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C治疗单疱性角膜炎58眼疗效分析

2015-01-23王玉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2期
关键词:强的松龙角膜炎角膜

王玉风

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C治疗单疱性角膜炎58眼疗效分析

王玉风

目的探讨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C治疗单疱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单疱性角膜炎患者(共58只患眼),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提供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C治疗。对比两组单疱性角膜炎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2.07%,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疱性角膜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C有利于其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临床可广泛应用。

单疱性角膜炎;强的松龙;维生素C;治疗效果

单疱性角膜炎是临床常见眼科疾病, 患者大多病程迁延难愈且易反复发作, 对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为提高单疱性角膜炎临床治疗效果, 特选取本院于2014年1~12月收治的58例单疱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C对单疱性角膜炎临床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单疱性角膜炎患者(共58只患眼)中男38例, 女20例;年龄18~74岁, 平均年龄(48.14±9.23)岁;病程3 d~2年, 平均病程(0.47±0.54)年;疾病类型:角膜深层病变41例, 角膜浅层病变17例;疾病情况:初次发病21例,复发37例。按照就诊序号(单﹑双)将58例单疱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 0.01%地塞米松滴眼, 1次/d, 每间隔2 h交替使用0.1%利福平+0.1%羟苄唑﹑2 mg聚肌胞+0.25%氯霉素滴眼, 每晚入睡前涂抹红霉素眼药膏, 常规口服抗炎药物, 角膜深层病变者加用1%阿托品(散瞳)。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提供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C治疗, 结膜囊表面麻醉选择0.5%地卡因, 球结膜下浸润麻醉选择2%﹑0.5 ml奴佛卡因, 于患眼靠近病变处球结膜下注射0.5 ml醋酸强的松龙+2 ml维生素C, 每间隔3 d给药1次,再次注射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效果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若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显著好转则可减少或停止强的松龙给药,应注意注射时需将药液有效分布于病变区域周围, 尽量避免于同一部位给药。记录两组单疱性角膜炎患者临床疗效, 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检验。

1.3 疗效判断标准[2]根据单疱性角膜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判断其疗效。①治愈:经治疗后基质浸润水肿消退﹑充血消失﹑溃疡愈合, 经裂隙灯检查角膜厚度正常或接近正常, 荧光素染色试验呈阴性;②好转:经治疗后充血﹑眼部刺激征均较之前显著改善, 溃疡愈合或大部分愈合, 角膜病损基本获得修复, 经荧光素染色试验可知仍存在少许着色, 裂隙灯检查角膜厚度较之前显著减少;③无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均未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6.21% (25例), 其中治愈16例(55.17%)﹑好转9例(31.03%)﹑无效4例(13.79%);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2.07%(18例), 其中治愈12例(41.38%)﹑好转6例(20.69%)﹑无效11例(37.93%)。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单疱性角膜炎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由单疱病毒引起, 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溃疡﹑充血﹑浸润﹑瘢痕形成等症状。研究表明, 单疱性角膜炎若未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提示及时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其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3]。近年来, 由于生活习惯﹑周围环境﹑饮食结构﹑工作压力等因素不断改变, 单疱性角膜炎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强的松龙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给药后可显著抑制机体内炎症反应, 有效降低局部组织破坏程度, 但使用后部分患者将表现出组织抗病能力﹑愈合功能下降等不良情况, 具有一定的病变恶化效果;维生素C进入机体后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渗出程度﹑增强组织代谢能力﹑提高机体抵抗力﹑解毒﹑脱敏等作用[4]。有学者提出, 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C给药后即可获得糖皮质激素满意的疾病治疗效果, 又可通过维生素C显著降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单疱性角膜炎患者给药后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5]。

本文研究可知, 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2.07%, 显著低于研究组的86.21%, 与国内外相关资料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 对单疱性角膜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的松龙联合维生素C有利于其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胡志佳. 地塞米松﹑维生素C联合聚肌胞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0):219.[2]魏礼平. 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1):58-59.

[3]王静. 小剂量激素与维生素C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应用临床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1):121.

[4]张春梅. 局部应用维生素C治疗角膜炎﹑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13):457-458.

[5]谢新荣, 蒋红焱, 余天强, 等.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活动性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分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0(1):130-1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96

2015-07-31]

473000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强的松龙角膜炎角膜
长期戴隐形眼镜会导致角膜变薄?
如何区分角膜炎和结膜炎
皮损内注射强的松龙联合ALA—PDT治疗重度痤疮临床观察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低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预防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创伤后肺脂肪栓塞的临床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