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儿童急诊常见感染的护理措施

2015-01-23胡楠胡颖尚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2期
关键词:感染率儿科住院

胡楠 胡颖 尚楠

浅析儿童急诊常见感染的护理措施

胡楠 胡颖 尚楠

目的探讨儿童急诊常见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80例急诊救治后需留院观察的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 观察分析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时间﹑感染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必须高度重视儿童急诊常见感染因素,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降低患儿感染率,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儿童急诊;感染;护理

儿科急诊患儿病情凶险, 在抢救和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通常仅重视协同医生对患儿进行抢救, 却忽略其可能出现的感染问题[1]。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如何采取积极护理措施, 降低患儿急诊感染率, 进而有效控制其致残率与死亡率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本院儿童急诊收治的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儿童急诊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儿科急诊收治的80例急诊救治后需留院观察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8例, 女12例;年龄在50 d~12岁, 平均年龄(4.3±2.2)岁;18例上呼吸道感染, 6例下呼吸道感染, 7例消化系统感染, 9例外伤伤口感染。对照组患儿中, 男26例, 女14例;年龄在52 d~12岁, 平均年龄(4.5±2.3)岁;20例上呼吸道感染, 5例下呼吸道感染, 7例消化系统感染, 8例外伤伤口感染。实验前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经急诊科救治后均需留院观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用药护理﹑换药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儿科诊室消毒 护理人员应给予儿科诊室经常开窗换气, 确保其空气流通顺畅, 降低患儿感染几率;根据儿科诊室实际空气质量, 必要时护理人员可利用空气消毒机消毒处理空气;若患儿产生排泄物, 影响诊室环境, 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污染物, 并利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确保儿科诊室干净整洁, 为患儿营造良好诊治环境。

1.2.2 医疗器械消毒 护理人员必须确保儿科急诊用医疗器械干净清洁, 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工作;根据医疗器械本身材质, 为其选择恰当的消毒处理措施, 比如高压蒸汽灭菌﹑等离子灭菌﹑消毒试剂擦拭﹑浸泡处理等;针对结构较为复杂的医疗仪器, 应送至专门机构进行消毒处理;针对使用频繁的抢救物品, 如床单﹑被褥等也应该进行及时消毒。

1.2.3 护理人员自身消毒 护理人员手部携带的各类病菌会造成患儿感染, 所以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自身的消毒处理,提升洗手意识, 规范洗手行为, 并做到长期坚持, 形成良好洗手习惯;医院应在洗手台上配备专门洗手消毒液, 定期对医护人员开展手卫生培训与考核, 提升医护人员责任感及无菌操作意识;一旦医护人员本身出现感染疾病, 应主动保持与住院患儿及其日常用品的距离, 避免出现感染。

1.2.4 患儿病房消毒 保证患儿病房经常开窗通风, 确保空气清新, 病房环境干净整洁, 降低患儿感染率;定期清理患儿病房, 尽可能做到每日清理, 每日消毒, 及时处理患儿的代谢废弃物, 更换被褥及床单;合理分工, 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 一旦出现问题, 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形成制度化规范及要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感染率对比 治疗结束以后, 观察组有5例出现感染, 感染率为12.5%。对照组有19例出现感染, 感染率为47.5%。观察组患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6±1.2)﹑(7.4±1.4)d,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感染在急诊患者中属于多发症状之一, 导致患者病情更为复杂, 增加治疗难度, 给患者带来严重身心压力, 是急诊科室一直存在的难题[2]。尤其是在儿科急诊科室中, 基于每日儿科急诊数量大﹑人员密集﹑病源繁多﹑患儿免疫力低等特征, 加上部分护理人员仅重视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工作, 忽视儿科急诊感染的护理, 导致儿科急诊科室感染率居高不下,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童急诊收治的80例需留院观察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儿童急诊感染率上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所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内容涉及儿科诊室消毒﹑医疗器械消毒﹑护理人员自身消毒﹑患儿病房消毒等, 并强调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意识, 严格认真落实这些护理干预措施, 最大限度降低患儿感染率。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结束以后, 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有5例出现感染, 感染率为12.5%。而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有19例出现感染, 感染率为47.5%。观察组患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护理的应用能极大降低儿科急诊患儿的感染率。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6±1.2)d﹑(7.4±1.4)d,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护理的应用能缩短儿科急诊患儿的住院时间, 减轻患儿身心痛苦及家庭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儿童急诊常见感染问题, 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降低患儿感染率,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李虹兰.儿童急诊常见感染护理措施.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5):132-134.

[2]方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研究.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9):4923-4924.

[3] 杨芬芬.儿科急诊常见感染的护理疗效观察.北方药学, 2014, 11(9):185-18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41

2015-07-21]

475000 开封市儿童医院

猜你喜欢

感染率儿科住院
妈妈住院了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