并实施疫苗预防接种,之后才能混群饲养。

3.2 加强饲养管理

由于本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病毒,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进行严格消毒,减少病原体污染,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同时还应加强饲养管理,适当控制饲养密度,防止因密度过大导致病原体污染增加,努力控制外来病原体污染,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及其他污物,确保猪舍干爽、清洁,改善猪舍的采光及通风条件,做到温湿度适宜,为猪群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3.3 免疫接种

科学免疫是防治本病的最有效途径,养猪场应严格按要求对猪群实施免疫,其中23~25日龄的仔猪应接种一次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母猪应分别于配种前和产前1个月接种1次灭活疫苗,种公猪则每隔3个月接种1次。免疫接种时应做好消毒工作,做到针头专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此外,免疫后应行免疫抗体监测,然后据此适时免疫或强化免疫,以提高免疫质量。

3.4 药物预防和治疗

在兽医指导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类药物,制订合理的药物预防及治疗方案,以预防细菌性感染,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治疗时可采用复方黄芪病毒散和复方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同时实施对症治疗,以防继发感染。

猜你喜欢

耳病猪群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群中暑咋预防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