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
2015-01-23姜丽
姜丽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
姜丽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小儿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72例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成功67例, 二次灌肠复位的3例, 5例复位失败, 行开腹手术。结论空气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 加强空气灌肠复位的前后护理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护理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 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发病多在2岁以内, 约90%左右的患儿找不到发病原因,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饮食改变﹑腹泻及其病毒感染等导致肠蠕动紊乱, 易诱发肠套叠, 目前空气灌肠仍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具有复位率高﹑安全﹑无创﹑价廉等特点,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将本院采用空气灌肠的患儿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肠套叠患儿72例, 男52例, 女20例, ≤2岁51例, >2岁21例。其中病程多在48 h以内, >48 h 10例, 失败3例。
1.2 方法 空气灌肠前拍摄胸腹立位片, 了解小肠积气情况有无肠穿孔﹑肠梗阻等征象, 进行点片摄影[1], 以便与注入的空气相比较。取左侧卧位, 将气囊导管用石蜡油润滑插入肛门, 向气囊内注气, 首选用诊断气压缓慢注气, 再逐步加大压力, 如一次不能恢复可行脉冲式反复多次充气, 可见气体在套入部位逐渐前移, 以至消失, 气体进入小肠, 设置压力突然下降, 复位成功。对于首次复位失败的, 经过观察无明显手术指征, 可行二次空气灌肠复位, 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鲁米那﹑盐酸山莨菪碱肌内注射, 30 min后再次空气灌肠[2],仍无法灌通则改为手术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空气灌肠前护理
1.3.1.1 患儿发病突然, 多因腹痛哭闹不止﹑呕吐面色苍白,引起家属高度紧张焦虑而来院就诊, 担心空气灌肠对孩子造成伤害表现质疑, 甚至拒绝做空气灌肠, 护士要向家属讲解本病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过程, 治疗的方法及手段, 让他们了解空气灌肠在本病中的重要作用, 灌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和注意事项, 让家属更好地配合。
1.3.1.2 灌肠前的准备 病程在48 h以内, 全身情况良好﹑无腹胀﹑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患儿, 方可进行空气灌肠, 患儿需禁食水, 抽血化验, 建立静脉通路, 对于不能配合的患儿灌肠前需给少量镇静药, 备好氧气袋, 由1名护士陪同。
1.3.2 空气灌肠中护理 患儿取左侧卧位, 取适当型号的肛管润滑后插入肛门, 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变化, 配合医生按摩腹部, 手法按摩推压可降低脱套阻力, 促进复位, 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痉挛, 减轻水肿。对患儿腹部进行手法按摩, 以逆时针方向为宜, 如可定位肠套叠包块进行按摩则更好, 此方法可以排出肠段内部气体, 减少肠穿孔的危险[3]。
1.3.3 空气灌肠后护理
1.3.3.1 禁食水6~12 h, 以后逐渐改为流食﹑半流食, 逐步过渡到普食, 注意患儿有无呕吐﹑腹痛情况, 防止因饮食不当导致肠蠕动紊乱而诱发再次肠套叠, 同时观察患儿的哭闹情况。
1.3.3.2 拔出肛管后观察排出的大便性状﹑颜色变化, 注意腹胀及排气情况, 复位后给予0.5~1.0 g活性炭口服, 6~8 h后可见大便内炭末排出[4], 如患儿仍然烦躁不安, 阵发性哭闹, 腹部包块存在, 应怀疑是否肠套叠未复位或又重新发生肠套叠, 应立即报告医生。
1.3.3.3 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复位后由于肠道血液循环改善, 肠内毒素吸收, 大部分患儿短时间内会出现高热, 每4小时监测体温变化, 发现异常让家属及时告知, 以便及时处理, 遵医嘱静脉输液补充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输入抗生素预防感染, 减轻肠壁水肿。
2 结果
72例患儿中空气灌肠复位成功67例, 二次灌肠复位的3例, 5例复位失败, 行开腹手术。
3 小结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 起病急, 病情变化快, 加之年龄小不能用语言表述清楚, 也不能配合医生体检, 如不及时确诊会危及患儿生命, 因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 争取治疗的最佳时机。肠套叠首选的治疗方法是空气灌肠, 通常以发病时间长短作为进行空气灌肠的标准, 病程>48 h﹑腹胀严重﹑有腹膜刺激征﹑全身情况恶化, 有明显肠梗阻征象的为空气灌肠禁忌证, 需手术治疗。
空气灌肠压力的选择与肠管能否复位有很大关系, 压力过小难以推动套叠的肠管, 压力过大会造成肠穿孔, 套叠的肠管在空气压力作用下, 套入部分退至回盲部, 停留在回盲部时不宜移动, 会在压力作用下慢慢变小, 最后消失, 此时小肠内进入大量气体, 可将压力持续加大, 同时观察小肠内气体进入情况, 如进气量仍很少, 说明套叠部分仍存在, 有可能是复套, 尽早放弃空气灌肠。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治疗严格遵循一定的医疗原则, 切勿盲目复位, 复位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首次小儿肠套叠复位后有2%~4%的重复发生率[5], 婴幼儿尽量实行母乳喂养, 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发生, 会降低复套的发生, 如小儿出现阵发性哭闹﹑拒食﹑呕吐﹑腹胀﹑血便等症状, 要注意有无旧病复发, 一旦出现及时就诊, 较困难者不能强行复位, 要考虑是否存在二次复位可能, 如果尝试失败, 及时采取手术以免延误治疗。
综上所述, 空气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 加强空气灌肠复位的前后护理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沈国锦. 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212例价值分析.影像技术, 2015, 27(1):14-15.
[2] 何纯刚, 邓洪强, 吴东波, 等.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术252例分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4(4):359-360.
[3] 包会礽. 152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法及复位治疗体会. 浙江创伤外科, 2014, 19(1):55-56.
[4] 崔焱. 儿科护理学.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99.[5] 张琳, 张文.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小儿肠套叠43例的护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14):3413-34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40
2015-07-29]
121000 锦州市妇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