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学术思想与临床运用探讨※
2015-01-23唐娜娜邹国辉黄小燕刘中勇
● 唐娜娜 邹国辉 黄小燕 刘中勇▲
从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学术思想与临床运用探讨※
● 唐娜娜1邹国辉2黄小燕3刘中勇2▲
浊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可以引发多种的疾病,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从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有湿浊、脂浊、痰浊、瘀浊等致病因素。现对其辨证体系进行探讨。
浊邪 动脉粥样硬化 学术思想 临床运用
笔者将浊的理论内涵与治法已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根据对浊邪的理论认识与治疗心得,已撰写了《关于浊的理论探析》[1]、《治浊方法探析》[2]等文。
近些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严重困扰着人们,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这些疾病的发生与浊邪密切相关。本文立足于浊的理论,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旨在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辨证治疗体系。
1 从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学术思想
动脉粥样硬化之所以在我国医学界成为一个越来越受瞩目的重要命题,这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改善,活动的减少是密不可分的,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从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认为主要有湿浊、脂浊、瘀浊、痰浊等致病因素。
1.1 湿浊困阻 湿邪重浊黏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活动,积湿可成浊,即为湿浊。湿浊相对湿邪更加稠厚浓重、胶结浑浊,湿相对易化而浊尤其难除,湿浊往往是湿邪的进一步的发展。湿浊困阻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其主症见: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次症见:微恶寒,胸闷气短,心悸,口渴不欲饮,或有午后发热苔白厚腻,脉弦细或濡。湿浊困久,往往兼有热,但本证型湿浊重于热。
1.2 脂浊壅盛 适宜的膏脂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为人体所必需。但是,当进食膏脂营养过剩,损伤脾胃,不能完全被运化输布,代谢异常停聚体内,导致体脂过剩,则为病理脂浊,又可称膏浊。脂浊壅盛所致动脉粥样硬化,主症见:倦怠乏力,肢体困重,头晕目眩,行动迟缓;次症:心悸气短、体沉乏力,形体大多偏胖(向心型),体宽脂厚,胃口虽较好,但胸腹胀满(胃强脾弱);舌脉:舌质胖大,边有齿痕,苔浊腻或自滑,脉缓无力。
1.3 瘀浊阻脉 当瘀血日久不去,与痰浊、湿浊等浊邪胶结凝聚,严重阻碍新血生成或导致各脏腑功能障碍时,则进展为瘀浊。瘀浊阻脉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主症见:心慌心悸,甚至胸闷胸痛,痛有定处,入夜为甚;次症:心胸阻塞不舒,怔忡不宁,面色晦暗,唇青紫,或者皮下有瘀斑;舌脉:舌质暗,舌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迂曲,苔薄,脉弦涩或结代。
1.4 痰浊闭阻 痰浊是痰一步发展,时间长、性质混浊不清、病势缠绵难愈、程度加深。痰浊闭阻所致动脉粥样硬化,主症:纳呆脘胀,心胸满闷不舒;次症:口黏乏味,头身困重,痰多;舌脉:舌质淡,苔浊腻或自滑,脉滑或数。
2 辨证论治
根据刘中勇教授30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各种浊邪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总结出以下治疗方案。
2.1 湿浊困阻证 治疗湿浊困阻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当利湿解困,调畅气机,自拟利湿行气化浊方。药用: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薏苡仁20克、法半夏10克、厚朴10克、通草10克,竹叶10克,滑石15克,茯苓20克,苍白术各10克等。
肺为水上之源,脾主运化水液,肾为水下之源,治疗湿浊当着眼于肺脾肾三脏的特性。主方为三仁汤,杏仁宣上焦肺气,气化则湿浊亦化;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苡仁可以疏导下焦,使湿浊从小便而去。三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使湿浊从三焦分消。另外加用半夏、厚朴行气化浊;通草、竹叶甘淡渗湿;滑石甘寒,清热利湿。
湿浊是湿的进一步发展,脾喜燥恶湿,湿浊最易困脾,故在三仁汤主方的基础上加用了茯苓、苍白二术,燥湿健脾渗湿以加强化浊之力。
2.2 脂浊壅盛证 治疗脂浊壅盛证动脉粥样硬化,当健运脾气、调脂运浊,自拟健脾运浊调脂方。药用: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砂仁6克,木香10克,荷叶10克,决明子10克,北山楂20克,苡仁20克,白扁豆10克,桃仁10克等。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功在益气健脾和胃,补气药与行气药相配,使补气而不滞气,有助消除脂浊的停留,促进脾胃的运化。据《本草纲目》记载:“荷叶服之,令人瘦劣”、“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淤血,消肿痛,发痘疮。”荷叶既是食品,又是药品。2010 版《中国药典》记载,荷叶性平,味苦,归肝、脾、胃经,具有清暑化湿、凉血止血等功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荷叶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如:降脂减肥、抗氧化、抗衰老、抑菌等。决明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保肝及抑菌等活性,同时又可作为食品和保健饮科的良好原料,是国家卫生部门公布的药食同源的中药品种之一。二药在本方调脂中起主要作用。
脂浊病人大多嗜食肥甘厚腻之品,山楂有降压、调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临床,山楂还有活血化瘀、消食等作用,对脂浊病人有较好疗效;薏苡仁健脾渗湿,二药对治疗脂浊有良好疗效。白扁豆健脾和中,桃仁活血化瘀化痰,此二药起辅助健脾运浊调脂之功。 关于本方的研究已申报成功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专项课题等。
2.3 瘀浊阻脉证 治疗瘀浊阻脉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当活血散结、调肝通脉,自拟调肝活血化浊通脉方。药用: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川芎15克,赤白芍各10克,天麻10克,益母草10克,荷叶10克,田七粉6克,丹皮10克,冬桑叶10克等。
本方以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散结。笔者认为,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又主疏泄,离经之血即为瘀血,在治疗本证时,常加用入肝经的药,如白芍养血通经、柔肝止痛,有养肝阴,调肝气,平肝阳,缓急止痛之效。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也入肝经,善走血分,能清肝火。二药合用,清肝、柔肝,又调肝气,肝气和,则血有所藏,可防止进一步出血。肝为将军之官,肝阳易亢于上,天麻可平抑肝阳,入肝经,助血以藏;冬桑叶平肝明目,可疏散风热;二药皆入肝经,笔者认为瘀浊是瘀血与其他浊邪相互胶结而成,程度比较深,病程比较长,然而,瘀浊时间久了常有蕴而化热之趋势,故在选药时,加入肝经,且性质偏凉的药品,兼清里热。益母草活血通经;荷叶散瘀血,消肿痛,发痘疮;田七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化瘀血而又不伤新血;牡丹皮凉血活血散血;这些药皆入肝经,且有散瘀浊的作用。
另外,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本证型后期,往往会出现肾虚的现象。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瘀浊阻脉,久病及肾。本证型除瘀浊的临床表现,还兼有肾虚(常为阴精的亏虚)之状: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盗汗,遗精,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沉细数等。笔者创用补肾活血利浊方,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药用:生熟地各16克,山萸肉16克,淮山16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茯苓12克,田七粉6克,红景天6克,水蛭3克。功在补肾填精,活血利浊,使肾有精可藏,瘀去而浊消。
2.4 痰浊闭阻证 治疗痰浊闭阻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当健脾运浊,行气涤痰,自拟健脾涤痰运浊方。药用: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胆南星10克,枳实10克,茯苓20克,苍白术各15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竹茹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等。本方为涤痰汤加减而成,功在健脾燥湿化痰,行气荡涤浊邪。
3 讨论与展望
我们认为,湿浊致病,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痰浊致病,病位主要在肺脾;瘀浊致病,主要在肝脾心;脂浊致病,主要在脾。总体来讲,都与脾气虚关系密切,故各个治疗过程中,皆应注意健脾这一环节。
今后我们将做以下思考:其一,收集病例,从循证医学方面,进行荟萃分析,寻求客观的依据,每个证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普伐他汀片、阿司匹林片等,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片者给予氯匹格雷);治疗组给予同对照组药物治疗,并施以治浊中药。通过中医证候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血液流变学、血脂系列等相关检查,治疗前后各查一次,观察分析中医、西医疗效,并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进一步完善该治疗方案。其二,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申报较高层次的课题,做相关基础研究,明确浊之病理实质。
我们力争通过拟定从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的规范方案,使得各类浊邪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并加以推广运用,使广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获得简廉有效治疗,中医药治疗比重增加,体现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特色。
[1]唐娜娜,李 林,骆始华,等.关于浊的理论探析[J].中医药通报,2014,13(6):28-29.
[2]唐娜娜,李 林,骆始华,等.治浊方法探析[J].中医药通报,2015,14(1):37-39.
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项目)(No.201355BBG70002)
1.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330025);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330004)
▲通讯作者 刘中勇,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西省名中医。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E-mail:lzyongmai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