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与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
2015-01-23廖森泰
廖森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10)
海上丝绸之路与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
廖森泰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10)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因它最早运送的主要货物是丝绸而得名。叙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催生珠江三角州“桑基鱼塘”的背景和“桑基鱼塘”变迁的历史,即至明清时期,由于政府关闭了泉州、宁波、漳州等港口,使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外贸商港,加上国际市场对生丝需求的增加,丝价上升,蚕丝业经济效益高,从而催生了珠江三角州的“桑基鱼塘”,并自明末清初起在广东省盛行了400多年,支撑了珠江三角州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土地、劳动力紧缺和大气污染影响养蚕,珠江三角州的“桑基鱼塘”逐渐消失。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提出利用桑树的生态功能,蚕桑资源的食用、药用、饲料用和文化旅游等多种价值,多元化开发蚕桑产业的理念,复兴“桑基鱼塘”,构建新生态农业基地,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桑基鱼塘”;历史变迁;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复兴
党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对茧丝绸产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如何借助这一机遇,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上来,是蚕桑茧丝绸同行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地位。在它的推动下,明清时期催生了世界闻名的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桑基鱼塘”也经历了兴衰变迁的过程。时至今日,珠三角的“桑基鱼塘”产业形态已不存在,但随着蚕桑多元化利用技术的创新,充分利用蚕桑资源的多种功能,完全可以复兴“桑基鱼塘”,构建新的蚕桑生态循环产业。本文对海上丝绸之路和珠三角“桑基鱼塘”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重点阐述利用蚕桑多元化技术复兴“桑基鱼塘”的思考和实践,旨在为发展生态蚕桑产业提供参考。
1 海上丝绸之路催生了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秦汉时期已成雏形,当时中国就与南海诸国已有接触。海上通道在隋唐时期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仍是丝绸;所以,后世就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通道叫做海上丝绸之路[1]。
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广州、宁波,还有一些支线港。嘉靖元年(1522年),明朝政府闭关锁国,关闭了泉州、宁波两大贸易港口,全国外贸中心转移到广州,广州港的丝织品外销量大大增加,极大地刺激了广东省蚕桑生产的发展。除丝绸品外,广东省的生丝也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开始输往国外。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政府又关闭了漳州、定海和云台山等外贸商港,使广州港成为全国唯一的外贸商港。
由于国际市场对生丝需求的增加,使得丝价上升。种植水稻已远远比不上栽桑养蚕缫丝赚钱,于是珠三角的农民纷纷“弃田筑塘,废稻种桑”,原有的果基鱼塘也改种桑树,催生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2]。
2 “桑基鱼塘”的特点及历史变迁
2.1 “桑基鱼塘”的模式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创造的一种高效利用土地的农业人工生态系统。它的模式是深挖鱼塘、垫高塘基、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栽桑的农业物质循环高效的利用模式。
2.2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优点
“桑基鱼塘”有三大优点:一是物质循环零废料利用。桑叶养蚕所产生的蚕粪用于鱼塘养鱼,鱼的粪便经微生物发酵成塘泥,而塘泥又成为栽桑的优质有机肥,成功地解决了农业废弃物的污染,综合利用蚕桑资源变废为宝。二是土地利用率高。塘基一般是以“基五水五”或“基四水六”、“基六水四”为主;这种模式能合理利用土地,既养蚕又养鱼,效益很高,其经济收入是当时种植水稻的10倍之多。三是兼具水利与农业的功能。珠三角地势低洼,水患严重,而挖塘筑基即可以蓄水,又可以养鱼,塘基种桑养蚕,是一种兼具水利和高效农业的独特土地利用模式。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桑基鱼塘”被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最佳生态系统”[3]。
2.3 “桑基鱼塘”的历史变迁
“桑基鱼塘”自明末清初起,在广东省盛行了400多年,支撑了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蚕桑产业劳动用工紧缺和比较效益较低、土地资源渐少和大气污染影响养蚕等原因,使“桑基鱼塘”逐渐消失,农民将塘基改种水果、花卉、蔬菜和鱼草等。
3 复兴“桑基鱼塘”的机遇
纵观历史,“桑基鱼塘”兴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和社会功能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的健康需求,科技对蚕桑新功能的挖掘利用是复兴“桑基鱼塘”的机遇。
3.1 蚕桑的食药用功能
自古以来桑树的叶、果、根(白皮)就有食用和药用的习惯。《本草纲目》[4]、《神农本草经》[5]等都把桑树各部分的药用功能载入书中。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也把桑叶、桑椹列为食药兼用材料,桑白皮一直就是中药材。现代科技发现,桑树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它含有独特的多羟基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黄酮类物质有抑菌抗病毒的功能,是中药凉茶的主要原料;蚕蛹、蚕蛾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丰富,具有营养滋补、固本培元的作用[6]。蚕桑深加工系列产品非常适合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
3.2 蚕桑资源卓越的饲料功能
桑树的蛋白质含量高,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耐采伐,生物产量大,非常适合作为动物养殖饲料的开发。桑叶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在养鸡、养猪业上都有应用,用桑叶粉作为饲料养猪和鸡等动物,可有效改善其肉质,减少脂肪,提高免疫力,而且排出的粪便臭味小[7]。蚕蛹富含蛋白质并含有大量人体所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所以在食品、饲料、医药、轻工业等方面都有应用;特别是蚕蛹经微生物发酵处理后,能生产蛹肽蛋白和饲料,其营养丰富,诱食效果好,能提高动物免疫力[8-9]。蚕沙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畜禽饲料,是传统的草鱼饲料,因此饲养优质的草食鱼类效果良好;蚕沙可以提取叶绿素、叶黄素、叶蛋白、类胡萝卜素、果胶等化工原料;蚕沙发酵后是很好的有机肥料[10]。蚕桑资源的饲料性能,适应了目前社会对优质肉和改善养殖环境的需求。
3.3 桑树的枝条可以做生物质材料
用桑枝屑作为主要培养料替代品的食用菌培养基,逐渐成为我国食用菌生产中重要的培养基之一[11-12]。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因为成本低,食用菌品质好,已被广泛推广应用[13-14]。利用桑枝条经加工发酵可作为花卉栽培的基质,桑枝条还可以加工成重组木和地板,桑枝皮纤维可作为造纸和织物的原材料[15-17]。
3.4 桑树的生态功能
由于桑树适应性强,长势旺盛,适合用来进行生态开发。全国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生态桑模式,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种桑养地、种桑养畜、种桑养人和种桑养蚕”相结合的模式;华东和西南蚕区实施桑园立体种养提高土地效益,总结出桑园种菜、桑园养鸡等多种立体利用模式。在保护生态方面,有西北的沙漠种桑、长江三峡石坝和水库消落带种桑、东北森林生态经济桑等多种形式[18-20]。
3.5 采摘桑椹等旅游休闲农家乐的兴起
桑树还具有良好的旅游休闲功能,专门种植果桑可用于采摘食用[21-22]。桑椹营养丰富,口感极佳,可筛选不同收获期的果桑品种,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建设桑椹采摘园,目前桑椹采摘活动在珠三角已逐渐兴起。
4 积极投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复兴“桑基鱼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广东丝绸产业和珠三角桑基鱼塘发展的历史,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息息相关。现在的珠江三角洲,虽然“桑”已不在,但塘基仍存。根据已有的技术和目前社会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蚕桑多元化利用技术,复兴“桑基鱼塘”,构建“桑基鱼塘”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在我国大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我们要利用蚕桑丝绸产业和科技的优势,积极投身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去。
4.1 食药用桑叶和动物饲料开发
塘基种桑,桑树的嫩芽叶可以用作鲜叶蔬菜应用,也可制成桑叶茶、脱水桑叶菜,老桑叶、桑枝和桑根皮可作煲汤材料。桑椹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桑椹汁和桑椹酒。
4.2 动物养殖利用
利用塘基种植桑树的老桑叶及嫩枝条烘干打粉或发酵处理,可作为猪、鸡、鹅、羊的饲料。桑叶还可以用作养田螺,田螺又可作为甲鱼的饲料。与此相关,蚕蛹、蚕沙可作为高档水产鱼类(鱼、乌龟等)的高档蛋白饲料。
4.3 旅游和美食
塘基种植果桑,可供四季采摘;利用鱼塘开展垂钓、游泳(人鱼共游)、划船、捉鱼表演等活动;还可开展养殖蚕宝宝体验;在塘基建设蚕桑养生农庄,品尝蚕桑美食,建设“桑基鱼塘”博物馆,开展科普旅游活动,既能传承文化又可增长见识;开设蚕桑科技产品展销,让游客在游乐和美食之余,购买特色蚕桑产品回家“养生”。
“桑基鱼塘”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目前已在珠江三角洲进行实践探索,建设了广州花都宝桑园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南海渔耕粤韵“桑基鱼塘”科普休闲基地和顺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桑基鱼塘”功能区,还正在策划申报以“桑基鱼塘”为特色的塘基农业国家重要文化遗产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的复兴可成为我国南方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丝绸科技文化和生态农业交流的平台和窗口,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出我们的贡献。
[1]毛铿祖.广东丝绸生产、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J].广东蚕业,2001,35(4):1-5.
[2]黄世瑞.广东对外开放史上蚕丝业的兴衰及其经验教训[J].农业考古,1996,(3):202-206.
[3]黄世瑞.岭南蚕业的起源及其技术发展[J].学术研究,1997,(10):49-50.
[4]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吴善,孙影衍,孙冯翼.神农本草经[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6]诸德建,赵德蕴,陆琤琤.蚕沙养鱼的饲料价值应用试验[J].江苏蚕业,1988,20(2):33-34.
[7]吴萍,李龙.桑树用作畜禽饲料的开发前景[J].中国蚕业,2006,27(3):91-93.
[8]杨吉园,叶明强,邝哲师,等.饲料用蚕蛹的加工技术及其在畜牧水产业中的应用[J].中国蚕业,2009,30(3):11-13.
[9]王希娥,邝哲师,杨金波,等.蚕蛹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蚕业,2008,29(3):7-10.
[10]杨海霞,朱祥瑞,房泽民.蚕沙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蚕桑通报,2002,33(3):9-12.
[11]王赞敏,杜适普,闰红,等.桑枝屑袋栽黑木耳实验[J].北方蚕业,2005,26(3):54.
[12]郁昊,宋小宁,冯谦,等.桑枝食用菌培养基加工设备控制系统设计[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36(5):62-65.
[13]夏春雨,廖森泰,刘学铭.桑枝栽培食用菌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J].中国蚕业,2009,30(3):14-17.
[14]弈红,张慧珍.桑枝屑栽培平菇的技术探讨[J].中国蚕业,2004,25(8):75-76.
[15]费建明,占鹏飞,李玉峰,等.桑枝地板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J].中国蚕业,2009,30(3):64-67.
[16]杨逸文,肖丽.桑枝条破碎调直去皮机的研发与推广[J].中国蚕业,2008,29(3):45-46.
[17]陈祥平,方佳,李乔兰,等.桑皮纤维及其纺织品开发研究[J].丝绸,2013,(12):1-6.
[18]刘刚,黄安家,佟万红.桑枝的营养功能成分及其综合利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114-117.
[19]秦俭,何宁佳,黄先智.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发展[J].蚕业科学,2010,36(6):984-989.
[20]封槐松,李建琴.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的意义、现状与对策[J].中国蚕业,2015,36(3):1-6.
[21]姚丽萍,杜伟.论蒙自市发展果桑产业的可行性及对策[J].中国蚕业,2015,36(2):66-68.
[22]朱军林,王小明,马伟林.果桑与旅游结合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8,29(1):56-57.
[S88-9]
C
1007-0982(2015)04-0020-03
2015-08-27;接受日期:2015-09-16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40306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22)。
廖森泰(1962—),男,广东佛山,硕士,研究员。
Tel:020-87596248,E⁃mail:liao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