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新入职护士在静脉输液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5-01-23刘玉婷
刘玉婷
儿科新入职护士在静脉输液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刘玉婷
目的分析与探讨儿科新入职护理人员静脉输液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方法30名新入职护士, 依照护理部所制订的《护理技巧评分标准与操作规程》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展开静脉输液操作考核。结果25次病情评估不全面;21次查对不准确﹑不全面;18次操作不熟练﹑基本功不扎实;15次操作期间缺乏关心与治疗性沟通;13次健康宣教缺乏针对性;12次具有较为薄弱的无菌观念;10次调节滴速方法错误;8次一次穿刺失败。结论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 操作不规范, 患儿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等因素, 导致儿科新入职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中出现问题, 所以应该不断加强新入职护士临床静脉输液水平,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以确保新入职护士逐渐步入工作正轨。
儿科;新入职护士;静脉输液;问题;对策
护理技能中静脉输液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基础的操作, 静脉输液一方面受到穿刺技巧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可以依照患儿实际情况, 为其提供个体化﹑正确的输液方式。但是, 儿科患儿通常不会自主配合, 而且易哭易动, 因此给儿科患儿静脉输液具有较大难度与较低穿刺成功率。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儿科新入职护理人员静脉输液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选取30名新入职护士,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静脉输液工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0名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工作的新入职护士, 每名护士每月为患儿静脉穿刺75次,穿刺总数4503次, 成功率平均为91.0%, 其中男2308例, 女2195例, 年龄1个月~12岁。
1.2 方法 依照护理部所制订的《护理技巧评分标准与操作规程》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展开静脉输液操作考核,共100分, 内容有:①操作前准备:10分;②患儿药物情况评估:8分;③健康教育:4分;④操作过程:54分;⑤总体评分:20分;⑥操作后处置:4分;成绩>85分为合格。由护理部专项工作者统一监考, 统一集中评分, 考试前30 d向参考者发出通知。
2 结果
新入职护士考核期间, 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为:25次病情评估不全面, 占83.3%;21次查对不准确﹑不全面, 占70.0%;18次操作不熟练﹑基本功不扎实, 占60.0%;15次操作期间缺乏关心与治疗性沟通, 占50.0%;13次健康宣教缺乏针对性, 占43.3%;12次具有较为薄弱的无菌观念, 占40.0%;10次调节滴速方法错误, 占33.3%;8次一次穿刺失败, 占26.7%。在护理评分方面, 7例新入职护士分组<85分, 23例护士分值>85分, 新入职护士评分合格率为76.70%。
3 讨论
3.1 儿科新入职护士静脉输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要包括:①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 团队合作意识和患者沟通能力不佳, 致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高, 引发一系列护理风险事件或护患纠纷。②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因专业技术不足或工作疏忽怠慢, 在患儿进行治疗时, 操作不合理或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1]。如未了解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穿刺位置消毒后未及时进针等情况, 均会依法相应的护理风险。③因护理人员巡察次数较少, 加上患儿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 患儿家属对输液相关知识了解较少, 经常出现针头移位或针头穿破血管引发肿痛的情况[2]。同时, 护理人员巡察次数过少不能及时进行换药, 可能出现静脉回血的情况加大患儿的疼痛。④医院部分护理人员因临床经验不足或专业知识交叉, 出现违反配伍禁忌的原则, 致使药物出现化学反应, 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 并可能耽误患者的治疗。
3.2 儿科新入职护士静脉输液问题解决对策
3.2.1 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要建立完善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对护理风险﹑检查﹑医嘱等各个方面进行管理, 每周召开一次会议, 总结本科室出现的问题, 并针对相应的护理提出合理的改善对策。同时, 医院可以为护理人员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 加强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认识度, 提升专业化知识的掌握率, 确保患儿输液安全﹑有效的展开。
3.2.2 药物护理措施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药物的作用确定输液的速度, 特别是氨茶碱﹑利其丁﹑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进行静脉滴注时, 严格按照医嘱控制滴注速度。同时, 护理人员要告知家长不得随意调整滴速, 防止引发不良反应, 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3]。医护人员对药物配伍存在疑问, 要及时与药房人员沟通﹑交流, 确保药物配伍的准确性。
3.2.3 心理护理 当患儿出现哭闹情况, 导致家属的情绪更加急躁﹑焦虑, 因此, 护理人员要站在家长的立场考虑问题,主动积极的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缓解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 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同时, 进行穿刺操作时, 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 减轻患儿的疼痛。
3.2.4 落实健康宣教工作 通常医院新入职护士药物知识与专科理论未能熟悉掌握, 没有依照个案实施针对性健康宣教, 因此, 在儿科静脉输液中, 应该将高年资护理人员与导师才能充分发挥, 以起到传帮带作用。鼓励新入职护士多与患者交流, 尽可能使用与个性化相符合﹑通俗的语言, 认真向患儿家属说明静脉输液要求与并发症。此外, 新入职护理人员还应该继续学习与参加专科继续教育, 使其专科知识得以不断丰富, 以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依照患儿实际情况加强知识健康宣教工作。
[1]王彦利, 孙素亚. 提高儿科新入职护士静脉输液穿刺技术的管理对策//2014年河南省第三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培训班暨第四届PICC临床应用高级研讨班论文集, 2014:109-110.
[2]刘小珍, 马雪霞. 新入职护士在静脉输液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2, 17(5):393-394.
[3]曾红燕, 夏经慧. 新入职护士静脉输液操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健康大视野(医学版), 2012, 20(10):12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224
2015-07-17]
529300 广东省开平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