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2015-01-23贡志英湖北省枣阳市畜牧兽医局441200
贡志英(湖北省枣阳市畜牧兽医局 441200)
猪丹毒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贡志英(湖北省枣阳市畜牧兽医局 441200)
重点阐述了猪丹毒病原、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与综合防治技术要点,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依据。
猪丹毒;综合防治;技术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所致的急性、高热性传染病,典型特征为体温升高至42℃,并有皮肤疹块,若治疗不及时,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经过多年的疾病研究防控后,该疾病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来,因未对该疾病引起重视,又呈现出复发与流行趋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该疾病,找出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意义重大。
1 病原
猪丹毒病原属于丹毒丝菌红斑丹毒丝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小杆菌。猪丹毒杆菌两端钝圆,约0.2~0.4×0.8~2.5μm,未形成荚膜与芽孢,无运动性,在pH值为6.7~9.2的环境下即可生长,最适宜pH值为7.2~7.6,生长适温为5~42℃,最佳生长温度为30~37℃。
2 流行病学特征
该病多发于猪,但人与其他动物也可感染该病,多表现为亚急性疹块型与急性败血症,2~6月幼猪最易感染该疾病,传染源主要是隐形带菌猪、病猪、吸血昆虫、康复猪等,多是通过空气感染、近距离接触或飞沫传染,天气骤变、养殖密度过高、卫生条件差等多因素均会加重病情,增加发病率。该疾病的潜伏期为3~5d,最短约1d,最长约7~9d。
3 实验室检查
3.1 动物接种
把病料制作成悬液,并经皮下注射接种0.5ml给鸽子,病料接种结束4d后死亡,取出鸽子心、肝、肾、血等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3.2 细菌学检查
急性猪丹毒应取病猪的肾、肝、疹块部血液或渗出物,慢性型则应取关节液进行涂片,展开革兰氏染色镜检,能见革兰氏阳性,且有细长的小杆菌落蠕动。
3.3 细菌培养
把收集好的新鲜病料直接接种在血液培养基中,并将其置放于37℃恒温箱中24h,能见针尖大小的、圆形的、灰色透明的菌落[1]。
4 猪丹毒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4.1 科学饲养管理
猪舍应取干燥、清洁卫生、自然通风、冬暖夏凉之处,不可喂食变质发霉食物,所喂养的饲料需营养全面,配比合理,不可使用已经污染的蛋白质饲料,强化猪舍管理,猪舍应经常通风,避免高温高湿,保证猪舍干净、清洁。已患病病猪要及时隔离,死亡病猪要集中销毁。
4.2 药物治疗
使用青霉素G钾,病猪1.5万国际单位/kg,间隔8h,临床猪舍1次,待病情稳定后,使用穿心莲注射液。亚急性猪丹毒,大猪肌注 10~20ml,2~3次/d,连续使用 2~3d,体温正常,食欲恢复后,即可重新补充注射1次,以免复发。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使用青绿饲料。使用青霉素不产生拮抗作用的,可使用氨苄西林,肌注,20mg/kg。也可用复方磺胺嘧啶钠,10~20ml/头,第一次可增加药物用量,小猪则应酌情减少用量,促其早日康复[2]。
4.3 预防免疫
育肥猪60日龄应使用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疫苗或猪三联苗免疫1次,而母猪与种公猪则应使用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疫苗2次免疫。
4.4 定期消毒
做好猪舍消毒工作,发现有患病病猪则应对墙壁、门、地面、窗等进行消毒1次/d,连续消毒1周。消毒时先用清水清洗,再用2%的煤酚皂溶液彻底消毒,猪舍内的垫草要及时更换。饮水消毒则可使用1:1500的聚维酮碘溶液。
4.5 清除鼠、吸血昆虫
养猪场中应每季度灭鼠1次,并杀灭苍蝇、蚊虫、虱等多种吸血类昆虫,夏秋季为吸血类昆虫的多发季节,一定要做好积水沟等处的污物处理工作,定期清楚垃圾,铲除杂草,彻底破坏吸血类昆虫滋生地,并使用1:50百虫杀溶液或0.05%蚊蝇净喷洒,效果显著。
总之,猪的养殖可为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在养殖过程中还应始终本着“养重于防、防重在治”原则,科学饲养管理,防治结合,做好免疫工作,才能减少猪丹毒发生率与死亡率,更利于养猪业的发展。
[1]孙跃进.猪丹毒的症状与防治[J].农技服务,2011(6):818-819.
[2]董飞,丁永龙,方占海,等.由2例猪丹毒病引发的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1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