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2015-01-23杨丽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2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满意度

杨丽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杨丽娜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科学护理方案。方法1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的92.93%, 满意度为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7%和84.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整体护理

目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其起病急﹑病情重﹑危及生命安全, 早期诊治﹑及时给予科学性护理配合对于患者预后具有关键性作用[1]。本实验中, 作者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案对于患者预后和满意度的应用, 旨在为制定优质临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建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1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1例。观察组男40例, 女31例, 年龄41~77岁, 平均年龄(58.39±6.14)岁;对照组男39例, 女32例,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57.14±6.21)岁。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标准;就诊时间<6 h;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感染等其他疾病者;实验内容符合伦理学原则[2],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取严密监测血压变化;24 h心电监护(注意随时描记观察心律失常和胸痛等症状);常规建立静脉通道;严格执行扩冠﹑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医嘱;急性期给予足量吸氧(每日更换湿化水和鼻导管);监测疼痛部位和持续时间以及严格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等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 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活动受限, 并且对于病情无心理准备, 且处于陌生环境中, 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导致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 从而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责任护士在接诊后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性格, 采取个性化措施, 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 讲解成功病例, 疏导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治疗信心。②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少吃多餐, 以清淡﹑高蛋白质﹑纤维素丰富的流食和半流食为主, 避免过度饮食。③排便护理:对于排便不通患者早期应用缓泻药, 同时认真指导患者床上排便,避免用力排便。④监护并发症: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时, 及时通知医生, 并马上进行急救, 建立绿色通道, 提高急救效果, 对于出现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应给予急救护理,尽可能防止脑细胞损伤。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实验疗效主要分为痊愈﹑显效﹑无效。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未见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 满分100分,≥90分为满意, 80~89分为较满意, <8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本实验中共发142份问卷, 全部回收, 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1个月, 观察组痊愈56例, 显效10例, 无效5例,总有效率92.96%;对照组痊愈42例, 显效14例, 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8.87%。出院时, 观察组患者满意60例, 较满意8例, 不满意3例, 满意度为95.77%;对照组患者满意51例, 较满意9例, 不满意11例, 满意度84.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作为发病率较高的并发性疾病, 具有病情危重﹑恶化快﹑病情复杂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一直是临床诊治的难点。近年来, 护理工作的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认可, 相关研究指出[3], 在医疗资源充足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而且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康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制定一种综合性﹑专业性﹑科学化的护理方案一直是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内容。整体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 其以患者为中心, 以周密﹑细致作为护理原则, 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尽可能降低不良情绪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 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排便指导, 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习惯, 而且密切监护并发症, 及时采取针对性急救措施, 有效降低死亡率, 除此之外, 为患者介绍痊愈病例, 增强患者的信心, 提高患者依从性, 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本实验通过对1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整体护理方案不仅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 而且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提高患者满意度, 是较为科学的护理方案, 值得临床普及。

[1]赵秀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2014, 26(5):124-125.

[2]祝桂玲, 杨春晓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 2014(2): 261-262.

[3]姚卫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4, 2(16):126-1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36

2015-07-21]

116024 大连海事大学医院护理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